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刷12集,我愛上了周迅的「不完美」

“轟”的一聲!


爆炸突如其來,獵獵火光點燃漆黑的房間。


林緒之(周迅 飾)被撞倒在地,下意識地將小小的穆蓮生(陳思諾 飾)籠在懷中。



她回眸。


火舌正追著她們撕咬。


很快和記憶中的那場大火連成一片,讓她恍惚中又墜入噩夢,一時愣在原地。


直到,被穆蓮生的哭喊喚醒。



她們終歸逃了出來。


還要回去嗎?那個已經被毀了的家?


林緒之顯然已有一番思索:


“跟我走,你怕不怕?”


穆蓮生搖了搖頭,沒有片刻猶豫。


於是,隨著車駛向遠方,命運的齒輪也正式齧合開始轉動。


從此,她不再是穆蓮生,而是林小鷗;她不再是獨來獨往、打算這輩子都不生孩子的林緒之,而是,“媽媽”。



這是新劇《不完美的她》中的一段劇情。


短短5分鐘,卻有好幾個鏡頭看得我屏住呼吸,後勁兒極大。


當然,我並不意外——


早在演員陣容曝光時,《不完美的她》便引發了網友們的激情討論。


周迅、黃覺、惠英紅、趙雅芝、金士傑、童瑤……


影后+視後+戲骨,當之無愧的神仙卡司。



還有一個細節,也被網友挖出來:


22集,每集30分鐘。


短小精悍背後是“不注水”的底氣。


終於等正片上線。


作為尊貴的vip,我一口氣刷完12集。


意猶未盡。


一方面,是看到好演員同臺飈戲,過癮;


更戳我的一方面,是我在這部劇裡看到了女人。有血有肉,有魅力有弧光的女人。



《不完美的她》中,有幾位女人格外惹眼:


周迅,惠英紅,趙雅芝。


同框海報一曝光,便引得眾人紛紛猜角色、預測劇情。


猜測重心幾乎都放在了情感關係上。


真正追了劇才發現,情感衝擊之外,懸疑元素也實力“抓人”。


你看女主角林緒之——


美麗,聰慧,事業有成,家境優渥。


妥妥的人生贏家一枚。


但她的臉上,卻很少帶著笑。


困擾她的難題是:親生母親到底在哪兒?


為此,她不斷翻檢自己殘缺的記憶。


最後一次跟媽媽去的遊樂場,媽媽買的彩虹飲料,小時候握媽媽手的感覺……



她不知道,生母鐘惠(趙雅芝 飾)其實一直躲在她的生活中,默默注視著她。


養母袁玲(惠英紅 飾)則明令禁止鍾惠露面,自己也向緒之隱瞞了她的消息。


兩位母親之間達成了什麼協議?


鍾惠當年為什麼要拋棄緒之?又為什麼坐了15年牢?


袁玲為什麼禁止鍾惠與緒之見面?


疑雲瀰漫。



為尋找生母,緒之回到家鄉大連。


在海邊,她遇到了又一個女人——確切地說,是女孩——穆蓮生。


年僅七歲的蓮生,身上總有奇怪的傷痕,藏都藏不住。


蓮生的樂觀和倔強,激起了緒之的好奇心。


而後,這好奇又因為二人之間相似的童年遭遇,漸漸衍化出複雜情感。


終於,在那個大火點燃的黑夜,緒之衝進蓮生的生命,將她從黑暗中拉了出來。


同時,更多懸念一一拋出——


是誰一直誘導緒之去調查自己的身世?


緒之收到奇怪包裹,裡面有小時候掉的牙齒


緒之的兩位母親,會聯合“騙”她到什麼時候?


發生在緒之記憶中的大火,與她救蓮生離開的火災,有什麼聯繫?


緒之和蓮生的命運綁定後,兩人會一起走向何方?


……



隨著劇情緊湊發展,角色們悉數登場。


林緒之尋找生母和穆蓮生被生母拋棄的兩條線,毫不突兀地交織在一起。


某種程度上來說,劇情的緊張感越強烈,它逼出的情感共鳴也就越深刻。


於我而言,最易產生共鳴的,莫過於劇中的女人。


她們年齡、外貌、成長環境、社會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自己的故事和魅力。


某些特質,還屢屢讓我想起李安鏡頭下的女人——人性豐富,且充滿力量。


拿林緒之來說——


說她是近年國產劇中難得一見的層次豐富的女性形象,並不誇張。


她的個性與經歷一樣複雜成迷:


事業有成,家境優越,卻獨來獨往。


與同事之間很疏離,與家人的關係也不算親密。


多少年了,連過生日都不願回家。



但說她冷漠吧,她似乎又有一腔正義感:


大學學的野生動物保護;


瞭解黑心企業的黑幕後,會有心揭穿;


面對素不相識的蓮生,也流露出關心和同情之意。



顯然,被遺棄的童年陰影嚴重影響了她的成長。


她悲觀,迷茫,難以交出自己的信任與依賴。


甚至主動屏蔽了外界的溫暖,而將尋找生母視作生活的解藥。


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疏離與恐懼。


周迅如何傳遞這麼複雜的情感?


