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草原我演奏 一位蒙古族牧民和他的藍色樂隊

馬上又要到了炎熱的夏季,鄂爾多斯的草原是避暑的好地方,來到草原聽音樂,聽著當地的民族音樂,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豈不美哉!

內蒙古草原是歌的海洋,悠揚的民歌,內蒙古以其特有的魅力為蒙古族文化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是舞的故鄉,傳統的民間舞展示著這裡的風土人情。

那音太是一位現年56歲牧民,同時還是一位有著33年資歷的資深樂隊隊長。在1985年,他帶領著附近的3位牧民組建了一隻草原文藝“輕騎隊”,當地農牧民稱它為“藍色樂隊”,這隻樂隊是內蒙古第一家由牧民組成的民間樂隊。1996年9月28日,以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永儒布為首的考察驗收團專程來呼和陶勒蓋嘎查,考察那音太牧民樂隊,由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命名該樂隊為“草原藍色樂隊”,樂隊成員被接納為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會員。

“草原藍色樂隊”是以四胡、三絃、揚琴、笛子、馬頭琴為演奏器具的傳統音樂組合,最適應蒙古族民歌坐唱形式,是大眾化的演奏、伴奏形式。30年來,“草原藍色樂隊”為生日慶典、婚禮慶典、那達慕大會、公務招待會先後演出1500餘場,深受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那音太”在阿爾巴斯蘇木算得上是“名人”, 如今他的樂隊已經發展到了30多人。

在隊長那音太的家裡,樂隊成員們在進行演出準備

出鄂托克旗,到呼和陶勒蓋民風淳樸,花團錦簇,天藍水清,毓秀鍾靈。在路邊就是當地的文化戶那音太家

那音太也是“呼和塔拉樂隊”(漢譯“藍色樂隊”)的隊長,他的家也是樂隊平時排練演奏的地方。

家裡的白板上寫著練習的歌曲

那音太 家裡的排練室,有好多獎盃和牌匾

藍色樂隊的部分隊員在進行排練

藍色樂隊的部分隊員在進行排練

藍色樂隊的部分隊員在進行排練

藍色樂隊的部分隊員在進行排練

在那音太家裡的牆上掛著他們在旗裡的春晚上的表演

蘇木頒發的幸福家庭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