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絕色美人的上位史



47年來,香港小姐選舉首次要停辦。


TVB高層宣佈,因疫情原因,今年的港姐選舉將暫停一年。


也就是說,今年不會有新的絕色美人出現。



情有可原。


但,還是有些許惋惜。


香港小姐,一直是香江的名片,其背後傳承的,不僅是美貌、文化,還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現今不舉辦了,莫名覺得減少了色彩。


既然不選舉了,我們來回顧一下港姐之路吧。


這條路,一直處在輿論中心,與錢、權、色緊密相連。


這條路,也是港姐的衰亡之路。



如果你問路人,香港最有代表的是什麼。


不少人可能會說:香港小姐。


港姐選舉從1946年便開始了。


那一年,選美活動在麗池花園夜總會舉辦。後來被無線電視接下,走向選美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麗池花園夜總會舉辦那年,港姐冠軍最後被李蘭奪下。



她出身赤貧,沒讀過書,在酒店當招待。


聽聞可以競選後,便立即報名參加了,理由是“不想再做招待”。


最後,她成功拿下王冠,參演電影《黃飛鴻鞭風滅燭》,與黃飛鴻合作。


從而一炮而紅。


因有名氣,她又迅速嫁給一位遊樂場高管。


典型的麻雀變鳳凰。


她的出現,也為平凡姑娘們開闢了一條路——選美,是可以改變階層的。


此後數年,無數的妙齡姑娘,只要有顏值,都前仆後繼走上選美之路。


其中一個,叫孫泳恩。



她被好友推薦參選港姐,當年剛滿18歲。


那時的香港經濟低迷,風氣也保守。人們囊中羞澀,根本不關注娛樂。


所以,當孫泳恩成為港姐後,港媒這樣評價她:這是最具勇氣的女性之一。


但誰也沒想到,縱使她摘得王冠,卻沒有如李蘭一樣爆紅。


因為被一個人遮住了光芒。


她叫趙雅芝。



這屆選美,趙雅芝也參選了。但因她太緊張,最後止步三強,只落得第四名的成績。


不過,她很幸運,順利與無線簽約,又在懷二胎期間,被《上海灘》劇組邀請出演馮程程,與周潤發合作。


《上海灘》講江湖事,免不了打戲。


趙雅芝堅決不做。


為了她,據說導演特意刪了大量動作戲。


所以你會發現,《上海灘》裡的趙雅芝,一直是安靜的,端莊的。


有場戲,是在下雪天,她與周潤發久別重逢,本應激動地表達情緒。但她害怕影響身孕,只一邊散步一邊談情,很是安靜。


雪花陣陣飄落,落在趙雅芝的髮絲上,有一種安詳的美好。



她火了。


沒多久,又參演了《新白娘子傳奇》。



名氣如日中天。


這部電視劇也直接奠定了趙雅芝的封神之路。


據說,一直到今天,她都是香港人心中地位最高的港姐。


金庸就誇過她,說趙雅芝代表了東方之美。


而趙雅芝的成功,也讓更多姑娘認準了選美,是逆襲的捷徑。


接下來一年的港姐冠軍張文瑛,本是模特,做得風生水起。但為了選美,果斷放棄模特身份,跑去參加港姐選舉。


還有76年的冠軍林良蕙,自幼在英國長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一滿18歲,她便迫不及待回香港,誓死要拿下港姐王冠。


