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要經歷的“人性”考驗

很多的互聯網公司,誕生之初的願景都是想要解決一些行業內存在的痛點,例如滴滴是為了解決叫車難,司機空轉的問題;ofo是為了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淘寶是為了解決商家賣貨的市場和便利性問題;瓜子二手車是為了解決中介賺差價的問題;安居客是為了解決大家買房子找房源的問題。

每一個互聯網公司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務必會有一套運作流程,而在這個流程之中,總會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漏洞,被人們所利用或攻擊。而一個互聯網公司,能否應對這樣的考驗,也是考驗一家公司能否長遠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01

共享單車剛推出來那會兒,被很多人交口稱讚,這種模式極大的方便了公共交通無法涉及到的地方,但同時也有人質疑,這種散落在大街上的車子,真的不怕被偷嗎?或者不怕被損壞?畢竟不是自己家的東西,誰也不心疼。果不其然,被偷或者被損壞成了共享單車企業的一個大問題,很多人素質不高,因為不想花那幾塊錢,直接把車子的鎖拆了,也有的人把車子上一把自己的鎖,不讓別人騎。面對著這種人性當中的劣根性,共享單車企業幾乎是無解的,它們能做的只能是儘量把這些車子重新找到,重新修理。當然,在企業角度考量的,就是想辦法讓營收覆蓋損耗。

02

還有滴滴,大家都在談的順風車事件,順風車本身就是一個存在安全漏洞問題的,因為誰也不知道順風車司機某一天會不會變成一個變態殺人狂魔,即使前期的篩選再嚴謹,後期誰也不能保證人性的劣根性會不會爆發。而且不單單是司機端的難把控,還有輿論的難解,一旦出現問題,大家就開始罵這家公司,而滴滴作為如此大體量的公司,被罵肯定是難免的,輿論的心理是,既然你把市場壟斷了,那你就應該把問題給解決,而作為滴滴,又不能說我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只有某一天大眾認知到了這一點,或許這個不利於滴滴的人性閉環才能解開。當然,滴滴也不能夠說啥事也不做,還是要儘量優化司機端的篩選制度,以及在突發情況中做到最高等級的應急響應。

03

淘寶剛上線初期,大部分用戶都還是會相信下方的用戶評價的,因為大家唯一的參考依據也只有用戶評價,但隨著賣家數量的增多,提高排名或者銷量,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便成了很多賣家的營銷手段,而這個方法就是刷單。找別人拍下某件要推廣的商品,然後給他一筆佣金,可能是幾塊錢,寄一個空包過去,等到收貨後在評價上各種好評。儘管很多電商平臺一直在抓這種造假的方式,但從來沒有抓完,因為用戶購買評價的機制一直存在,這種刷單的行為就會一直存在,而刷單是很不利於整個電商行業良心發展的。邏輯就在於很多人看評價很好,但東西買了之後發現一般,結果就不願意再相信平臺上的商家,最後不在平臺購買東西,所以刷單隻會影響到那些真正提供優質產品但沒有刷單的商家,劣幣驅逐良幣。

04

瓜子是一家把自身定位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但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那自然損害的就是傳統中間商的利益了,中間商自然會發起各種攻擊,各種論壇或者網絡造謠抹黑就不說了,還在於他們會直接偽裝成個人買家到瓜子平臺上直接買車,然後掛到自己店裡再賣給個人消費者。傳統的車販子是沒有那麼大的平臺資源獲取那麼多的優質車源的,而瓜子有,所以瓜子能夠吸引很多優質車源掛牌,瓜子的本意是想讓更多個人買家直接通過平臺交易,結果湧進來了很多偽裝成個人的車販子,好車源一掛牌就被買走了,只剩下壞車源在流轉,而瓜子要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漏洞考驗。

05

還有很多的房產網站,例如58安居客層等等,這些網站上掛了很多的房子,但都是房產經紀人掛的,經紀人也有他的利益需求,既開發客戶,所以房產經紀人就會掛一些不那麼真實的價格甚至是房子出來,比如一些質量很好的房子,價格卻很低,當然很吸引眼球,於是就會聯繫這個經紀人,但經紀人會告訴客戶房子已經賣掉了,而此時客戶的需求已經被經紀人抓到了,經紀人就會推薦其它房子。久而久之,很多購房者便不願在房產網站繼續看房,更願意直接到店裡,這對於網站本身來說則意味著流量的流失,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把這一問題解決,才能讓網站良性發展。

以上總共舉了5個例子,都是在商業模式上存在著一些小瑕疵,會被人給利用或者攻擊,就像一堵牆,儘管磚塊是好磚塊,但中間的水泥沒和好,留有縫隙,就會有風進來,時間長了以後牆還是會倒塌的。而只有想辦法把這些縫隙給堵住,用好的機制去優化,才能建立更厚實的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