說話——


語氣平靜,內容簡短。


和不熟悉的人對話時,會不自覺的有一些小口吃。


比如,重複“我”字。



眼神——


她很少直視交談的對象,通常眼神躲閃。


即使目光交匯,也能看出她的戒備。



肢體——


原本是一個溫馨的擁抱,但你看她的反應:


手臂垂在兩側,手指緊緊抓住衣襬,肩膀聳著。



甚至因為養母的一下撫摸,她整個人都僵硬地傾斜了……



這些無比真實的反應,為人物豐滿了血肉。


但要進一步凸顯靈魂,還需要一些激發本能的瞬間——


比如,緒之看到妹妹約會,會偷偷跟上去。


看到妹妹幸福地笑著,她的面目表情也放鬆了,嘴角不自覺微微上揚。



又比如,追問養母自己的身份秘密,卻得不到答案時。


被“我是誰”逼到崩潰邊緣的她,終於卸下堅強的外殼,無聲地流淚。



一笑一哭,緒之這個人徹底立了起來。


她就像一顆洋蔥,乍看起來有點“衝”,但在剝去一層層保護殼的過程中,又讓人無比心疼。



林緒之的養母袁玲,一出場就有霸道總裁的範兒。


在職場上,她果斷自信;生活中,她堅韌獨立,敢於反抗重男輕女的丈夫,一個人把三個女兒撫養成人。



唯有面對緒之,她強大的氣場會立刻散去,愛得小心翼翼。


聽說緒之找到生母的線索,她會緊張;和緒之一起吃飯,她滿臉堆笑;面對緒之匆匆掛掉的電話,她的失落破屏而出……


感受一下,袁玲面對緒之的生母和麵對電話那頭的緒之,截然相反的姿態:



“她是我女兒”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並非佔有慾,而是袁玲對緒之滿到溢出來卻不知如何表達的愛。


她所渴望的,也不是什麼回報,而是希望緒之放下陰影、擁抱新生活。


比如,簡單的一次撒嬌。



養母尚且付出這麼多。緒之一直尋找的生母鐘惠呢,難道就不愛她嗎?


看起來並非如此。


鍾惠穿著樸素,謹小慎微,總是唯唯諾諾的。


在袁玲和緒之面前,她把姿態放得很低,連告訴緒之真相的衝動都不敢有,只敢躲起來哭。



但當我以為她生性懦弱、做不出什麼驚人舉動時,卻被重重“打臉”。


緒之的生父李澤(金士傑 飾)突然出現。


面對男人對緒之生活的威脅,鍾惠沒有低著頭躲避,而是——


拿起了刀。


她的控訴鏗鏘有力,字字泣血。


那股寧願玉石俱焚也要保護女兒的勁兒,看得我一陣頭皮發麻。



可以看出,無論生母還是養母,都打破了近幾年國產劇中“媽媽”或苦大仇深悶頭付出、或窮兇極惡只懂索取的形象。


她們絕不臉譜化,也沒有為了戲劇效果被設計得偏激片面。


相反,她們呈現出了女性性格的多面性:


堅強,也脆弱;隱忍,也勇敢。


強烈的反差,透出了鮮活的人情味兒和煙火氣,那是真實生活的氣息。



其他女性角色亦是如此。


比如林緒之的閨蜜高山(童瑤 飾)。


作為公司老闆,她看起來不那麼穩重,反而率真耿直。


發現男友感情不專一,她果斷分手,不給“渣男”任何PUA的機會。


瞭解客戶公司的黑幕後,她擔心的也不是運營和賺錢,而是緒之的安危。


比起其他角色,高山身上折射著的當代女性強烈的自我意識更為直接。她也是引導緒之走出陰影的力量之一。



而劇中最為強大的力量,不要懷疑,來自最小的穆蓮生。


7歲的她,小小的身體上總是佈滿傷痕。


那來自媽媽的男友和她玩的惡意“遊戲”:



一次又一次,她從地上爬起來,從箱子裡走出來,從荒廢的遊樂園慢慢摸回家裡。


笑著對媽媽說:


“真好玩。”


蓮生不知道媽媽真正的心思嗎?


