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复苏“乍暖还寒”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晓喻北京报道】中国因疫情遭遇“断崖式下跌”的旅游业,如今正在慢慢恢复元气。

旅游业悄然回暖

宅家几个月,民众期待“放飞自我”的心情已经有点按捺不住。据官方数据,刚刚结束的清明节小长假,中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四成水平。

一些知名景点率先迎来游客小高峰。杭州西湖三天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0%左右。在海南,有“网红打卡地”之称的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假期首日客房入住率接近70%,亚特兰蒂斯水世界当日到访游客超过3000人次。甘肃300多家A级景区已有192家恢复开放,其中5A级景区七彩丹霞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

随着传统旅游旺季将启,为让旅游业加快恢复,不少地方政府近日竞相放出“大招”。

4月14日,福州三坊七巷景区。(图片来源:中新社)

比如通过补贴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四川规定,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的旅游资源营运主体可获得最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贴息;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旅行社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纾困补贴。

北京也启动建立“导游爱心互助金”,计划发放3.45亿元旅游补助金,并加快入境旅游奖励扶持资金、北京旅游商品扶持资金等的拨付进度。

还有一些省市搞起了“促销”。例如贵州所有A级旅游景区全年门票实行五折优惠,全国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村医可免费进入。在厦门,福建本省来厦门的游客可获得住宿补贴;湘西凤凰县力度更大,宣布景区开放后到2020年12月31日,政府提供1万间房,让旅客免费住。

海南日前也发布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准备推出离岛免税购物系列促销活动,举办优惠月(季)活动。简化免税购物手续,扩大免税品网络销售规模。

“苦尽甘来”仍需时日

在多项利好政策扶持下,今后中国旅游业复苏步伐料将进一步提速。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放假时间安排公布后一天时间内,携程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00%。

不过,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旅游业要彻底恢复元气仍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当前,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输入压力日益加大,旅游景区大多对游客数量实行严格限制,不少民众也对出门旅游顾虑重重。

网友“我是阿宅宅宅宅”称,虽然原本只有三天的“五一”小长假2020年延长到了五天,但自己仍然不会出门旅游,“命要紧”。还有人说,离京之后回来又要被隔离14天,实在太不方便,“还是呆在家里最省事”。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只有四成左右被调查者2020年上半年有意愿旅游,其中5月选择出游的比例仅为16%。

分析人士称,此前,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民众不得不以“宅家过年”代替“旅游过年”,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资金压力前所未有。在人们出行意愿完全恢复正常之前,旅游业的“苦日子”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