港姐二字,代表的不只是榮耀,更是一個女孩的巔峰夢想。


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它是慾望,是財富,是愛情。



1977年的港姐冠軍朱玲玲,便是典型代表。


港姐選舉到朱玲玲那一年,已經很成熟了。


港姐舞臺,也成了富豪的選妃池。



就在朱玲玲出現在港人眼中時,霍震霆便看中了她。


準確來講,是霍家看上了她。


當朱玲玲摘得王冠後,霍家的玫瑰迎面而來。


隨後,朱玲玲便成了霍震霆的女友。


沒多久,當了霍家的兒媳。


她倆的婚禮很盛大,不亞於皇室。


豪華酒店舉行,擺了幾百桌席,又邀請不少社會名流,商界、政界、體育屆、娛樂界……都來了。


轉瞬間,朱玲玲成了豪門新娘。


那一年,朱玲玲帶著港姐冠軍的頭銜,走進了霍家大門。


開啟港姐嫁豪門的先例。


後來的李嘉欣、邱淑貞、吳婉芳等,都陸續成了豪門媳婦。


不過,朱玲玲也很努力,結婚不過一年,便生下兒子霍啟剛。


兩年後,又生了霍啟山。


又十年,有了霍啟仁。


生的全是兒子,她的地位穩如泰山。


但豪門生活畢竟不好過,嫁進霍家後,朱玲玲的行動受到約束,外出佩戴飾品,都必須向管家借。


等三個兒子長大,她再也受不了,堅決要離婚。


而她一離婚,又轉身嫁給羅康瑞。



羅康瑞也是豪門,旗下有多家房地產公司,身價過億。


先後兩次嫁入豪門,不得不說,朱玲玲是最幸運的港姐了。


這一時期,也是港姐選舉的繁榮期。


不過,真正能走出來的絕色女子,還是太少了。


那幾年的港姐冠軍,如趙文雅、戴月娥、勞錦嫦梁和蘇韻蕊,都沒能大火。


倒是連前三甲都沒進的鐘楚紅,與落第的翁美玲,突然紅了。


命運真是捉弄人。


不過,命運似乎又是公平的。


鐘楚紅成為一代性感女星後,中年喪夫,至今孤獨一人。



而翁美玲,因與湯鎮業的感情糾葛,自殺身亡。終年26年。



都是港姐出身,但結局一樣悲傷。


可悲可嘆。


而伴隨著她們的愛恨痴嗔,香港小姐,逐漸成為港人關注的焦點。



1983年,香港經濟慢慢恢復,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也到了第二階段。


香港娛樂行業迅速崛起。


那年,鄧麗君在香港紅勘體育館,連續舉行了六場演唱會,一度創下演唱會新高。


觀演10萬人。票房歷史最高。場場爆滿。


而這一時刻,港姐選舉在時代的推動下,走向了巔峰。


張曼玉就是這時出現的。


剛成年,她便跑去競選港姐。但最終只獲得亞軍。



那一年的冠軍被楊雪儀拿下,可惜她沒能承受王冠的重量,一年後消失不見。


而張曼玉,逆流而上,從最不被看好,成了國際影后。


自她成名後,再也沒有人諷刺她嬰兒肥,也沒人敢笑她只是第二名。


因為此時,張曼玉用《阮玲玉》與《花樣年華》等影片,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尤其在《花樣年華》中,她與梁朝偉的感情戲,驚豔而奪目。