不,她什麼都懂。


總是小心藏起身上的傷口。


總會特別留意媽媽要離開的舉動。


帶媽媽去遊樂場,坐下時先給媽媽擦座位,把自己的零食全給媽媽吃,送給媽媽自己做的手鍊……


她那麼努力地笑著,直到媽媽頭也不回地遠去,才委屈地哭出來。



蓮生的“懂事”,是被黑暗逼出來的。


幸而,她沒有被黑暗同化。


第一次見到緒之,她的離別贈言是:


“以後要忘記壞事,想著好事啊。”


後來跟著緒之離開,再提起生母,她也沒有一絲責怪。


反而,“我希望她也能過上幸福的人生。”


明明在黑暗中長大的孩子,卻把自己變成了一縷陽光。



如果說,緒之的出現給蓮生帶來了希望,那麼,蓮生也在幫助緒之展開重生。


隨著二人命運“共生”,緒之身上的人物孤光體現愈加明顯。


曾經,她沉溺痛苦,不願感知外界的愛與暖。


小小年紀便立下不願生孩子的誓言。


可你看,聽到蓮生叫“媽媽”,她笑得多溫柔。



重新站在養母面前,她也開始學會“真情告白”。



緒之的變化,那默默抓住愛與希望的樣子,對無數與她心境相似的女性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激勵。


現在回過頭來看,林緒之的故事的確有些特殊。


但它絕不是空中樓閣。


我們都清楚,劇中有些驚心動魄的畫面和細節,就脫胎於現實生活。



比如兒童保護這個議題——


近幾年,原生家庭困境和兒童心靈健康話題屢屢引發討論。


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不少,比如我介紹過的韓國電影《小委託人》。


但在國內,涉及這一題材的作品少之又少。


《不完美的她》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它呈現了現象,還提出了很現實的問題:


當兒童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會面臨哪些困境?


那些曾受到傷害的孩子,又要怎麼去癒合傷痕?


劇中,同樣受過傷害的緒之,給出了一個答案:


一定要學會求救。



這一幕,我印象極為深刻。


這絕不僅僅是媽媽對女兒的叮囑。


而是,一個成年人對弱勢群體伸出的援手,以及一個揹負陰影前行的女性的個人意識覺醒。


另外,如果你夠細心的話應該能發現,受害者不只兒童,還包括緒之生母在內的其他女人。


說到這裡,我想提醒大家——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跳過《不完美的她》的片頭。


乍看上去只是一幅地圖?


其實,地圖上的每一個紅點背後,都是一樁真實的女性悲劇和社會悲劇。


這些畫面帶來的衝擊力太強大了,也讓我感受到了創作者的用心。


除了直擊人性沉痾,劇中圍繞緒之延展開的親情關係、相處細節,也能引發廣泛的情感共鳴。


比如,身為父母的責任感。


女性在家庭關係中付出與收穫的不對等。


妹妹對姐姐微妙的“嫉妒”,但有“外人”欺負姐姐時,她又第一個衝出來維護,等等。


一閃而過的小細節,一兩句不起眼的臺詞,往往最鮮活,也最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個故事的內核極有深度和社會價值,但全劇並沒有刻意製造衝突、激化情緒。


就像劇名所說——


每個人物都“不完美”。


但守望相助的人性溫暖,對美好與愛的渴望,是共通的。


看似每個人都在拯救小小的蓮生,但實際上,每個人也都在付出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完成了自我救贖。


最好的例子就是緒之自己。


她的記憶裡,一直刻著當年握住生母手的感覺。


因此,每次有新線索,她都會用“握手”試一試。


而在一次次失望、一次次自我拷問後,她越來越緊閉心門,不敢伸手。



直到遇到蓮生——


如果不是把手遞給蓮生,又怎麼會得到蓮生畫在她手心的五芒星?


這一伸手,是彼此救贖的約定,也是傳遞幸福的開始。



我很喜歡《不完美的她》海報上的一句話:


世無完美,愛可兩全。


這不是什麼心靈雞湯。


要知道,我們都身處不完美,但有時候,不完美恰恰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


是沉溺晦暗,還是勇敢抬頭,抓住那一縷光?


緒之率先作出了選擇。


誠然,前路漫漫,荊棘叢生——


因為帶蓮生離開,她成為縱火和拐走兒童的嫌疑人,要怎麼逃開警察的追捕?


生父李澤的出現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他憑什麼口口聲聲要“復仇”?


蓮生被扭轉的命運,又將有什麼蛻變?


……


還有很多懸念等待揭曉。


但我相信,光一定會照進緒之與蓮生的生命。


因為,她們不僅擁有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