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天水:安居乐业的平安样本

点击上面

“蓝字”关注我们!

天水

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升级版这一目标,以大数据整合应用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抓住整合、共享和应用三个关键,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天水实际的平安建设新路子,综治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天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浦军告诉记者,天水市连续三届12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先后多次被表彰为“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地区”“全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地区”“全省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地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地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的多个单位和干警屡获中央和省级表彰。

9月23日,“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采访团记者,走进天水市委政法委、天水市第三医院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秦州区东关街道十方堂社区、七里墩法庭等地,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

综治办+综治信息系统+N”模式

“我们在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及城乡结合部,组建了以综治员、义务看护员、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为主的巡逻防护队伍,实现了巡防力量无死角、全覆盖。”浦军介绍说。

据介绍,天水市按照“综治办+综治信息系统+N”模式,利用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投入2827万元将5582路视频监控对接至共享平台,社会面整合接入621路,实施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加密工程”,全市累计投资11000余万元,建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10589个(其中高清探头7412个),内部单位、重点部位监控探头覆盖率达100%,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实现了对部分视频资源的实时调用,形成了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单位、小区、农户等小技防为辅的视频监控网络。

同时,加强应急指挥调度,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探索建立视频监控和巡逻防控、情报研判、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实战应用机制,积极探索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各相关领域精细化治理水平。

实现全市综治“一张网”

采访团参观秦州区东关街道办十方堂社区

记者在天水市秦州区东关街道十方堂社区采访了解到,天水市坚持推行以一个社区一名民警、一名综治员、一名安监员,组织辖区巡防员、楼院长、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共同参与的“1+3+X”社区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区社会治理能力。

秦州区东关街道十方堂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社区“1+3+X”模式开展以来,办理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事。

社区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涉邪教人员、吸毒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年、社会闲散人员、易肇事肇祸人员等服务难、管理难问题,推广落实了特殊人群“七心七情”帮教法。

而记者在天水市第三医院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采访时看到,针对易肇事肇祸人员、精神障碍人员,以及心理行为障碍人员等的治疗,采取了生物反馈治疗、中医、针灸、音乐、体育、劳作、艺术行为等的综合治疗措施,得到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

“天水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社会心里健康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和监管体系。”浦军说。

据介绍,天水市坚持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实行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处置反馈、一套制度议事协商、一套机制协同联动的“四个一”运行体系,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人员联管、平安联创的“五联”良好工作格局。

目前,天水市各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成率达100%,村(社区)综治中心建成率达88%。基本形成了城市以“街道、社区、户”三级和农村以“乡镇、领导包片区、行政村、户”四级的网格。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对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部门网格重新划分、统一网格员配备、工作职责、工作保障、考核标准,将消防安全监管和吸毒人员管理等工作融入网格员日常工作,实现“多网合一、一格多员、一员多能”。

截至目前,天水市全市共划分网格11735个,配备网格员23059名,配备综治E通手持终端4103部。

打造“互联网+社区综治”

“全力推动市、县两级公安指挥应用平台建设,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启动实施‘雪亮工程’。”浦军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水市在农村按照“县区补一点、乡镇(街道)拿一点、村(社区)上筹一点”的方式,在主要路口、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将视频监控接入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室,建立村干部坐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发现情况随时处置。利用“互联网+”通过安装手机APP,将农村视频资源分享给村民群众,人人充当了社会治安网上巡逻员的角色。

据介绍,在城市社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引入“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的智慧社区试点,运用多级上下联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实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移动化。

智慧社区方便快捷地实现了社区居民和政法、综治部门的互动。在居民小区里安装着与居民平安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键报警器、环境监测器和视频监控摄像头。小区居民如遇危险,只要就近按下一键报警器上的按钮就能实现报警求助,环境监测器则实时滚动显示社区的噪音指数、PM2.5指数、温度和湿度等详细数据,使居民对居住环境心中有数。(李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