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人均GDP過2萬美元,裡面竟還有個“鬼城”

4月24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公佈了內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隨著廈門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2019年中國內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達到14個。這意味著

這14個城市正式邁進了發達經濟體的門檻。除此之外,長沙、佛山在2019年的人均GDP也達到了1.9萬美元,即將跨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榜的鄂爾多斯是一個常住人口在200萬的中小城市,憑藉著“羊煤土氣”的資源條件,鄂爾多斯人均GDP數據一向不錯,甚至超過了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一線城市。

01 貧富差距大,資源城市難

人均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GDP與當地人口總數的比值,經常被用來衡量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貧富差距肯定會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國家統計局在4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折算下來每月可支配收入為2853.7元;中位數為7109元,折算下來月均約為2369.7元。

而另一份數據則顯示,31省份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上海以人均19621元位居全國城市收入榜首;北京為17874元,排在第二名。

這兩份數據的對比,可以說是相距甚遠,因此有很多人表示自己“被人均了”,實際收入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標準線。

同理,人均GDP的情況也可以如此推算,東西南北的差距太大,不能一概而論。



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而早在2007年,深圳市的人均GDP就已經率先突破了1萬美元——從一個城市的人均,到一個國家的人均,我們用了12年的時間。

在國際社會上,一旦地區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即意味著該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化,城市發展將進入到“後工業化”時期,

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相當於正式邁入了發達經濟體的門檻。

而我國內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目前只有14個,依次是深圳、無錫、蘇州、珠海、鄂爾多斯、南京、北京、上海、廣州、常州、杭州、武漢、寧波和廈門,主要集中在東南一帶,江蘇省有4個城市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4個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時期,而位於榜首的深圳才剛剛邁入門檻。數據顯示,2019年末,北京的第三產業比重達到83.52%,上海為72.74%,深圳則剛超過60%。


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城市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才會進行產業轉移。

而在上榜城市中,不少城市還很難達到產業轉移的標準,甚至還存在一個特例——鄂爾多斯。這個內蒙古城市憑藉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較少的人口,成功地拉高了人均GDP。在人均GDP上漲的同時,鄂爾多斯的房價也在上漲。

不過,鄂爾多斯最風光的時候,卻不是現在。

在2006年,鄂爾多斯的房地產行業迎來了一波大發展,由煤炭行業帶來的海量資金湧入到樓市中,房價在一年內從1500元/㎡上漲至6000元/㎡,開盤即日光,發展潛力無限。截至2011年前後,鄂爾多斯的中心學區房已經上漲至1.3萬元/㎡,在全國同等級城市中都是相當“拔尖”的水平了。

隨著煤炭價格大幅回落,以資源為主的鄂爾多斯自然也是大不如前,炒房客們如潮水般褪去,只留下一地狼藉,爛尾樓無數,被人戲稱為“鬼城”。2016年,鄂爾多斯推出了“東勝區(鄂爾多斯中心城區)房屋兌換憑證”,也就是大眾口中的“房票”,把

當地的棚戶區改造和房地產去庫存糅合到一起,給棚改戶發房票補貼。

據瞭解,票面分類價值最低的房屋價格僅為3822元/㎡,已經跌回至2006年的水平。


02 發展不順心,仍然靠賣地

依賴資源發展的城市,等到資源告罄之後,結果往往都是不盡人意的。

此前數據顯示,鄂爾多斯的人均GDP曾一度超過香港,位於我國城市人均GDP之首。鄂爾多斯可謂是成也資源,敗也資源,2019年前3季度,其經濟頂樑柱煤炭行業的銷售收入驟降3成,直接導致鄂爾多斯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3名下滑至第5名。

雖然當地GDP的增長速度大不如前,但鄂爾多斯曾經歷過“泡沫風波”的房價,卻悄無聲息地漲回來了。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報道,近3年來,鄂爾多斯的平均房價上漲了30%以上,核心城區學區房的房價達到每平米1萬元以上。

雖比不上2011年聲勢浩大,但房價的確是不折不扣地漲回來了。


某二手房數據顯示,鄂爾多斯4月的新開樓盤,價格從4800元/㎡到38000元/㎡不等,遠不是這個人口僅為208萬的塞北小城所能承受之重。此外,據《鄂爾多斯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稱,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368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768元,相當於月均4147.33元。

這個收入水平和人均2萬美元的GDP相比,並不算友好。

當然,鄂爾多斯只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並不能代表絕大多數城市。但我們可以用鄂爾多斯作為一個參考,來比照其他人均GDP過2萬美元的城市。

上文我們提到,北京、上海已經邁入“後工業化時代”,作為主導產業的第三產業的佔比穩步上升,其他產業向周邊轉移,從而形成了環京一帶、環滬城市群。而其他城市的發展還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其中也包括髮展勢頭迅猛的深圳。

而其他很多城市,現在都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工業體系並沒有完善,便已經在火急火燎地進行著第三產業的改造了,城市規劃頗為混亂,商業區域的空置率高,半道上跑偏到房地產行業的比比皆是。

不僅經歷了一次房價泡沫的鄂爾多斯“王者歸來”了,其他城市在近3年的時間裡,房價也是處於節節攀升的狀態。以廈門為例,根據廈門市統計局在3月20日發佈的《廈門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定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5995.04億元,同比增長7.9%,人均GDP為20691美元。

與之相對的,是廈門奇高的房價。在2019全年,廈門的賣地收入為480.8億元,而廈門全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328.52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68.37億元,土地增值稅部分為96.59億元。

這不只是廈門一家的問題,很多城市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度報告》中稱,

以房地產“五稅”加土地出讓金的口徑來計算,2019年“土地財政”依賴度近53%,房地產稅收及土地出讓金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創新高。

而在4月22日,廈門舉辦了2020年第一場土拍,近10年沒拿出住宅用地的思明區拿出風水寶地,採用“不設拍賣底價,價高者得”的方式出讓,起拍價72億元。最後上海泰鳴貿易以總價103.55億元競得該地塊,誕生出福建首個百億地王,樓面價高達50598.5元/㎡,直接刷新了紀錄。

首場土拍就拍出如此“天價”,全年刷新2019年數據基本上是板上釘釘了,除非廈門後半年都不拿地出來拍賣了。

過於依賴房地產行業是絕大多數城市的“通病”,也是最近這段時間樓市頻繁鬆綁的根本原因,因為地方財政經受不住疫情的衝擊了。

那靠著房地產開發堆出的高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如何呢?雖然內地已有14個城市邁入2萬美元的大關,但跟全球已經進入到發達經濟體行列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對照,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深圳市在2019年的人均GDP達到了29498美元,只比處在全球第37位的塞浦路斯高一點兒。

處於榜首的深圳人均GDP都這樣,就更不用說其他城市了。可以說,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這事是值得驕傲,但不值得吹噓,畢竟現實擺在那兒呢!

等GDP跟房地產脫鉤,再談人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