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感受气象青年力量:如浪潮奔涌 如大风飞扬

中国气象报记者 赵晓妮

5月4日,人们常在这一天,思考探讨关于青年与青春的话题。

在中国气象局大院,各单位应急值守工作依旧平稳有序。而在这安静和按部就班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青年力量如浪潮奔涌,如大风飞扬。

■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系统发展与运控室邵鹏程在查看数据和产品更新情况。赵晓妮 摄影

5月3日,青年节之前,国家气候中心系统室系统科科长邵鹏程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各族青年的寄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在他看来,这句话是对他工作的最好激励。他和同事值班的主要内容是保障气候数据和产品的生成分发等流程顺利运转。“数据和业务系统是支撑气候业务工作的基础。数据正常更新、系统运行顺畅,专家才能据此开展各项工作。”

“青年的成长只有与气象事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同频共振,才能获得更充足的动力,也才有更大的收获。”他认为,青年要更加注重创新,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去思考,矢志不渝地去努力。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值班人员开展讨论。赵晓妮 摄影

这个“五一”假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面对了“水”与“火”的双重考验。5月1日清晨6时,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萨尔多巴水库发生溃坝,大水淹没水库周边村庄农田,导致56人受伤,约7万人被疏散。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迅速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全方位监测水库水情,并推出“一带一路”卫星遥感服务专报。5月3日13时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突发山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室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对火场和火情监测实时跟进。5月4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服务室高玲的电话隔一会儿就会响起。“风云气象卫星对于突发事件有较好的捕捉能力,防灾减灾对遥感服务的及时性、敏感性要求也特别高。”她解释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要给前方指挥部提供实时的云系变化和火情动态监测信息,确保高效及时的监测火势发展并为人工增雨作业等提供有力支撑。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借用哔哩哔哩弹幕网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的这句话,高玲说,接过前辈们传来的担子,年轻人正在逐渐成长为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而未来,我们更要将时代和事业的赋予传承和担当起来。

坐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控制室,静止科技术维护人员何兴伟的心却“飞”到距地面3.6万公里远之外。在那里,有她和同事一年365天全天候关注的风云二号、风云四号系列卫星,事关相关云图接收、数据处理、产品分发和广播以及星上载荷运行,一点都不能松懈。“我们这代人,处在气象卫星发展的好时代。”何兴伟说,“应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在从气象大国迈向气象强国的征程上,努力实现理想,尽力去写下这代青年的注脚。”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运行监控室田征通过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查看数据运行情况。

5月4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运行监控室田征坐在电脑前,通过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可以直观看到全国气象信息资源能力及运行状态、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等。作为一线运维值班人员,她除了要保障国内、国际、部际气象数据收集和共享正常,还要关注气象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被问到气象青年应如何发挥作用时,田征的第一反应是:“要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底线。”常年与业务运维和网络安全打交道,让她对“脚踏实地”有了更切实的体会。同时,身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田征也对未来气象信息运维监控自动化有期待,“利用自动化手段不断提高运维效率,同时通过开展新技术的应用探索,让气象业务系统更稳定更高效”。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张林(左二)和同事在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值守。赵晓妮 摄影

8点之前,张林和同事按时到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值守。该平台去年年底投入运行,每日对8大类观测数据实时自动质控200余万次,全天候实时监视近4万套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温、压、湿、风、雨等基本要素站点、格点、三维无缝隙“一张网”,对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35个国家(地区)观测数据进行评估等。张林和同事首先查看天气情况,收听全国天气会商,接着还要制作相关日报和快报。这一天,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华北、黄淮等地的气温回归到正常水平,全国的天气关注重点从高温转为降雨,张林也分外关注江南北部地区的暴雨和强对流。

34岁的张林已参加工作十年,对青年如何在事业上发展有了自己更深的思考。“35岁前,青年人要找到方向,对自己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考虑如何在业务或科研上发挥特长。”而他觉得,能找到天气雷达资料应用作为工作方向,就是自己的幸运。

平静,理性。气象青年的这一面,有着执着奋进的勇气和生气勃发的理想。

奔涌,前行。他们,将为气象事业创造更多的闪耀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