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乒坛的魔术师,朱世赫的偶像,没参赛奥运只为成全刘国梁?

他是乒坛的魔术师,朱世赫的偶像,没参赛奥运只为成全刘国梁?

  前言:心软有的时候或许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别人或许就委屈了自己,不管是在爱情中还是在事业上,其实很多人时候我们可以装傻,但是不要以为我们真傻中国乒乓球在发展的历程中,其实出现了太多的世界顶尖高手,不过纵观历史的长河来看,这些世界冠军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甚至很多国乒选手退出国家队加入其它国家地区继续征战,无疑想拥有更好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中去证明自己,有的人则成功,有的人则失败,不过怎么样,这就是他们的选择,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退役之后的丁松

  中国乒乓球队不管是从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还是到庄则栋统治的世界乒坛,又或是谢赛克、江嘉良统治的80年代,甚至是刘国梁孔令辉引领了90年代,其实国乒一代又一代的不断传承下去,在这些的世界冠军中,我们不得不说一位在90年代国乒低谷时期诞生的削球选手,他就是被誉为魔术师同时创造了“攻削结合”打法的丁松。

丁松在比赛中

  岁月总是一把“杀猪刀”,从国际乒坛30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了两位用削球获得世界大赛冠军的选手,一位是丁松,另一位是朱世赫,或许很多现在的球队对于朱世赫很熟悉,尤其是他贯穿了二王一马的时代,在世界大赛中让中国男乒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削球选手在近30年中,只出现了他们两位世界冠军,这种打法的缺陷还是很大,但是他们却把这种打法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韩国新削球王名将朱世赫

诞生于低谷的中国男乒时代

  丁松作为在中国乒乓球处于低谷的90年代中出现,当时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处于一种水深火热之中,国乒仅仅只有马文革一人苦苦支撑,不过在1994年中,丁松被当时的回国不久当上男乒主教练的蔡振华看中,在94年的法国尼姆男团世界杯中,蔡振华派出了刘国梁/丁松/林志刚/王浩/秦志戬组合,尽管这不是当时国乒男队的最强阵容,但是丁松在团体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男团最终战胜瑞典获得了世界冠军,这次的比赛奠定了丁松国内第三主力位置。

全神贯注的丁松

  中国乒乓球在1987-1993年之间处于一种被人欺负的感觉,尤其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是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而国乒中的一位马文革,另一外王涛,他们对于老瓦的战绩都是很惨淡,尤其是王涛当时的打法一直备受争议,马文革唯独一人可以与欧洲选手抗衡的国乒球员,当时的局势对于丁松来说,他的削球打法必须要创新才能有机会战胜欧洲选手。

世乒赛立下汗马功劳,迎来职业生涯巅峰时刻

  尽管中国乒乓球男队在世界杯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在世乒赛中,中国军团在1993年即便是杀进了决赛中,但是最终不敌对手,屈居亚军,此时,对于中国乒乓球男乒主教练蔡振华来说,他肩负着中国乒乓球崛起的重任,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这场在家门口的比赛,蔡振华决定重振雄风,当时派出了马文革、王涛、丁松、孔令辉以及刘国梁五虎大将,不得不说丁松作为削球手,他的责任重大,中国队与瑞典队再次决赛相遇,在前两场比赛战成了1-1后,第三场比赛中,蔡振华派出了当时第三单打的丁松,这场比赛对于中国队至关重要,最终丁松轻松横扫了当时瑞典的卡尔松,为中国队3-2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年轻时候的丁松在击球

  1995年中的丁松,他的实力已经达到了生涯巅峰状态,即便如今的球员遇到当时的丁松或许也会难以招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丁松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男单比赛,当然国乒前两位单打名额是王涛和孔令辉,经历了多次的思考之后,蔡振华决定把机会给了更加年轻有为刘国梁,毕竟削球选手很难在比赛中配双打,在这次的奥运会中,结果大家都知道,刘国梁最终获得男单和男双冠军,为之后的大满贯奠定了基础。

丁松在自拍照

  当时的丁松完全是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他的状态非常不错,但是最终却成全了刘国梁这个奥运会男单金牌梦,或许这就是丁松的乒坛人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或许从来没有获得了三大赛事的男单冠军,但是他使削球打法由原来的“削中反攻”时代走进了“攻削结合”的时代,尤其是对于韩国选手朱世赫影响很大,朱世赫个人最高荣誉在2003年世乒赛中闯进了男单决赛,这已经是很了不起,朱世赫打法很像丁松,在谈到了这位国乒前辈的时候,朱世赫表示,丁松是我的偶像,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可见是两人是惺惺相惜。

朱世赫比赛中

  丁松在落选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其实他的打法一直被研究,尽管参加了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不过他已经不是主打选手,在1998年退役后的丁松,他远赴德国打了5年球,最终还是回归中国打联赛,其实在一场乒超联赛中,丁松遭遇到了削球王朱世赫,两代新旧削球王的交锋,让球迷们津津乐道。

在乒超打球时候的丁松

  结语:丁松作为一名乒乓球削球选手,或许从开始用这项打法的时候,丁松就应该知道这不是国际乒坛的主流打法,不过他还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每当大家在谈论削球高手的时候,你不得不说谈论起来丁松,尤其是在他巅峰的状态中,他那攻球的感觉、攻削的转换以及前三板的水平,或许如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种境界,又或许最令人遗憾的是,丁松并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作为一名削球选手,他的打法被人研究太多,巅峰期太短暂。

丁松当了教练后在教练席鼓掌

  削球选手的缺陷太多,纵观现役国际乒坛中来看,使用削球打法的男运动员少之又少,在中国乒乓球主张进攻为主的打法中,削球选手更是没有多少生存空间。

  如今的丁松在上海交大任职乒乓球教练,他依然还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作出自己的贡献,祝福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