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之声》到《言叶之庭》,看新海诚动画的创作风格及情感美学

即使你不是一位漫迷,你也一定听说过新海诚,即使你对这个名字还不太熟络,但你也一定对《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这两部动画影片耳熟能详。自2016年,凭借动画《你的名字》在中国掀起现象级的观影狂潮,影片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之后,

新海诚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认知度想必也仅次于另一位日本“国宝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了。

但实际上,新海诚早在03年发布由他一人创作的动画短片《星之声》开始,他便已经逐步走入大众的视线。07年,由他编导的《秒速5厘米》上映后,该片便一举获得了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动画电影奖,这部动画虽然没有在中国大陆上映,却依旧抵挡不住大陆人民对它的热情和喜爱,迄今为止,《秒速五厘米》也是新海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后来上映的《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等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随着新海诚动画影片的不断推出,他独有的作品风格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回顾近二十年来他所发布的动画作品,我们也总能看到一些“新海诚式”的独特魅力,为此,他吸粉无数。那么,新海诚何以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他的故事又为什么总能使观众频频感动落泪呢?我想,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得回归到作品上谈。

接下来,我就以新海诚近年来的多部经典作品为依据,从叙事风格、声画运用、主题呈现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海诚“诗意动画”背后的创作风格及情感美学。

新海诚本人

一、 在小格局的叙事框架下,新海诚标志性的“散文”叙事风格,总能让观众在波澜不惊处触摸爱情真实的模样

有关新海诚影片的叙事风格,其实在社会上仍有颇多争议。看过他以往作品的人大都能感觉得到,新海诚的故事讲得非常平缓,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波澜,加之大量的独白内容和唯美空镜穿插其中,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在看一个故事,不如说我们在读一篇意境悠然、声色兼具的散文诗。

新海诚这种独特的“散文”式叙事风格实际是与他本人的偏好和他擅长的领域息息相关的。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讲讲他这种独特叙事风格的成因:


(1)新海诚偏好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利用独白创造如诗般的意境,表达人物情感

独白可以说是新海诚每部电影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可以归结于新海诚并不太擅长通过以对话和情节的方式来传达故事情感而导致的,为了避开这一短板,他摒弃了跌宕起伏的剧情,转而使用独白这种最直接也最平淡的方式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中,以《星之声》和《秒速五厘米》的独白运用最为突出。在《秒五》中,有一段描述贵树独自来到岩舟与明理相会的情节,两人最终来到樱花树下,情不自禁地为彼此留下了深刻的一吻。随即,贵树的独白缓缓响起,诉说着他彼时的心境:

明理的温暖和她的灵魂,要如何去珍藏,该带往何方,这些我都无从得知……那巨大的人生,那渺茫的时光,这些都无可避免地拦在我们面前……

没有过多的情绪修饰,没有被迫分离的撕心裂肺,独白更像是一首娓娓道来的抒情诗,需要我们细细回味。因此,看新海诚的电影你不能急躁,更不要试图跳过哪个情节,因为细腻的故事情感就流露在这些看似无味的独白中,沉不下心的人,是很难走进他的电影的。

当然,我不能片面地评价这样的独白运用是好或是坏,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常规电影来说,大量地使用独白显然是不够明智的,特别是在中国,当代电影包括动画中,几乎已经摒弃了独白的运用。但我们在看新海诚的作品时,独白却成为了他风格标志的一部分,同时也造就了电影独有的诗意。

《秒速五厘米》剧照

(2)新海诚善于解读小格局、小背景下的人物关系,关注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纠葛

说到故事的背景格局和世界观,新海诚的动画电影的确更善于解读小格局下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这其中有两点原由:

其一,是源自他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新海诚认为,“故事格局小”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子,它不会像宫崎骏动画里那样每天都要去冒险或者拯救世界,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些很小很琐碎的事情,但是我们内心的情绪起伏和那些拯救世界的情绪感受是一样的。

其二,则是因为新海诚还不擅长把控大格局、大世界观下的故事描写。这一弊端也直接导致了新海诚在11年上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遭遇了个人电影史上的一次“滑铁卢”。

大概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繁星》之后,新海诚开始重新拾起他最擅长的小场景描写,创造出了他的又一经典之作——《言叶之庭》。在《言叶》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新海诚将故事中大部分的剧情发生地都集中压缩在了公园的场景中,而在人物的设定上则选择了最普通的学生和老师。在这部电影中,科幻与魔法都不复存在,仅靠向观众展示人与人之间最细腻、真实的情感,便将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慨,我们经常喜欢幻想电视里那些戏剧化的桥段发生在自己身上,殊不知在这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无处不戏剧,无处不经典。而当导演将这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浓缩到作品上时,就有可能是因为异地而逐渐疏远、相忘于江湖的贵树和明理;也有可能是在雨天唯美邂逅,却碍于身份不能在一起的秋月和雪野。是新海诚用他的“小格局”让我们触摸到了爱情最真实、最质朴的模样。

