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國女留學生1.8萬買機票回國!“一路上,9個小時不敢吃喝”

這幾天,來自廣東河源的小周正在廣州一家酒店隔離。2018年小周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讀研,近期,澳大利亞疫情暴發,經歷了在澳居家隔離、回國航班取消後,她終於在4月12日抵達廣州。“如果以我一人之力的話,我不可能做到這件事情。”小周告訴南都記者,雖說回國一路上並不容易,“但能回國就很幸運了”。

搶票:機票漲價航班取消

去年12月,小周完成在墨爾本的研究生學業後,她原本計劃是在當地找一份實習,先工作一段時間。然而,疫情在海外蔓延,無奈之下她只能把回國的計劃提前。

小周向南都記者回憶,今年2月起,她便一直關注著國內的疫情,並意識到做好防護的重要性。彼時,澳大利亞也逐漸報告確診病例,但當地居民外出並沒有減少,“很少看到有當地人佩戴口罩”。她不禁有些擔心,只能自己出門時注意戴上口罩。

澳大利亞當地疫情形勢逐漸嚴峻,3月中旬,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澳政府宣佈從3月16日起取消500人以上的非必要聚集;3月18日起,取消100人以上非必要室內聚集。

與此同時,小周也停止在當地找實習,買好了兩週的生活物資,開始居家隔離。她回憶,當地政府還建議居民保持社交距離,彼此之間隔開1.5米以上距離,避免握手。她所在的小區也不允許外賣、快遞配送員進入,“超市裡出現搶購現象,許多人開始在家囤糧”。

當地的氛圍愈加緊張,身在國內的父母擔心女兒的健康,希望小周能儘快回國。隨後,她買好3月30日回國的機票,原本3000元左右的機票漲到了17000元,“一天一變,基本每天票價都在上漲。”

不料,受疫情影響不僅機票漲價,這趟航班也被取消了。3月26日,她瞭解到國內決定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那時候每週只能有一個航班,回廣州的只有南航。”小周告訴南都記者,航班量驟減讓搶票變得很困難。

她先是查到了4月5日的航班信息,居高不下的票價讓她有些猶豫,等第二天再查詢時,她發現5日的機票已然售罄。不及時購票可能無法回國,於是小周買下4月12日的機票,這時票價已經漲到超過18000元。

回程:機上9小時不敢進食

意外被推遲近半月的回國日期終於到了。4月10日,小周從墨爾本趕往悉尼,街道上不復往日的車水馬龍。中途,她在一家旅館暫作休息時注意到,當地的旅店已經實施無接觸服務。

小周告訴南都記者,回國前,歸國人員需要提前填報防疫健康信息,生成一個防疫健康碼國際版。按照相關要求,4月8日起,在澳購買了回國機票的中國公民在登機前,必須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微信小程序,每天填報個人資料、健康狀況、近期出行情況等信息。

4月12日,小周前往悉尼機場,據她描述,南航櫃檯前已經排起長隊,每個人保持1.5米間距。隊伍中華人面孔都戴著口罩,還有的人全副武裝,“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好幾層”。一個半小時後,小周開始辦理登記手續,並測量了體溫。

登上回國的飛機,小周也不敢掉以輕心,“其實最大的感染風險可能就是在飛機裡面,因為它是一個封閉的空間”。9個小時的旅程中,她不敢進食,擔心長時間摘下口罩有風險,也擔心用手觸碰食物不衛生。一大早趕飛機沒來得及喝水,她只在飛機上快速喝了幾口水,“我還注意到,坐在我周圍的兩名乘客連水都沒有喝過一口,始終戴著口罩”。

機上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的防護和提醒也讓小周感到很安心,她回憶,工作人員從頭到腳都被包裹得嚴嚴實實,一路上為乘客測量了兩三次體溫,“乘客有什麼需求可以隨時提出來,感覺他們對我們有求必應,還反過來說感謝我們配合工作”。

隔離:從落地到入住一切行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從廣州機場到隔離酒店,小週一路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按照要求小周填報了各項信息並且在機場接受了核酸檢測。


“酒店的環境不錯,我住的單人房,面積大也非常乾淨。房間裡有一個小陽臺,從這裡能看到山景,非常安靜。”小周介紹,隔離期間,酒店食宿自費,她所在的隔離酒店每天收費300元,一日三餐共150元。

隔離時,她還收到一個愛心包,裡面有洗手液、體溫計、口罩、防疫香囊等。酒店則為他們準備了隔離期間需要的紙巾、礦泉水、小貼士等,每天會有醫護人員為隔離人員測量體溫、配送餐食,“一旦想要諮詢醫生,還可以在微信群裡直接問”。


雖說仍在隔離,回到廣東後小周還是感到安穩不少,“目前心態還不錯”。回想這次特殊的經歷,她向南都記者表示,這一路順利回國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父母為她負擔昂貴的路費,一路上工作人員耐心指引,隔離時也得到了細心照顧。


“如果以我一人之力的話,我不可能做到這件事情。”小周告訴南都記者,雖說回國一路上並不容易,“但能回國就很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