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抑或美好


一直喜歡看童話故事,青鳥,小狗錢錢,夏洛的網,動物農場……哦,對了,還有印象最深的那本窗邊的小豆豆。或許真的是相由心生,不僅長相孩子氣,連心思也跟著孩童起來~不論遇見什麼,第一反應永遠是相信,相信人是好的,花是美的,世界是公平的。也這樣教育孩子們,願意他們心裡充滿陽光。後來,遇見越來越多與期待相左的現實,開始領悟,原來,世界並不美好,更多的時候,接受比改變要重要,規則超越了美好,我能做的,僅僅是滄海一粟,或許都不到。印象最深的一次,那個六年級的小姑娘告訴我,老師我覺得上大學沒什麼好,很多研究生也在家裡待著呢。彼時的我,初出茅廬,也還只是代課教師,工資少的可憐。低頭看看自己的處境,覺得孩子說的也對,同樣讀了大學,也不知路在哪裡。更讓我驚掉下巴的是,那孩子居然早熟到已經知道自己以後的路,打算和媽媽一起刷牆,拿著每天上百的工資,她覺得很幸福。她的榜樣是哥哥,被學校開除,後來在某超市工作,她也覺得很幸福。如果鋪開了說,應該是她的成長經歷,還有她嚴重的厭學情緒造就了她的早熟和悲觀。我試圖說服她讀書的益處,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匱乏,也感受到教育的無力,最可怕的並不是學知識的困難,而是一個人從心底裡早早的看透這世界,不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換來什麼,就這樣破罐子破摔,何況她還是個孩子,可能許久以後,這就是她骨子裡的東西,很難再改變。那女孩子後來怎樣了,我無從知曉,但願她的生命裡能出現一些人,發生一些事,幫她找到自己向上走的動力和信念,讓她願意去追一個美好的未來。

時隔兩年,又一個男孩子,天真地看著我說,老師,我覺得讀書沒意思,我不喜歡,我以後只想做個普通人。我想起龍應臺的那段話,大意是讀書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而是,有不一樣的眼界,有更多的選擇,做著同樣的事,也有著不一樣的情懷。我想這樣告訴孩子,可是轉念,他只有四年級,沒有經歷,並不懂得如此深邃的語言。於是,一節課的深談,只是勸他試一試,學學看,說不定其中有樂趣呢,孩子乖乖聽話,頻頻舉起的小手,讓人欣慰。

走進的時間或許太短,感悟還不足,近來想想,學校教育無非就是書本上說的那樣,促進人的社會化,讓人走進社會的時候能適應大環境。若在適應的時候還能有所創新,促進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那真是教育的烏托邦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觀念滲透到每一件事情裡,每一句話裡。孩子懂得生存法則很重要,但要以溫婉柔和的方式讓他們接受,相信美好也遵守規則,廣闊的世界才會任他們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