《言叶之庭》剧照

二、新海诚动画中每一帧都美到窒息的画面源自于生活,而着力于细节的表述又使画面更富诗意和内涵

素有“壁纸狂魔”之称的新海诚,对其每一部作品的画面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他的最新作《天气之子》中,电影总共1700个镜头,他便要求制作团队对每个镜头都进行一一讨论,力求每个画面都能延续现实中的“最美瞬间”,对于画面的极致追求也正是新海诚能够俘获大批粉丝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画面的表现力方面,新海诚是如何做到让每一帧都如诗如画的呢?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导演通过对画面中的光线、机位、景别和色调进行合理调配得到的结果。而除却这些比较硬核的技术性应用外,还有两点比较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实景取材和细节表述。

(1)实景取材:逼真的再现现实世界中的至美瞬间

早从《秒五》开始,我们便能看到导演对于实景还原度的用心,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所有风景几乎都是由实景取材而来。而当作品发展到了《言叶》时,这种实体场景的还原程度已经远远超乎观众的想象,特别是在那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城市公园里,同一个场景不同气候的变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到窒息。

如若将这些画面单独拎出来,恐怕很多人都会误将其认为是高清相机拍摄出来的真实画面。而实景取材也是画面中光线、色调能够表现得如此唯美逼真的理论前提。

《秒速五厘米》实景取材

(2)细节表述:注重细节表现能让画面更富有诗意和内涵

在新海诚的电影中,画面的细节表述无处不在。例如,

在《星之声》里,樱花花瓣从窗外飘落,而当一片花瓣悠然落到阿升的手背上时,手里的手机恰好也响了起来,似乎带着一种玄妙的默契。这里的花瓣便是一个诗意的细节。《秒五》中,在冬夜里那棵枯萎的樱花树下,贵树和明理相视而立,纷纷扬扬的大雪宛如春樱撒落,既是对两人相处时诗意的渲染,也预示了他们此刻心照不宣的伤感和凄凉;后来到了《言叶》,这种细节则变成了对雨的多角度呈现。

由此可见,新海诚电影中那些令人赞叹的画面并非是单纯为了美而美的,这种美大多是为了配合故事的主题呈现和人物的情感渲染服务的。

在这样的美基础上,再配以新海诚一贯喜欢使用的纯净、治愈的钢琴音乐,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诉说,这种诉说或是在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或是相处时的温情,又或是离别的愁绪。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言叶之庭》雨的细节

三、从《星之声》到《言叶之庭》,新海诚善以“时间和距离”为主题,呈现“孤”与“悲”的情感物语

事实上,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么多年来,他也在不断地创作更贴合现代大众胃口的动画作品。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新海诚惯用大量的旁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但当他的作品发展到《言叶之庭》时,我们会发现旁白的使用已经被大大减少,且更大的突破在于影片结尾处,《言叶》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新海诚影片中少有的激烈戏码。

而到了后来爆火的《你的名字》,当三叶和花泷互换身份,俏皮的配乐、充满笑料的剧情使我们更加清晰的感觉到了新海诚的改变。

如果说,新海诚是为了使影片更加符合大众审美,最终走上更商业化的道路,他不得不尝试改变自己擅长的叙事风格,但那么有一点,我想是在他的动画电影中所不可动摇的,那就是影片关于“时间与距离”的主题。新海诚似乎总在利用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论据,试图向世人证明爱情的孤独与悲伤,也不怪网友们总在不停地调侃:“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例如在《星之声》中,阿升与美加子的距离就突破了地球的界限,直接进入了外太空,在8.6光年外的美加子,给阿升发一条短信都需要8年的时光,美加子致死也未能再见阿升一面,这是最赤裸裸的悲剧;

到了《秒五》时,这种“距离”便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了,而开始延伸到精神上的疏远,分隔两地的二人,哪怕曾经的情感再炽热,也抵不过时间的洪流,命运的安排终于让我们选择了“相忘于江湖”;

而《言叶之庭》则将“时间与距离”抽象上升到了师生伦理和年龄差距的高度;包括后来的《你的名字》,更是未能逃脱“时间和距离”的束缚。

《星之声》海报

在这些表达孤独与悲伤的故事中,我们看着这些男女主角在一起生活、一起哭、一起笑,却殊不知他们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独立的孤岛,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和方向。

两个人的缘分或许会因为一场大雪、一次春雨、一根结绳交织在一起,但那不过是人生际遇中的昙花一现。彼此的命运更像是两条相交线,在短暂的缠绵后,等来的是永久的分别。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回想过去几十载,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是我们曾经最好的玩伴,有的是刻骨相恋的前任,有的是为我们鞠躬尽瘁的恩师……这些人、这些熟悉的身影早已随着时间的洪流与我们渐行渐远。

我们的身边好像从不缺朋友,却又从来都是孤独的。这时,我们便似乎理解了新海诚所要表达的“孤悲”情绪,这种伤感不是“为说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而是面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的不可抗力,内心感受到的深深的无可奈何。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新海诚的名声大噪,有很多人便开始将新海诚誉为是“宫崎骏的接班人”、“小宫崎骏”。但新海诚对此类说法却秉承着非常谦虚的态度,他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这可能是一个过度的评价……我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在国际范围内像宫崎峻这样一个伟大的导演。

事实上,新海诚一方面在表达谦逊的同时,也在力图树立起自己独有的形象和故事创作手法。在我看来,宫崎骏与新海诚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中都是无可替代的,而对于新海诚是否能够超越宫崎骏,答案尚未可知,但作为观众,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地等待新一朵“时代之花”的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