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除了著名的银滩,葡英风格的“老街”也是值得仔细一逛的



在广西北海市,有一条街道,叫“珠海路”,人们亲切的称它为“老街”,这是一条有着100多年历史,和浓郁的上世纪葡英建筑风格的街道。


2013年的春节,我们选择了到北海旅游,主要的目的地是涠洲岛,从岛上回来后,我们在北海市停留了一天,专程去了趟“老街”。


那天到了老街,竟然飘起了细细雨丝,本就温暖湿润的气候,更显得清爽怡人,微微的小雨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游览,反而更平添些许南国魅力。


虽然是春节期间,但街面上人并不多,随心散步在这平静的小街上,心情也愈发的轻松舒适了,真正是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也让想起了那句:天街小雨润如苏。



街道并不长,全长大概也就3里地吧,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三层,受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非常流畅、工艺甚是精美。



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一些民国时期的机构旧址随处可见,所以有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把这里称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在骑楼的内沿,陈旧的各式木雕随处可见,看上去相貌各色、栩栩如生,想来可能是当地居民用来辟邪的吧,也更加的强化了老街所谓“老”的风格了。



这里还有一些文物保护单位,但大多也破坏的比较厉害了,不过一路走下来,慢慢品味,还是能感受到老街昔日的美丽和曾有过的兴旺。



闲散的漫步在老街,全完陶醉在两边一个接一个特色小店,营造出的小资氛围中。



听当地人讲,每年的10月,北海市会在这里举办艺术节,那时会聚集众多的美术、摄影、时装等艺术人才,在这里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切磋艺术成就,宣传北海的历史文化。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的特色小吃店铺。



基督教的礼拜堂。



走累了,就随处找个小店坐上一坐,休息一下,不买东西人家也不会轰你的。



整条街道两边,隔上十几米,就有一个雕塑,这个当然是现代的了,不过做旧的风格,以及展现的内容,与两边考究的建筑风格混然天成,毫无违和感。




这谁带来的,起什么哄呀!



咱就比较厚道,哪能让人老外一人干喝呀,爷们陪你吹一瓶。



看来这种压水机是南北方通吃的,我小时候学校里也有一个,几乎成为小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这个小店有点意思--海龟慢递,所谓慢递,就是写给未来的信,是说将信按约定的未来某个时间寄给某个指定的人的一种服务,即使寄信时不知道未来收信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也没有关系,公司会在未来寄信前联系寄信人补充收信人信息。



我理解这是一种行为艺术,旨在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放下浮躁,放下快节奏,慢下来,审视反思一下自己。

这些对于闺女来说,显然有点搞不懂。



不过没关系,她总能找到自己关注的东西,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老街有很多的珍珠店铺,不光是经营项链,还有很多“现磨珍珠粉”的。




这样的店铺很多,闺女定力不足,显然受到了影响,动了念头也想要一条。



这个问题上,她们娘儿俩显然总能达成一致,妈妈很支持闺女,决定帮她挑一条物美价廉的。



闺女对这条比较满意,对着镜子美了半天,买了后,一直带着,不舍得摘下来。



买完项链,在街上继续闲逛,闺女有点走不动了,我这力工又上岗了。



突然发现背景牌子上的字好应景呀。



慢慢的我们也有些累了,还是找个小店休息一下吧,选来选去,决定在这家台湾美食屋小憩一下。



点了几个特色小吃。



老板是个台湾中年大叔,人很和蔼,热情健谈,店面不大,只有几张桌子,人并不多,大叔对每位进来的客人都会聊上几句,见我们带着小孩儿,还拿出一个玩具来给我们玩。






闺女的小手印。


告别台湾大叔,我们向着老街的尽头继续走,越到深处,商业气息越淡,两边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居民了,总能看到在廊下玩牌、闲聊的人们。



游人少了,拍婚纱照的人多了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就遇到好几对儿。



普普通通的民居也饱含着浓厚的历史味道。




走到老街的尽头,穿出来,就来到海边了,我们告别韵味十足的老街打车去了银滩,在银滩我的鞋带开了,闺女先看到,告诉我后说:爸爸你别动,我给你系上吧。



当时我真是感动呀,也很幸福,真的能切实的感受到,孩子在旅行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还要特别感谢“一把手”,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我坚信,只要坚持在路上,这样的精彩瞬间、幸福时刻,会不断出现在我生命中的,这在随后几年的旅行途中不断的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