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电力消费动力持续转换

文/《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编写组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能智库丛书)是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编写,自2011年至今已连续发布8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历任部长任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原领导,以及全国能源央企、主要省级能源集团负责人等20余人担任副主任。报告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能源企业和相关机构从事能源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参考和权威依据。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中能智库、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分会和中国能源智库网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电力工业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继续加大电力结构优化调整,推动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进一步提升,全国弃风弃光问题明显缓解,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现货交易试点迈出实质性一步,电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营商环境继续改善。

2019年,在经济平稳运行,生产稳步上升,新动能不断发力的情况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日均用电量197.96亿千瓦时(按365天/年计算);人均用电量5161千瓦时。

图1 2009-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能智库丛书)

2019年,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用电量49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用电量1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从用电占比看,受产业结构调整及信息化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逐年增加,一产和二产用电占比逐渐减小。

图2 2010-2019年各产业用电量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能智库丛书)

从各产业增速看,从2010年起,第二产业的增速不断下降,2015年首次位于各产业增速的末位,此后连续四年,三产增速领先,后面依次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一产和二产。

图3 2010-2019年各产业用电量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能智库丛书)

从各产业的拉动力来看, 2019年,第一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1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0.8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合计对用电拉动为2.3个百分点,超过二产的劳动力0.2个百分点。

从各产业贡献率来看,2019年,第一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47.9%,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1%和17.9%,两者合计超过一半、达51.0%,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是支撑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分析,2019年,尽管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对外贸易相关行业用电量受到影响,但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行业延续了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态势,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为50.9%,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速为37.4%。此外,在电动汽车、电气化铁路等等新业态的推动下,电能在能源消费终端占比的不断增加,使得这些行业的用电量大幅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中的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港口岸电用电量同比增长76.2%,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5%。

2020年随着电能替代的继续推动,以及近期国家延续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继续提升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以及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