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Merr.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

種名:臺灣相思

學名: Acacia confusa Merr.

別名:臺灣柳、相思樹、相思子、洋桂花

科: 豆科(蝶形花科) 屬:相思子屬

產地分佈:

原產中國臺灣,遍佈全島平原、丘陵低山地區,菲律賓也有分佈。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和江西等省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水平分佈,在北緯25°-26°以南生長正常;垂直分佈,則因緯度而異,在海南熱帶地區可栽至海拔 800米以上,而緯度較高的地區一般只在海拔200-300米以下的低地栽植。

形態特徵:

臺灣相思是常綠喬木,高6-15米,無毛;枝灰色或褐色,無刺,小枝纖細。苗期第一片真葉為羽狀複葉,長大後小葉退化,葉柄變為葉狀柄,葉狀柄革質,披針形,長6-10釐米,寬5-13毫米,直或微呈彎鐮狀,兩端漸狹,先端略鈍,兩面無毛,有明顯的縱脈3-5(-8)條。

頭狀花序球形,單生或2-3個簇生於葉腋,直徑約1釐米;總花梗纖弱,長8-10毫米;花金黃色,有微香;花萼長約為花冠之半;花瓣淡綠色,長約2毫米;雄蕊多數,明顯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黃褐色柔毛,花柱長約4毫米。

莢果扁平,長4-9(12)釐米,寬7-10毫米,干時深褐色,有光澤,於種子間微縊縮,頂端鈍而有凸頭,基部楔形;種子2-8顆,橢圓形,壓扁,長5-7毫米。花期3-10月;果期8-12月。

生長習性:

臺灣相思樹生長在低緯度的亞熱帶附近,中國以嶺南、臺灣島等瀕海處居多。喜暖熱氣候,亦耐低溫,喜光,亦耐半陰,耐旱瘠土壤,亦耐短期水淹,喜酸性土。相思樹的生長速度非常快,適應性也非常強,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正常生長,自身具有較強的固氮特性,根部有根瘤,能把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形成養分,對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對綠地的改善很有好處。長期載種該樹木還能改善土壤條件。這些樹葉經過分解以後,就形成了腐殖質就是土壤當中的養分,枯枝葉分解完以後,土壤的肥力就增加了,所以它改土的性能特別好。

園林用途:

樹冠蒼翠綠蔭,為優良而低維護的遮蔭樹、行道樹、園景樹、遮蔭樹、防風樹、護坡樹。幼樹可作綠籬  相思木樹。庭園、校園、公園、遊樂區、廟宇等,均可單植、列植、群植均美觀。尤適於海濱綠化。花能誘蝶、誘鳥。

植物文化:

①有些具有紅色種子的樹種。如“紅豆樹、海紅豆”等。

②文選 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劉逵注:“相思,大樹也。材理堅,斜(邪)斫之則文可做器。其實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

③古代傳說,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之妻何氏美,康王奪之。韓憑自殺。何氏也投臺而死,遺書願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兩冢相望。宿昔之間,有大梓木生於兩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錯,又有雌雄鴛鴦棲宿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宋人哀之,因稱其木為相思樹。見幹寶《搜神記》卷十一。

戰國時期,宋康王霸佔了韓憑的妻子,恩愛至深的韓憑夫婦因此雙雙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將二人分葬,十天後兩個墳頭各長出一顆大樹,樹枝相擁,樹根相抱。人們為了紀念這段忠貞愛情,將此樹叫做相思樹。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花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葉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果實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種子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枝幹

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