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誕生47年後 人們已不再用它來打電話

  1973 年 4 月 3 日,當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珀用重量超過 900 克的‘大哥大’成功撥出電話時或許不會想到,43 年後的今天手機竟然會變得如此小巧輕薄,並和我們每個人產生不可分割的聯繫。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大哥大’變成了越來越小巧輕便的智能手機,人們也早已不再只是用它來打電話,反而是用它來完成從工作到生活幾乎各種事情。那麼這些年它到底經歷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事情從未改變?在今天這個特殊日子極客之選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手機這些年的變與不變。

  從‘磚頭’到‘錢包’

  體積的變化是最明顯的變化,最早面向市場的‘大哥大’摩托羅拉 DynaTAC 體積大小和球鞋相當,重量則有 794 克,在今天看來幾乎相當於‘磚頭’了,一根長長的天線從遠處一眼就能辨別,當年用它的人個個都算得上是‘麒麟臂’。不過別看它如此笨重,當年買得起的那些人可真的是‘土豪’,這款產品上市價格高達 3995 美元,相當於現在的 9831 美元,可並不是人人都消費得起。

馬丁·庫珀和摩托羅拉 DynaTAC,圖自維基百科

  如今的手機體積早已縮小到手掌大小,重量輕到一百多克,突出的天線也融入邊框消失不見,形狀和我們日常用的錢包差不多。手機的價格也從幾百元到上萬元覆蓋全面,不再是少數人的稀罕物品。而伴隨電子元器件的集成度越來越高,手機也開始出現摺疊屏這樣的新形態,或許在將來,人人手持摺疊屏手機的畫面就會出現。

如今的手機已經非常輕盈

  按鍵‘消失’,手機不只能打電話

  還是以摩托羅拉 DynaTAC 為例,當年這款‘大哥大’其實有一塊顯示屏用來顯示電話號碼,但那時候顯示屏的作用僅限於此。早期大哥大要解決的問題還集中在通訊領域,信號範圍、通話質量以及產品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因此佔據手機正臉大部分位置的還是揚聲器、撥號界面以及聽筒,人們提到‘大哥大’也會知道這是用來打電話的工具。

圖自 Nokia

  伴隨基礎通訊功能的完善,手機上的顯示屏終於能夠在打電話外有短信功能,不過真正讓手機具有娛樂屬性的拐點是諾基亞在 1998 年推出的 Nokia 6110,一位名叫 Taneli Armanto 的工程師為這款手機植入了當時街機廳中的一款流行遊戲,它的玩法非常簡單,就是操控一條蛇不停吞吃東西變得越來越長,對,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貪吃蛇》,這款風靡全球的遊戲伴隨著諾基亞手機的全球熱賣而成為諾基亞的經典元素,也讓手機屏幕有了更多可能。

圖自 Apple

  之後的時間裡,彩色屏幕的出現讓手機具備了更強的多媒體功能,相機鏡頭的出現讓手機擁有了比相機更方便的日常生活記錄功能,而網頁瀏覽器、應用商店等讓大家開始將手機作為衣食住行的重要部分,喬布斯在 2007 年推出的 iPhone 改變了人們對於手機的認知,除了必要的電源鍵、音量控制按鍵外,手機終於擺脫了鍵盤的束縛,更新了人們對這款產品的理解,這種變化讓手機徹底蛻變,不止是打電話,你日常所需的一切,現在都能做得到。

  改變很多,可電池問題依然難解決

  無論是形態或者功能,手機都在這些年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相比之下,電池技術卻依然是困擾手機以及很多電子產品的痛點。拆開一部手機,你會發現不論是二十年前、十年前或者現在,內部佔據最大空間的都是電池,可見電池技術雖然一直在變化,卻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快。

圖自 evolutionofmobilephones

  最早的‘大哥大’充電 10 小時卻只能打電話 35 分鐘,如此低效率以及笨重的體積,讓它和普通人之間有不少距離。當科學家研發的鎳鎘電池應用在手機上時,小型化但續航持久的手機出現了,在那個主要是用來打電話和發短信的時代,這些手機都能有不錯的續航時間,而新手機買回來徹底充放電三次再正常使用成為很多人必須瞭解的常識。

圖自 ifixit

  當 iPhone 代表的智能手機開始出現,手機電池又開始不夠用了,儘管採用壽命更持久的鋰離子電池,但大屏幕的負擔以及人們使用習慣的改變都讓手機變得和最初一樣不耐用起來,手機廠商既要保證手機續航持久,又要保證手機不能太重,還必須保證電池安全,這些都成為新的挑戰。

圖自 Apple

  在尚未出現更好的電池材料能應用於手機之前,快速充電以及無線充電技術便成了應對的方式,恐怕短時間內,我們依然不能看到更有效率的電池材料出現,而這也將影響到手機外的其它電子產品。

  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影響最深遠的一份子,手機的變化折射出這四十多年的時代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未來會是什麼樣,從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如今一個全能的智能終端,你會期待未來的手機有哪些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