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黃多多女團腿上熱搜,美麗又自律的女孩誰不愛!

黃多多又上熱搜了。


這次不是因為各種頭髮顏色,而是因為一段健身視頻。


在視頻裡,她穿著一套健身服,運動bra+短褲,大汗淋漓地做運動,青春又活力。



網友都很震驚:


“我手裡的辣條它突然就不香了。”

“美麗又自律,這是什麼神仙女孩。”


這清晰的手臂線條,若隱若現的腹肌……


OMG,我們“雲養”的女兒好像真的長大了!


暖心天使養成記


在Gigi印象中,多多還是《爸哪2》中的樣子,堅強、懂事,第一眼就覺得驚豔。


一雙漆黑的大眼睛像是會說話,童稚的小表情超多。



她不是觀眾偏愛的那種“逗趣耍寶型”小孩,但看完一季下來,別說大人了,連所有小孩都喜歡她。


因為只要有多多在,她就能把所有弟弟妹妹都照顧得妥妥當當。



她會安慰因想念爸爸而哭個不停的Grace。



也能在大人不在的時候,及時調解小孩子之間的糾紛。



因為年紀最長,所以她總要帶著一大班小朋友,邊做任務,邊應付著各種突發事項。


於是,“用生命在解釋任務”,卻總面臨絕望與無奈的多多,莫名成了笑點之一。


雖然在大人面前,多多也有拿不定主意,或是難過哭鼻子的瞬間。


但一到需要單獨行動的時候,她“很能扛事兒”的性格就發揮出了優勢,儼然一個小小的“精神領袖”。



後來的多多,不負眾望,一點一點成為了優秀的大女孩。



她兩歲開始參演話劇,十年間走過40多個城市,演出500餘場。



從一練琴就哭的小女孩,


到第一次正式鋼琴比賽,就包攬無數一等獎。



7歲就用英語寫劇本,8歲翻譯了三本英語小說。


曾經全英寫作劇本,震驚全網……



10歲,就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同臺交流無障礙。



11歲,登上國際T臺走秀,姿態落落大方。



平時,她會彈琴、拼圖、做模型,還會下廚烘焙做甜點。



看看人家的14歲,再看看自己的……Gigi真的酸不動了。


現在許願擁有一個這樣的女兒還來得及嗎?


幸福,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下去


然而很難想象,就這麼一個樣樣優秀的可愛小女孩,卻常年被熱搜下的評論用各種難聽的話點評。



每次孫莉發多多的照片,總會有大人對“細節”揪住不放:


“這麼小就染頭髮?”

“怎麼小小年紀就打扮呢,太早熟了吧。”


這些話的背後,透露著他們潛意識中對孩子天性的無知、對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無視。


因為在很多大人眼中,孩子是不需要有“我”,也不允許有“我”的。



在一些父母看來,孩子是不能有自己想法的。如果有,那也是“錯誤的”,需要被“糾正”的。


他們在內心都有這樣的設定:孩子必須怎樣、不可以怎樣……


只要和他們想的不一樣,就是“叛逆”。


就像《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用極嚴格的標準來要求女兒,以為能讓女兒“完美”地按照計劃成長。


可結果,卻是讓彼此都崩潰,甚至讓英子差點跳橋自殺。



其實,每個孩子應該長成什麼樣子,要由他們自己來決定。


正如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這一點,Gigi尤其欣賞黃磊夫婦。


很多人都忽略了,在《爸哪》中懂事的多多,其實也不過是個8歲的小女孩。



會傷心、難過、不捨,會在爸爸面前鬧小情緒。



但黃磊和多多一直就像朋友似的相處,從不會“代替”或是強迫她做決定,而是鼓勵她自己做選擇。


有一次,有人送給多多一隻小狗,貝兒想要討去玩。


黃磊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對貝兒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真的,對家長來說“微不足道”的的東西,可能對孩子意味著許多。屬於孩子的東西,決定權應該在孩子那裡。



他更不會把多多當成“孩子”看待,而是會和大人相處一樣,和她平等對話。


有次多多說,不想戴著麥克風錄節目。


很多父母也許會教育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必須給我戴上!



