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沒有拆遷前的老房子 回憶重慶最繁華地段解放東路與西路相片

曾經的老房子雖然有的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一條種古老的大道,兩旁延伸著一條條狹長的小巷,巷內有一扇扇古老的木門,許多老屋的窗欄上還殘留著各圖案和雕花。儘管上面的金粉早已被歲月抹去,但仍透露出凝重與古樸。


藥材工會舊址


藥材工會舊址


藥材工會舊址

重慶解放西路藥才同業公會舊址,建於1926年6月,位於羊子壩15號。公會大樓具有巴羅克風格,呈折衷主義特色,但紋樣細節又表現出中國民間雜寶吉祥和瓜果藥才圖案,是重慶早期建築中不多見的中西合璧建築。著名實業家,重慶商會主席溫少鶴曾在樓內創辦了山城中學(今五十三中學)。現已修繕完好、

重慶,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脈,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的發生,你見過重慶的車水馬龍,卻不一定知道老重慶的繁華璀璨......


重慶母城渝中,巴渝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是每個重慶人生長出生的地方


重慶解放東路和解放西路上,曾經住著很多‘下江人’抗戰時期,長江中下游很多居民沿長江逃難到此,“下江人”就是“長江下游來的人”的意思,戰爭結束後,一些人離開了重慶,也有一些留了下來,在山城紮下根,“這個群體讓解放東路與西路上的市井生活充滿了人情味。”因見證重慶解放而得名。舊時因水路交通便利,下半城是重慶城最繁華的地段。朝天門、太平門、望龍門、南紀門等各自林立,湖廣會館、江全泰號、藥材公會等會館商號繁華,解放東路、解放西路一帶更是母城的政治、經濟、金融、商貿的中心。一塊塊石磚,一片片青瓦,它們承載著歷史矗立至今。1950年,為慶祝重慶解放及新中國建立,這一區域被改稱為解放東路、解放西路。


隨著時間的流走,但是每一個重慶人都不會忘記曾經生他養他的地方
















重慶市區一般民居院落十分窄小,形成極小的天井,僅供採光通風所用,易保持陰涼,且因勢就形,佔地面積較小,佈局相對自由。只在較為平坦的地方,有一些名門望族較大的院落。在較大的民居院落中,敞廊、敞廳較多,併成為居民生活中交往的場所。


重慶地形特殊,無法像平原城市一樣統一規劃,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雖然亂但也很美,做到依山傍水,層次感強。重慶和香港有一定的類似之處,規劃是以實用先行,複雜中透露出簡單實用。由於重慶的特殊地質條件,地基處理容易實現,給高層、超高層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技術條件。


明清時期,商業繁榮,經濟發展,四川重慶民居出現了許多封閉式的院落,即四合院。早在東漢時期,四川民居已有了重門廳堂的庭院,並以圍廊分隔院落,前堂、後寢、廚房與望樓分區明確。四合院是中國漢民族的典型民居建築,其特點為四周是房屋,中間有院壩或天井





尋找歷史的腳跡,歡迎更多的外地人來打卡重慶,瞭解重慶的歷史和未來
重慶火鍋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