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窄的磧口,厚厚的歷史 山西行



窄窄的磧口

知道“磧口”這個名字源於2007年正月初二影友的那一次的拍攝。皚皚白雪覆蓋著蒼涼的黃河,河邊的古鎮在藍白相間的冷色中顯得那麼的滄桑沉寂。聽著影友繪聲繪色的描述,心中不免升起無限的憧憬………

2010年的清明節,當計劃著利用小長假出去放飛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磧口。我們一行四人自駕車經過一路的奔波終於在暮色降臨的時候,趕到了靜靜守候在黃河邊上有著“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稱的磧口古鎮。

影友老王熟門熟路地徑直把我們領到中街口長興客棧的老李家。簡單的洗漱一下出來,外面已是夜色沉沉,街邊店鋪的燈籠招牌,在彎彎曲曲的街巷中顯得格外醒目。老李熱情的把我們引領到他家西邊的一家農家飯店。店裡已是熱氣騰騰,人聲鼎沸,昏黃的燈光下,都是些外地來旅遊的人們。幾杯酒下肚,善言的老李繪聲繪色的向我們娓娓道來古鎮的悠長曆史。

磧口位於黃河晉陝峽谷中部,臨縣城南48公里處,南臨著名的孟門古鎮,因黃河大同磧而得名,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磧口古建築群是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磧口憑藉黃河水運,從清乾隆年間到抗戰爆發,2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埠重鎮。西接陝、甘、寧、內蒙古,東連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商人,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歷史的輝煌,留下了燦爛的文化。古鎮有著數量豐富並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主要有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和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包括了那個封建時期民間典型的漕運商貿集鎮的全部類型。古鎮依山勢而建,那些明清建築群以臥虎山為依託,分佈在一條五里長街與十一條小巷中。建築風格粗獷豪放,以晉西北黃土高原特有的“明柱廈簷高圪臺”為主線,和自然的山形、水勢渾然一體。若大的一個小鎮,最多時就容納過600多家店肆。那時候,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間迴盪。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街燈火,晝夜輝煌,接不完,填不滿,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 說到這裡,老李那因酒而興奮漲紅的臉上洋溢著不盡的自豪和幸福。

出了飯店,我們在凹凸不平的老街上慢慢的走著,兩旁的老店鋪在黝黑的夜色中朦朦朧朧,顯得那麼神秘,那麼迷茫。回想剛才老李的介紹,明天的古鎮會帶給我們怎樣的一個驚喜?讓人充滿著無盡期待和想象……

一覺醒來,天已放亮。在晨起的清涼中,我們匆匆衝出門外,急不可待的去領略那質樸滄桑的的古鎮風情。我們首先奔向臥虎山上磧口古鎮那座標誌性的建築—黑龍廟。黑龍廟建於明代,以後歷朝多有修繕和擴建,規模壯闊,保存完好。正殿內供著黑龍大王,左右兩耳殿分別供奉河伯、財神,其餘倉官、金龍、廟童各得其所。廟的正中有雍正年間的戲臺一座,據守廟人講戲臺的音效特好,不用擴音器,就能聲傳數里。每到廟會期間,戲臺之上鑼鼓鏗鏘,戲臺之下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站在廟臺之上環顧四周,只見黃河滔滔,湫水潺潺,古老的磧口鎮盡收眼底。晨風徐來,細細品味山門上鑲嵌的兩幅石刻對聯:“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山河礪帶人文聚,風雨祥甘物氣和”,且是多多符合了這裡的山形地勢!

從山上下來,沿著老街細細打量,晨光中的古鎮,依然古色古香,街口的“街巷簡介”寫著“磧口鎮坐落在臥虎山下,湫河與黃河交匯之處。主街道東來北拐長達五華里,順著臥虎山坡有11條排洪兼通行的巷道,連接著數以百計的院落。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環境設計終身教授董偉先生兩次來磧口考察,對磧口街連街,巷連巷,巷巷相通,院院相連的建築深感震驚,稱這種立體交融式的鄉土建築,具有世界獨特的建築風格。”沿著這些古樸的街巷一路走去,腳下是些被歲月磨得光滑如玉的青石板路,兩邊是高高圪臺,房簷連著房簷,店鋪挨著店鋪,窯院套著窯院,錯落有致,樓上有樓,層層相疊,門對門,窗對窗。老店鋪、老字號、老房子上那些明清風格的磚雕、木雕、石刻,處處都彰顯著文化,遍地都體現著那些古老的傳統技藝的精緻與厚重。鋪面店、院落、窯洞、青磚老屋、窗欞灰瓦、來往路人、細碎腳步,帶給人一種古老、隔世般的夢幻感覺。

與別處不同,古鎮至今依然還是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態,是一個“活著的古鎮”。窄窄的街,窄窄的巷,不在是一種記憶,一切都是這麼鮮活生動,依然保持著一種恆溫,歲月與生活突然變得那麼讓人親近,那麼溫暖。徘徊在晨光中靜靜的五里長街上,城市的喧囂和浮躁消失的無影無蹤,在人們舒緩的生活節奏中,彷彿穿越了一個時空隧道,一下走進了歷史,一切又是那麼悠遠、深沉、厚重。

繁華落盡,商賈離散,“九曲黃河第一鎮”的喧囂已經歸於寧靜。千古黃河緩緩流過,這個因河流而靈動的磧口,伴著水運的衰落,磧口老了,終於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歷史使命,終於慢慢地掀過了它璀璨的一頁。前世的榮光散盡,換來的是滿目蒼涼的今生——一條古道,千重老屋,歲月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留痕。

當時光進入21世紀,2001年,磧口被確定為山西省第一個旅遊扶貧實驗區;2003年1月,磧口被山西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第二個地質公園;11月,磧口鎮西灣村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首批“全國曆史文化名村”;2005年,磧口鎮被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將磧口列入“世界百大瀕危文化遺址”;2006年6月,磧口古鎮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磧口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厚重的黃河文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當下的磧口被人們稱作是思想家的殿堂,旅遊家的勝地,企業家的金庫,藝術家的搖籃。隨著古鎮開發夢想的逐步實現,磧口古鎮將以另一種形式再一次實現財富的集聚,重現昔日的輝煌!

2012年5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