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仅仅为中国人唱国歌,中国人在以色列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网友们在以色列旅游,当地买菜的老人用中文问他们:“中国人?”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对他们说:“你好”,并和他们握手。在景点,许多当地人听说他们是中国人之后,就要求和他们合影,并和他们谈功夫。在耶路撒冷遇到孩子,主动和他们合影,临走还喊“Give me five”。在以色列,一路“你好”让他们招架不住。

后来网友在以色列坐船,当船长得知他们是中国人,船长召集船上的所有人并下令道:“唱中国国歌。”然后还拿出了一面中国国旗。然后网友和大家唱了这辈子最慷慨激昂的国歌。后来网友问船长,是否所有国家的游客都会受到这种礼遇,船长严肃地说:“不,只有中国人。”

耶路撒冷环境复杂,街头有很多荷枪实弹的警察和士兵,不允许游客拍照,一旦拍了,会被没收手机相机删除所有照片。在古城入口,网友看见一些警察,他们冲网友招招手,网友大胆提出合影要求,他们说:“中国人?那拍吧!”后来,网友和团队失散了,路边的警察、老奶奶、年轻的士兵都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了网友,让他很感动。

以色列人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友好,中国人在以色列为什么深受礼遇?小编认为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1. 二战时期中国收留的约两万犹太人,中国收留的犹太人是其他国家的总和,犹太人对中国一直心怀感激。

2. 中国文化对犹太文化和宗教的包容,中国人并不歧视犹太人。

说到第一点,就不得不说在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一个中国人,他就是原中华民国政府外交官——何凤山。

何凤山

何凤山湖南省益阳人,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1932年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参加外交工作,1938-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何凤山上任时,正缝纳粹分子大肆逮捕犹太人,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犹太人想走,但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当时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少之又少,且签证条件极为苛刻。一位奥地利犹太幸存者回忆当年的绝望心情:“签证!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有关签证的消息中,我们醒来,就被签证问题缠绕。我们时时刻刻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能去哪里?白天,我们努力获得必要的证件、意见、印戳。晚上,在床上,我们做梦,梦里是长长的队伍,官员!签证!签证!”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约18.5万人。纳粹想把人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走不了的就在集中营里被屠杀。对奥地利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留下就是死亡。但离开就要有签证,每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多都没有结果。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拒绝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于是,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当时何凤山的一位好友,仅仅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就成了600万犹太冤魂中的一名。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后来他回忆说到:“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告诉他,他不能忽视他们,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最后决定——救人。

1938年7月20日,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曾先后把维也纳的近50个国家驻维也纳总领馆(除中国外)都跑遍了而一无所获。绝望中,他最后来到中国总领馆。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快拿到20份签证。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逃离虎口美梦成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生命签证

高德斯陶伯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不仅如此,何凤山为了帮助驻维也纳美孚石油公司经理罗森堡一家人,对来抓人的盖世太保用流利的德语怒斥道:“我是中国政府驻维也纳的总领事,请你放尊重点,我代表国家执行外交公务。罗森堡先生早两天就办理了中国签证,他的合法权益中国理当保护。我郑重声明请你们停止抄家,从速放人。否则影响邦交关系的后果,将由你们负责。”义正词严的交涉,盖世太保认怂,随后罗森堡先生获释,为防意外,何凤山用总领馆车辆亲自护送一家人逃离维也纳。

现居加拿大的犹太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正是凭着中国签证到达上海,在此产下女儿。她说当时奥地利五十余国领事馆,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友好感情。

当时6岁的伯纳德,父亲莫里斯是维也纳银行职员。反犹暴行爆发后,纳粹将家里洗劫一空,他的父亲送到集中营。母亲凭借刚刚拿到的中国签证,送给纳粹当局查验,父亲得以释放。随后一家三人转往上海。

现定居以色列的多伦先生,谈起救命恩人何凤山老泪纵横。他回忆说:“何凤山与我们家比较熟,他亲自把我护送回家,并对我们说,只要他还有外交官的身份,只要他还住在我们家里,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为了保护我们,自那以后,何凤山经常到我们家里坐一坐,看一看。”不久他弟弟被捕,所幸凭借签证得以获释。1939年兄弟二人离开维也纳,来到巴勒斯坦。

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格林伯特,早年随父母来到上海,在上海接受音乐启蒙,学习拉小提琴。多年后,说起这段往事,小提琴家感慨万千,自己的生命与事业,全都是拜何博士所赐。

加拿大克劳斯女士回忆:当年她的丈夫在中国领事馆外排队,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结果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签证。