但黃磊的做法是,耐心解釋,如果不戴觀眾就會聽不到你說話的聲音。


更絕的是自己演了一出“啞劇”,齜牙咧嘴一番:就像這樣,是不是很奇怪很難受?


多多若有所思,沒過多久,就再次把麥克風戴上了。



在黃磊看來,多多是個獨立的個體,她可以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尊重孩子,他們會按自己的方式長大。


9歲時,黃多多想要打耳洞,孫莉不僅親自陪著去,還特地發微博:“小姑娘,恭喜你啊,為你的勇氣點贊。”



多多從小愛美,喜歡倒騰口紅。


而黃磊不僅不阻止,還在話劇後臺,放心大膽地讓女兒給自己化妝……


從小在愛裡長大的多多,出落得自信陽光。


不僅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性格也非常獨立。



現在,如非出席活動,多多的衣服都是自己搭配。


甚至還可以自己設計服裝。



同為哈利·波特粉,人家隨便就能彈出一首《海德薇格主題曲》。


空閒時間,多多還會陪妹妹練琴。



黃磊夫妻鼓勵她多看課外書,多多也展現出強烈的文學興趣,從小時候開始,抱著一本書就能待上一整天。


這個女孩,內心該有多麼靜謐、美好的小宇宙啊。



黃磊曾經提出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我認為多多在十四、五歲,懵懵懂懂,情竇初開,對一個男孩兒喜歡,這是正常的。”


因為他深信,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有資格體會愛。


做父母的,只需要把她往更好的、健康的方向去引導就夠了。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本人也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



黃磊說過:“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和孫莉都不會變成親情,而是一輩子愛侶。”


羨煞旁人。



眾所周知,孫莉真不會做飯,“黃小廚”的手藝是專為妻子練就的。


有時黃磊不在家,孫莉就到處去朋友家“蹭飯”。


直到多多都看不下去了,親手給老媽做飯。唉,秀恩愛也不能苦了孩子呀。



多多舞臺劇演出前,孫莉給她化妝,美滋滋地曬微博:好看嗎?



黃磊卻在下面“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你平時為啥素顏了……



為了找資料,Gigi去翻了一些古早花絮,卻不小心被餵了狗糧……


即便在孩子面前,他們也從不避諱對彼此的愛意,更不羞於親吻。



從小見識過這樣的愛,真不知道要什麼樣的男生才能打動多多。


Gigi也相信,以後多多遇到愛的時候,也會懂得平等相處和珍惜。


有人說,黃多多為何總是上熱搜?這家人是否在營銷自己?


其實Gigi看來,只是人們想通過觀察明星的教育方式,來獲得一套所謂“正確”或是“流行”的教育方法。


因而,“星二代”的一舉一動,都成了茶餘飯後的消遣談資。



可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呢?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家庭也各有各的不同。


孩子只有一次童年。父母能給孩子的,並非是最豪華的衣食住行、最昂貴的補習班。


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那獨一無二的愛。



正如《爸爸去哪兒》裡,黃磊寫給多多的一封長信,“老父親”的憂傷躍然紙上:


“一想到你們已經長大,將要獨立和遠行,我就心有不甘。常常自私地想,你們不長大,我們不衰老。怎麼可能?你們註定要成長,無論練不練琴、上不上學,不可逆轉……”


但他隨即寫道,


“幸福,就是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活下去。”


有人說,羨慕黃多多是個“星二代”,爸爸是黃磊,媽媽是孫莉。


Gigi卻想說,黃多多最令人羨慕的,並非“黃磊女兒”這個身份。


而只是一對爸媽願意鼓勵一個女兒,破釜沉舟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