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力荐|足不出户,运城博物馆网上展厅“丰饶物产 农业成就”专题展览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落地,欢迎您来监督!如果您发现有行政审批不畅、相关部门推诿出难题、吃拿卡要、服务保障不到位、漠视群众利益等问题,您可以直接拨打运城市纪委监委举报电话:0359-12388或者《监督热线》办公室电话:0359-2339080,您还可以编辑信息,将您的诉求发送至邮箱:jiandurexian@163.com,我们将竭诚为您排忧解难。

莺飞草长,杏花春雨,小麦拔节,万物竞生。岁月静好时,畅游网上展馆。欢迎大家参观指尖上的运城博物馆“丰饶物产 农业成就”网上展厅。

有趣的灵魂在等您

运城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是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山西省最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精品水果生产基地。这里物产丰饶,适宜多种作物种植,粮、果、菜、畜、棉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在全省、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山西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展览分三个部分:“农耕文明 源远流长、特色产业 雄踞三晋、现代农业 舒翼腾飞”。通过雕塑场景、图片音像、农具实物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农耕文明,农业特产,以及农业技术、农机农具、水利灌溉、畜牧业、林果业等方面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全面展示。

农耕文明 源远流长

运城农耕历史悠久,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开中国农业发展先河,“嫘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其他传说至今仍被口耳相传。古代先民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文化遗珍。

春秋时期,就有依靠畜牧业发家致富的猗顿。在耕作动力方面,这里是中国牛耕的发源地之一,平陆县枣园村的汉墓壁画描绘了当时牛耕、耧播的劳动场面。从秦汉至明清,运城一直是历代中央政府的粮粟重地。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古建壁画印证了运城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

大禹治水创作画

平陆县枣园汉墓

平陆县枣园汉墓为汉代墓葬,1959年发掘,砖室券顶,平面呈方形,由1个主室和1个耳室组成。主室内满绘壁画,分天空和人间两大部分。天空景象绘于券顶上,有青龙、白虎、玄武诸动物形象,其间游云流荡,并有星辰百余颗;另绘有日、月等图案。人间图象绘于墓主室四壁,有山水、房屋、车马、人物等画面。

该墓规模虽不算大,但所绘的牛耕与耧播,真实地描绘了东汉初年农业生产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的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这对研究当时的农业发展、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

稷山县稷王庙

稷山稷王庙又称后稷祠,位于稷山县稷峰镇西北街村东南隅,据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版《平阳府志》和现存碑文载,庙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均有增建和修葺。2006年稷王庙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献殿、稷王殿、八卦亭、姜嫄殿及钟、鼓楼等建筑。庙内现存碑刻3通,石碣6方,石狮2对,古树3棵。稷山稷王庙木雕、石雕、琉璃内容丰富、雕技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猗顿墓

猗顿,春秋时鲁国的贫寒书生,起家于猗氏,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猗顿墓在今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古朴肃穆。存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石碑一通,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

稷益庙正殿

稷益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南临稷王山,北望汾河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戏台和正殿均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所建。戏台坐南向北,与正殿相对。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

稷益庙耕获图(局部)

耕获图位于稷益庙正殿西壁。路上有一妇女肩挑饭篮、水罐,一孩童手捧水碗、食物走在妇人之前。田间农民头戴斗笠、草帽正辛勤劳作。路上有人担挑、推车搬运麦子。麦场上有人上垛、打场,场上一牛拉着石磨碾压割回的麦子。壁画反映了明代晋南农业生产及收获景象。

特色产业 雄踞三晋

运城市地处华北平原丘陵区、黄土高原东沿第一台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截至2013年,全市小麦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棉花产量占到全省90%以上、水果产量约占全省67.5%、蔬菜产量约占全省22.6%。农业资源条件优越,麦、棉、果、畜主打产业在省内独一无二。

运城市地势地貌图

王过酥梨

新绛莲菜

稷山板枣

黄河滩芦笋

平陆百合

闻喜煮饼

畜牧水产景观

现代农业 舒翼腾飞

运城市现代农业建设起步早,基础好,不仅是全省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并承担五个国家级园区的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将形成“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粮食生产为基础、以果业生产为龙头、以菜、畜产业为两翼、以农产品精加工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农业机械化

尊村引黄一级站进水池

运城林业资源分布图

勤劳睿智的运城人敢于钻研、勇于创新和积极接受新事物,建国以来我市在农业战线上先后涌现出一批批乡土专家或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因其突出贡献,他们有的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有的获得国家相关表彰,有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他们的名字光彩照人,他们的事迹永彪史册。

吴吉昌(1910年—1992年),男,闻喜县涑阳村人,全国著名植棉劳模,农民科学家,他的棉花科研成绩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65年2月和196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曾两次接见吴吉昌,要他研究棉花蕾铃脱落问题。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获得金质奖章。

冯树英

冯树英坚持四十余年自主创新,攻克三系杂交小麦世界难题,创造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选育出增产达15%以上的F型杂交小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举超过美国的T型小麦不育系,为大面积推广杂交小麦铺平道路。

农业示范园

重要提示

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收听1019哟~

★收音机调频选择fm101.9

★手机下载“蜻蜓FM”搜索运城交通文艺广播即可

★也可以点击运城交通文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对话框“直播FM101.9”来听到我们的声音~

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

今日头条:搜索“运城交通台”即可点击关注

抖音APP:搜索“运城交通文艺广播”或者抖音号“FM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