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因管教學生被停職請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最近朋友圈有句話被刷屏了“疫情過後,學生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自律的越來越優秀,優秀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種糊弄假學,就會遙遙落後,不要假裝努力,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能夠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是孩子的幸運,因為他會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走錯路,還會燃起孩子未來的希望


近日,江蘇淮安陽光中學一名高三老師打學生耳光並砸爛學生手機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視頻裡的高三學生因拒絕上交手機,被老師打了兩耳光,手機也被老師砸壞。

我們回過頭來看整個事件:
學生有錯嗎?當然有,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入校,並且拒絕上交手機。
老師有錯嗎?當然也有,掌摑學生,屬於體罰行為,師之大忌。怒摔手機,屬於破壞他人合法財產行為,也是不可取的。
但我們發現,這位老師主動要求班長錄像併發到家長群裡,以來警示學生不準帶手機進校園,說明這位老師真的非常有責任心。

除此之外,這位被砸手機學生父親也表示,非常支持老師和學校的行為,很能理解老師。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孤軍奮戰,因為孩子的成長成才,既離不開家長,也離不開老師。

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努力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可能。

【01】

孩子最依賴的是父母

最信任的是老師

一位教育心理學家說過:一對好父母,抵得過200個好老師。

優秀的父親教會孩子獨立和勇敢,優秀的母親承擔了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對於孩子來說,最依賴的人是父母,最敬重的人是老師。

教育孩子絕非易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不能兒戲,越盡責,越用心,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老師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兩個人,必須擔負起讓孩子成才變好的重要責任。
【02】

老師期待孩子成才變好

才會如此出力不討好

誠然,老師無法保證所有學生都考第一,但無論如何,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一聲老師,是孩子的信任,更是老師一輩子的責任。

俗話說:心有戒尺,行有所止。那些對孩子嚴厲,甘願頂著種種風險與壓力,不厭其煩地管教孩子的老師,其實愛得最深。

願意批評孩子的老師,哪怕孩子即將跌落谷底,也會拼命把他往上拉。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人師者,就有育人成才的深情。

【03】

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老師是最好的領路人

再優秀的老師,沒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也無法教好孩子;

再負責的家長,沒有老師的教書與育人,也無法讓孩子成才。

教育過程中,正因為孩子緊緊依靠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互相依靠。

事實上,教師並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父母也不是面面俱到的保姆。教書和育人,不能完全割裂。

身為教師,要懂得尋求家長的支持;

身為家長,要懂得配合老師的工作;

在教育這條艱難的路上,只有老師和家長齊心協力,孩子們才學的更好。

【04】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

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前幾天和大家分享過一篇文章,網絡上一段老師與家長的聊天記錄,讓大家哭笑不得。

這位負責任的老師提醒她班上的學生家長:


老師等了很久,家長一直都沒有回覆她。

直到晚上九點半,老師心裡放心不下,再次去聯繫該學生的家長, 但是卻發現,已經被該學生的家長給拉黑了。

老師非常無奈,上網課是遠程操作的,這也不得不要求學生家長來積極配合。

如果家長不配合的話,老師也只能望洋興嘆,乾著急。

很多人也在說,上網課其實是對學生一場殘酷的考驗。

自律性好的孩子依舊可以“芝麻開花節節高”。

可自律性差的孩子呢?就是“溫水煮青蛙”了,快被淘汰還不自知。

其實上網課也是對家長的一種殘酷考驗。


《清華學霸教子經》裡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所以,千萬不要指望孩子會去自覺的學習。

若想讓孩子在學習上不落下,家長的陪伴、監督和老師的積極配合,是缺一不可的。

俗話說:

“子不教,父之過。”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路上的第一道防線。

家庭教育沒有做到位,不論是指望孩子自身還是寄希望於學校教育,家長都可能會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巨大風險。

而家長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也會變成孩子未來路上的坑。

看到孩子的人生步履維艱,家長就會知道,有些道理,真的會很痛。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如果前二十年不用心教育孩子,後六十年就要用痛苦與遺憾來彌補。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撤回重來。我們必須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親力親為,才不會留下遺憾。

教育,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一位學者說過:孩子就像土地,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播種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穫行為;

播種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穫品德;

播種品德的種子,就會收穫命運。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05】

教育的底色絕不是放任和快樂,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教育部最新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可見,孩子最需要的是“寬嚴相濟”的教育。

“寬”,是要讓孩子自由地思考,暢快地表達。

“嚴”,是嚴格管教孩子,避免孩子行差踏錯。

教育是一項成就人的偉大事業,絕不能夠放任與縱容,更不能一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那樣只會害了孩子。

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說過: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我們今天的狠心,是為了將來的不後悔,我們今天的心疼,是為了將來的不心疼。


【06】

一個奮力託舉的家庭

是成就學霸的最好溫床

真正的教育,還是要拼父母的。

不拼錢,不拼出身,而拼父母的教育觀念。

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離不開背後家庭的奮力託舉;

每一個優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以身作則的父母。

你羨慕別人家孩子講規矩、有禮貌,卻不知道別人家的父母有多注重家庭教育。

你羨慕別人家孩子愛讀書、成績好,卻不知道別人家的父母同樣愛讀書、愛學習。

一個孩子從一粒種子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的過程,都暗藏著一對父母的嘔心瀝血與孩子的刻苦努力。

好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您就得成為怎樣的人。


【07】

一個負責任的老師

有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轉機

老師的價值,未必是讓優秀的人更優秀,而是讓那些原本看起來不優秀的人都有變優秀的機會。

一千個老師,就有一千種教育方法,也許嚴苛,也許不近人情,但都飽含著對學生最真切的關愛。

孩子可以自由幸福地長大,但如果完全不管不教,就很容易走歪路。
而老師,就是那個不厭其煩,不求回報地一再矯正孩子的人!

老師不期待高職高薪,不渴求世俗的成功,只希望得到學校的支持,家長的理解,孩子的尊重。

當孩子身邊出現一位嚴師,所有人都應該慶幸,因為孩子哪怕行差踏錯,都尚有往回走的機會。


【08】

我們不僅要對孩子的今天負責,更要對孩子一生的幸福負責。父母的格局,老師的教導,就是孩子的方向。

教育不能只看今天的成績,只求當下的快樂,必須為之計深遠,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今天,你給孩子寬鬆教育,明天,社會就替你狠狠懲罰他。

一個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共同努力。若父母不願與老師並肩,那孩子的未來能指望誰呢?

只有得到信任的老師,才能更踏實地將一切美好展示給孩子。

只有得到尊重的家長,才能更放心堅定不移地支持老師。

教育中最可靠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信任孩子,孩子依靠家長和老師,健康快樂地成長。

曾讀過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對其中一段話記憶尤深:盲目的鼓勵和寬容,只能培育出溫室的花朵。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能夠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是孩子的幸運,因為他會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走錯路,還會燃起孩子未來的希望。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請善待每一位教師,特別是那些為了孩子好的,對孩子嚴格要求的老師。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請給老師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

支持你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長;接納你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愛你自己的孩子。

願在新學期裡,家長和老師一起攜手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