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清朝錢幣(一)

昨天有幸遇到一位做新媒體的姐姐,看了我的文章後,幫忙提了很多建議。她建議我多發一些基礎的科普文章,能讓古錢幣圈外的人更多的瞭解錢幣知識。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點。因為我看到不少的古錢幣的公眾號發的一些內容都是圈內人能看明白,圈外人反而看的一知半解。其實古錢幣並沒有那麼神秘,如同一層窗紗,去了解去學習,捅破了這層窗紗就豁然開朗了。

那麼接下來我會陸續更新關於古錢幣的一些基礎知識,方便喜歡古錢幣的朋友瞭解和學習。如有哪些錯誤的地方,請各位大佬留言指正,小歌本著互相交流學習,以泉會友的態度,感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圖片均來自古泉園地,文中部分史料摘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清-乾隆御製祈福金幣

本期我們講的是清朝錢幣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很多人意識裡清朝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實際上並不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稱帝,立國號大金。歷史上還有個金朝,是完顏家族建立的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於是歷史上稱呼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為

後金

努爾哈赤稱帝后,鑄造了天命通寶。天命通寶分為滿文和漢文兩種版別。由於當時後金剛剛建立,屬於戰亂初定的狀態,加之滿族人冶煉鑄造技術並不成熟,所以天命通寶的鑄造工藝相當粗劣。

——後金-天命通寶 漢文版

——後金-天命通寶 滿文版

這裡天命通寶滿文版的讀法順序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他的讀法順序是先左後右再上後下。這個順序在古錢幣裡幾乎是一個獨有的現象。但漢文版就屬於直讀:上下右左的順序。

努爾哈赤共在位十一年,所以天命通寶鑄造量較少,漢文版相對更少。再加上當時滿族人對錢幣的“迷之用途”,導致存世量更少。而所謂的迷之用途就是當時滿族人把天命通寶更多的當做了裝飾品或者護身符...他們認為佩戴了天命通寶可以躲避火器和刀槍...好神奇~

努爾哈赤之後就是清太宗皇太極了。皇太極繼位後改國號為大清。所以皇太極也被成為清朝的開國皇帝...

皇太極繼位後,

仿照明朝天啟大錢鑄造了當時的滿文天聰汗錢,同時也鑄造了漢文的天聰通寶。天聰通寶鑄造量不大,傳世更少。皇太極在位十七年,而皇太極去世後,天聰通寶立即被廢除使用。算不算是一朝天子一朝錢呢?

——清-天聰汗錢

——清-天聰汗錢

皇太極去世後,他的第九子福臨即位了。也就是所謂盛世五帝裡的第一位:順治帝

這裡說一下五帝。所謂盛世五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帝錢的五位皇帝: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其實五帝錢是屬於民間的一個習俗。這五位帝王相繼在位

176年,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最為出名的就是“康乾盛世”了。

我們繼續聊順治。順治登基第二年就遷都北京,並鑄造了順治通寶。順治通寶早期鑄造上還是保留了明朝的風格,後期則建立了清代錢幣自有的風格。順治通寶按背文和鑄行階段分為五式

第一式為仿古式。所謂仿古式就是從形制、鑄造工藝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明朝鑄幣的特點。仿古式包含光背(背面無字)、背符號(背上星、上圈)、背記值(背一、二、十一兩)等。

——清-順治通寶光背

——清-順治通寶光背

第二式為單漢字記局式。單漢字就是錢幣背面用一個漢字來標註該錢幣由哪個鑄造局鑄造。說白了就是出廠標識。由於順治早期鑄造局較多,所以背單漢字版比較多,共十九個鑄造局,三十一種背文。

這兩式順治屬於早期鑄造,後期被

收兌銷燬。所以傳世量較少。

——清-順治通寶背左延

——清-順治通寶背左延

第三式為一釐式。錢幣背面穿口左邊為一釐,穿口右邊為單漢字標註鑄造局。也有穿口右邊為一釐,穿口上方標註鑄造局的。一釐式錢幣共發現十七種,存世量不多。

——清-順治通寶福一釐

——清-順治通寶福一釐

第四式為背滿文式。由於順治早期錢幣鑄造局頗多,加上鑄造工藝不精,同時私鑄錢幣氾濫,於是早期順治通寶停用並回收銷燬。背滿文式錢幣,錢背面書寫滿文“寶泉”或“寶源”。背滿文式錢幣只有泉局和源局兩個中央局鑄造。這也是最常見的品種了。

——清-順治通寶寶泉局

——清-順治通寶寶泉局

第五式為滿漢文式。即錢幣背面分別用滿文漢文標註錢幣鑄造局。除了中央局(寶泉局和寶源局)延續背滿文式外,重開地方鑄造局

鑄造滿漢文式。滿漢文式就是我們常說的順治背字了。

——清-順治通寶滿漢南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啦~

後面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於錢幣的小知識,希望大家喜歡呦~~

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古泉雪歌。上面文章更多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