至于中国老百姓熟悉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医生,也是拿着何凤山签发的签证才来到中国。后来他参加新四军。成了四野一纵的卫生部长,被称作新四军中的“白求恩”。

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签证的受益者。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人们说:“我父母的生命是何凤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顶住压力的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他很快就受到了来自顶头上司的威胁。上司想维持同德国的关系,害怕得罪对方,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理睬。后有人向外交部打小报告,说何凤山在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上司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派人到维也纳调查。因查不到证据,才不了了之。何凤山后又遭军统调查,见调查一无所获,特务恼羞成怒,将手枪对准何凤山脑袋,气急败坏地大叫:“让我查出来我就崩了你!”何凤山微微一笑:“在下胆小怕事,为官尊上,保证绝无此事!”那人刚走,他便对部下低语:“我一个脑袋能换几千条生命,值!” 何凤山与亲德政策格格不入,后被记过一次。不久何凤山被调离维也纳。后来国民党退到台湾,何凤山逐渐被冷落,他那段历史无人提及。

1973年,何凤山黯然退休。台湾当局凭借无法说清驻奥期间200美元为由,指控他贪污,还不给他发养老金。1997年9月28日,历任驻奥地利、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大使的何凤山在美去世,享年97岁。台湾当局无动于衷,没有派代表出席葬礼。倒是中国大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特意送上花圈,以示敬意。

后来何凤山女儿何曼礼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讣告,提及父亲曾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美国犹太历史学家索尔,立即致电何曼礼询问此事。随后他找到当年犹太人及其后裔,并觅得何凤山亲笔签证。至此这段尘封一甲子的历史浮出历史水面。赢得举世关注。后来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索尔教授说,

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

向来低调的何凤山,很少提起当年救助犹太人义举。据他女儿何曼礼回忆:“父亲与他同年代的中国同胞一样,为百年来中国曾经饱受外国帝国主义的羞辱和迫害而深感义愤,立志不让这种羞辱继续下去。所以,父亲特别同情任何受到欺凌和迫害的人们。这也就是他单纯的帮助犹太难民的理由。”接着,她骄傲地说:“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非常慷慨、大度,他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做这种事也是应该的。”

何凤山信奉中国一句古话——善欲人见,便非真善?意思是说“倘若救助在苦难中的人,是人自然而然该做的事,为什么还需要特别向别人提起或寻求表扬呢?”对此,一位犹太幸存者感动不已:“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然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从1937年5月到任,至1940年5月离职,何凤山到底给犹太人签发过多少拯救生命的签证已难精确考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的签证号码推算表明,他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为238号,另一份7月20日的护照则显示,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据此计算,何凤山签发的护照至少有数千份。平均每月派发500多份,有时甚至达到900份。当时一艘轮船往返7趟,载着3600名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东方避难天堂上海。

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拯救自己的生命。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顶峰时达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中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 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一本书中说,有4000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

何凤山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

2001年,联合国总部举办名为《生命签证:正义与高贵的外交官》的纪念展。在这次纪念展上,展出了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拯救犹太难民的英勇事迹。何凤山因拯救犹太人数量最多,照片放置在正中央,最为抢眼。犹太人基金会颁奖表彰何凤山等10余位外交官,何曼礼代表已故父亲接受这份荣誉。近年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以色列文化协会,分别在中国上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国旧金山,为何凤山修建纪念碑。维也纳市政府在原中国总领事馆的旧址前用德文和英文镌刻着何凤山的事迹。2001年1月23日,耶路撒冷曾隆重举行“国际义人——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纪念碑前发自内心赞美:“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00年7月,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士称号。

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7年9月28日,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向何曼礼颁发证书,授予其父亲何凤山以色列"荣誉公民"称号。

2015年9月10日,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何凤山颁发褒扬令,并向何凤山向家属致歉。

2015年,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纪念铜牌和揭幕仪式。

2018年3月15日,意大利米兰设置设立“何凤山广场”。

何凤山是典型的中国人,中国人骨子里都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中国人的良心告诉我们,见别人遇难,一定要伸一把手帮一把,在许多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都是是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自己有口吃的,就看不得别人饿着。当今社会,中国人的良心和同情心一次又一次的被虚伪和欺骗击碎,面对此种情况,国人只好把自己内心中的良知雪藏起来。不是我们没良心,不是我们没有爱,我们只是不知道该不该去激活!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国人绝不含糊!

第二点,中国文化对犹太文化和宗教的包容,中国人并不歧视犹太人。下次再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