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凸显边疆民族廉政文化特色唱响廉洁之音

文山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红色革命传统等廉政文化元素,将廉政文化与地域文化、媒体、社会环境建设相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工作,不断强化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使廉政文化渗透到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彰显民族魅力,打造民俗廉政文化。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内涵,将能够体现民风、民俗特色的文化元素如壮族的“那文化”、苗族的“芦笙文化”、瑶族的“度戒文化”等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打造了一批批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廉政文化示范点,使廉政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如文山市卧龙街道清水塘村发挥“壮族纸马舞之乡”的优势,自创、自编了具有本地少数民族特色的廉政戏,在民族传统节日里演出。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将伊斯兰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利用每星期清真寺礼拜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廉政文化,做到“十必讲”。近年来,富宁县深度挖掘和整合本地廉政文化资源,全方位打造廉政文化传播新亮点。针对壮族群众爱唱山歌、男女对歌赶“珑端节”街的习俗,该县精心组织编写了《移风易俗人人夸》《公开村务心里亮》等以颂扬廉洁家风、文明乡风为主题的廉政山歌,将廉政文化植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阿用乡组建“廉政壮戏山歌文艺队”,编排《土司李天宝抓贪官》、《风清气正说廉政》等壮戏节目和壮族山歌“排排对”《干部十问》、《劝廉歌》等词腔,让干部群众在壮戏一演一唱、山歌一问一答中接受廉洁自律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革命廉政文化。文山州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州8县市都是全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众多的革命组织和人物,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一大批革命英烈,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铮铮铁骨和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本色。文山州主动把民族优秀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中,产生了享誉全国的“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使文山州成为云南省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基地。“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通过开设具有史情、深情、战情、鱼水情、悲情“五情”特点的信念之课,做到一点一课一教案,通过亲历者言传身教,让受训学员切身感受“老山精神”的时代内涵,达到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净化灵魂、坚定信念的目的。有力地推动了全州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丰富了廉政文化内涵,取得了良好效果。

弘扬良好家风,打造德育廉政文化。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州通过开展廉洁家风教育和示范创建活动,将学校、村(社区)、家庭连成一线同向发力,把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观念逐渐渗透到家庭日常生活中,以廉洁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如在廉政文化进校园中,广南县城区一小学生自发创作廉洁儿歌和童谣,学校自行研发校本教材《世外桃源是我家》,系统介绍广南的铜鼓文化、民族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崇廉尚俭”的廉政教育。将廉洁家风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重要内容,把廉洁元素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挖本地清廉元素,修订涵盖廉政文化的村规民约,开展“新乡贤——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整理区域内历史名人、当代乡贤、优秀家风故事,打造推出廉洁家风陈列馆、乡贤名人馆等家规家风示范点建设,村(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家风等评选活动,厚植廉洁文化根基,传承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优良家风融入百姓生活之中,以乡风民风带动政风党风。(戚晶晶)

原标题:文山:凸显边疆民族廉政文化特色唱响廉洁之音

审核:字丹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