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县政府驻地将迁移?最新消息来了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谋划影响未来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事项,近日陆续浮出水面。



3月16日,萧县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根据方案,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目前的龙城镇迁移到当地“网红”地——凤城新区。


萧县凤城新区是郑徐高铁萧县北站所在地,由圣泉乡、龙城镇部分区域构成,2015年以来,一直是萧县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按规划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


作为县政府未来驻地,凤城新区所在的圣泉乡撤乡设镇也已提上日程。3月30日,中共萧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

《萧县人民政府关于圣泉乡撤乡设镇工作的报告》。



这些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背后,是安徽省萧县跨省与江苏省徐州市的深层次对接,是萧县主动向东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战略决心。


政府驻地迁移


3月16日,萧县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指出,县政府驻地由龙城镇迁移到凤城新区,有利于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城市布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相关单位、乡镇要密切配合,确保政府驻地迁移工作依法合规、稳定有序推进。


龙城镇,古称萧国,目前是萧县县政府所在地,是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国画之乡,龙城画派起源地。



在这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之前,萧县政协于3月11日召开的十届十六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上,

与会人员就已听取了萧县民政局关于《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报。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这意味着,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事项需要安徽省政府审批。同样需要安徽省政府审批的,还有萧县近期谋划的另外一项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即凤城新区所在的圣泉乡撤乡设镇。


圣泉撤乡设镇


3月30日,中国共产党萧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萧县政府网站发布的通稿称,

这次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萧县人民政府关于圣泉乡撤乡设镇工作的报告》。


会议强调,实施圣泉乡撤乡设镇,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有利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利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这次全会上,萧县县委书记黄韡代表县委常委会讲话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工作合力,确保撤乡设镇工作高效推进。


黄韡还特别强调:“县民政局和圣泉乡等有关部门、乡镇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责任、迅速推进,确保按要求完成各节点任务,扎实做好申报工作。”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九条,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这意味着圣泉乡撤乡设镇需安徽省政府审批。


黄韡在讲话中还要求,要坚持规划引领,发扬优良作风,打造萧县地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秉承严格标准、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思路,以圣泉乡撤乡设镇为契机,进一步合理布局我县城镇体系、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镇品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我县城镇化建设水平。”


据萧县政府网站介绍,圣泉乡又名凤城,位于萧县城区北部,南隔凤凰山与萧县城区龙城镇相连,东与徐州搭界。圣泉乡面积121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29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郑徐高铁萧县北站即位于圣泉乡。


撤县设市


圣泉乡撤乡设镇,在萧县还有样板意义。


黄韡在县委全会讲话中强调,“要及时总结有效做法,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县撤乡设镇工作有序进行积累经验,打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样板。”


早在2017年2月,萧县曾因谋划设立县级萧国市而备受关注。不过,当时萧县距撤县设市的标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故而该项工作推进缓慢。


萧县民政局2018年10月答复网友时介绍称,“近年来,萧县撤县设市工作开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推动萧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动力。


但距撤县设市的标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根据民政部最新设市标准,撤县设市必须经济指标、人口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方可设市。


其中,第一项经济指标:拟设市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均地方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2年位居本省所辖县40%以内(即我省排名前24名)。2017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269.97亿元,虽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人均GDP水平仅为19339元,位居全省第48位。2017年萧县财政收入为23.04亿元,位列全省第28名。


第二项人口指标:拟设市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位居本省前30%(即我省排名前18名)以内或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城镇化率58.5%,安徽省为53.3%,而2017年萧县城镇化率仅为38%。


第三项扶贫领域:国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财政补贴县原则上不设市。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全国592个贫困县,萧县名列其中。”


“虽然撤县设市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综合分析,我县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撤县建市目标是切实可行的。”萧县民政局当时还分析指出,“当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国家的政策变动,建市的标准会不会提高以及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等,但‘撤县设市’作为引领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能够充分激发我县的发展潜能,实现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成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约萧县“撤县设市”的因素正在不断消解。

譬如,经济指标层面,2019年萧县县生产总值378.6亿元,增长8.9%,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总量(GDP)20强中位列第16名。


徐州“后花园”