兩人不用說話,只是凝視,便勝過千言萬語。



特別是張曼玉穿旗袍的背影,至今都是談資。



而緊跟在張曼玉身後的,是周海媚。


她同樣不是港姐冠軍,甚至沒能到前三甲,連前十甲都沒進。


幾乎一無所獲,一個獎項也沒有。


但,周海媚勝在幸運。


她與張曼玉不同,張曼玉是拼盡全力證明自己,而周海媚,擁有大好的運氣。


落選港姐沒幾年,周海媚被金庸看中,出演了《倚天屠龍記》,扮演周芷若。



她一夜爆紅。


其名氣,甚至蓋過另外兩位主演葉童和馬景濤,成了最出眾的一人。


金庸曾當眾表示,稱周海媚是他最愛的女主。



甚至有人傳,若金庸早知道是周海媚演周芷若,說不定會改寫最終的結局。


由此可見,周海媚有多受歡迎了。


但,她雖然後激勃發,命運卻遠不如其他港姐順遂。


成名後,周海媚先後愛過幾個男人,傳了不少桃色花邊,事業一落千丈,最終泯然眾人。


前幾年,她還因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演惡母,被罵到關閉微博。


她的此番遭遇,也彰顯著港姐的另一種生存模式。


縱使有了光環加身,若自己不夠努力,還是一樣會被打回原形。


後輩楊寶玲與陳法蓉,便是典型代表。


她們是繼周海媚後,最被人喜愛的港姐。


一個因顏值震驚香江。



另一個,因氣質驚豔評委。



可楊寶玲偏偏不愛星途愛男色,一出道便與陳榮森秘密結婚,之後悲劇開始輪迴。


結婚後,陳榮森曝光她的隱私,公開對記者說,楊寶玲性慾大,一週要十次。


楊寶玲的名譽一落千丈,星途盡毀。


之後,她便銷聲匿跡了。


再出來,已經歷了第三段婚姻。


而陳法蓉,奪下王冠後,演了《水月洞天》,紅了。



後來她莫名退出影視圈,聽說跑去投資了,結果虧得血本無歸,至今緋聞纏身,孤身一人。


她倆的故事,堪稱港姐隕落的典型。


一個女人,因運氣、機會、性格不一,雖然出發點一樣,但真的會走上不同道路。


可,依然有些人,偏偏不認輸,最終成功站上慾望之巔。


那便是李嘉欣。



18歲時,李嘉欣參加港姐選美。她當選那年,將港姐推上輿論巔峰。


因為夠美,港媒追捧她為“港姐中的港姐”。


李嘉欣不負眾望,真的拿下王冠了。


站在舞臺那一刻,她是顫抖的,整個人激動又驚訝。



因為在那一刻,一個女人的命運又將改寫。


後來,她與劉鑾雄等富豪糾纏,陷入小三門,名譽直線下滑。


不過,李嘉欣是不服輸的。


沒幾年,她又反轉式嫁給了許晉亨。


從一個豪門,輕鬆過渡到另一個豪門。


現今,李嘉欣真的當上了闊太。


而她的傳說,也令港姐二字,抹上了物慾色彩。


後來的邱淑貞嫁豪門,也被人痛批嗜金如命。



郭藹明就更不用說了,她沒嫁豪門,而是選擇與劉青雲結婚,也被港媒質疑了好多年。



這時已是香港娛樂界最紅火的時候。


尤其是電影行業,湧現了不少經典名作,如《賭神2》、《醉拳2》、《國產凌凌漆》。


媒體稱,這是香港的電影年。


但,不知為何,就在電影業與日成熟時,港姐選舉卻落寞了。


郭藹明郭可盈後,除了意外冒出一個佘詩曼,就再也沒有驚豔香江的美人。


近幾年的港姐選秀,一直在走下坡路。


有人甚至嘲笑:如果說,以往觀眾都急切想知道港姐有多美,那麼現在,都是迫切想了解港姐到底有多醜。


尤其是2017年那一屆,爭議不斷。


其中雷莊兒摘得最後的冠軍,同時榮獲“最上鏡小姐”獎項。


可,她的出現,卻被罵是“齙牙冠軍”。


還被人笑話,冠軍不如亞軍好看。


此後,雷莊兒這三字,便極少出現在新聞中。



2018年的選美,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叫不上名字。



去年的港姐比賽,也激不起任何火花。


如若不是今年停辦港姐,怕是大眾早已遺忘還有選美這回事。


從初創,到巔峰,最後到逐漸隕落,港姐選舉一路走來,歷時47年,見證了香港70多年的沉浮遲數,最終走向衰敗了。



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人給出答案,或許因經濟影響。


也有人說,大概是審美的變化。


而池姐想說,美人從未改變,改變的,是懷念那個時代的我們。


尤物們已經老了。


而我們,早就長大了。


海豚TV週刊《那些年那些事 為什麼港姐一年不如一年?》

人民網《香港小姐這十年:看港人審美觀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