地理位置上,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离徐州最近的县城,到徐州西三环仅15公里。


蓝色区域为萧县


历史上,萧县自西汉时期一直属徐州管辖,两地民间也交流密切。1955年开始,萧县隶属安徽宿州。


然而,行政区划并无法阻挡两地民间交流的密切,由于萧县比徐州任何一个行政管辖县都要近,萧县人来徐工作、置业的不在少数。


特别是近年来徐萧两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萧县作为徐州“西大门”和“后花园”的说法越来越多被提及。在徐州西区,很多萧县人白天乘车到徐州工作,晚上回萧县休息。


仅15公里的路程决定了徐州、萧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密不可分。近年来,萧县也主动承接辐射效应,深化交通运输、产业转移、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融入“徐州经济圈”。


2019年12月23日,萧县县长武戈在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萧县将“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积极在道路交通、园区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徐州深层次对接,主动向东融入徐州,力促线型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而萧县与徐州深层次对接的“主战场”就在凤城新区,也就是萧县人民政府谋划迁往的新驻地。


向东融入徐州


凤城新区是萧县近年来重金打造的当地“网红”。


2015年,萧县县委、县政府抓住郑徐高铁开通战略机遇,作出了“主攻凤城”的战略部署。



凤城新区全称凤北新城综合试验区,位于萧县凤山以北,由圣泉乡、龙城镇部分区域构成,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占萧县规划城市面积的12.81%,规划人口16.5万。


作为萧县对外交流的窗口,凤城新区定位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山水城市。

更重要的是,凤城新区是萧县积极对接融入徐州的“主战场”:郑徐高铁和311国道贯通而过,规划建设中的萧县轨道交通,与徐州地铁1号线无缝对接。


凤城区位分布图


在萧县近年来的政府工作中,凤城新区建设进展每年都会被提到。2019年,萧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凤城新区‘三年大变化’实现完美蝶变,‘生态效应’‘文化效应’‘高铁效应’日益凸显。”报告还提到,2019年要“按照凤城新区‘2020年基本建成’要求,着力加快新区项目建设”。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凤城新区,将重点布局行政商务、生态宜居、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承接萧县老城区的城市功能与产业转移,形成新老双城、“一体两翼”的格局。


凤城新区对于徐州以及徐州都市圈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凤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徐州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都有着重要意义。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趋势。萧县作为徐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单元,自身发展与徐州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密不可分。特别是高铁和地铁时代加速了人流、物流的流动,与之相伴的是资金、技术和信息产生的辐射力。”《徐州日报》2018年7月的报道《萧县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中介绍称,“在高铁、地铁、公交道路等交通配套加持之下,

凤城新区也将缓解未来徐州城市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发展大城市外围新的产业,扩大城市职能。


跨省一体化


行政区划跨省虽然无法阻挡民间交流,但萧县向东融入徐州仍需面对极其复杂的跨省协调沟通等现实问题。徐州至萧县轨道交通项目进展缓慢便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徐州至萧县轨道交通项目自萧县凤城新区至徐州地铁一号线终点站(徐州泉山区汉王新城杏山子站),直线距离约20公里,其中徐州境内约6.6公里,淮北境内约1.5公里,萧县境内约11.9公里。工程预算建设经费大约为60亿元人民币。


萧县发改委2019年9月就该项目进展回应网友问询时介绍,该项目为萧县“十三五 ”重点项目,且已经列入2017年5月18日安徽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1年)(皖政办秘[2017]124号)文件,并列入宿州市线网规划与2018年1月17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批复》(宿政秘[2018]4号)文件批复。

目前,已完成预可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及相关专项编制文本。


萧县发改委介绍,徐州及宿州两市领导高度关注萧县对接徐州轨道交通项目,在宿州市与徐州市多次协商下,2018年4月25日,宿州市政府与徐州市政府在萧县县政府就萧县与徐州市综合交通事宜召开对接会,以便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深入对接。


更大的利好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等政策背景下,这种跨省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望解决。中央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点名提到要“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2020年4月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将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列入2020年重点发展任务,“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支持重点都市圈编制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 END --


来源:澎湃新闻、萧县政府网、徐州都市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