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CHINA DESIGN MUSEUM」

导读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西湖区转塘镇),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总建筑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300平方米,库房面积4500平方米,公共教育空间3000平方米,研究空间约1200平方米。配套设施等约2000平方米,博物馆功能齐全,除展厅外,还拥有文献中心、驻馆设计师工作室、儿童工坊、多功能厅、报告厅、设计品商店、咖啡馆/餐厅和屋顶花园及规划中的设计书店等。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官网:bwg.caa.edu.cn

建筑整体呈现三角形布局,外观主色及材料为阿哥拉红砂岩辅以法国果黄砂岩,是西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美学典型体现。

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及其空间简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logo设计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英文为「CHINA DESIGN MUSEUM」,设计师在LOGO设计时用英文的名字进行演绎。在形态创意上,受到博物馆的三角形建筑形态影响。


三角形,这个最具稳定性同时又极具多变性的视觉符号成为思考原点,Logo利用三角形的穿插转折,将「CHINA DESIGN MUSEUM」从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的视觉错位,令博物馆视觉形象与建筑形态吻合。

博物馆建筑设计师西扎的手稿

博物馆视觉形象又尝试与博物馆馆藏内容相结合。在设计博物馆的藏品中,核心部分是包豪斯「Bauhaus」时期的设计作品,所以在「CHINA DESIGN MUSEUM」的西文字体设计上选择了包豪斯体为字形基础,但在字体的起收笔、呼应关系上均做了细节的调整和修改。

LOGO从视觉上是三角形的外形结构与文字立体塑造的结合;LOGO的内容是建筑和藏品的结合。

与此配套,还进行了专门的导视字体设计。西文字体采用了无衬线字体设计,笔画以冷静、明快、几何化的等线形表现。

同时,设计时对一些字母进行了拉伸变宽处理,使得文字组版时冷静与节奏兼具。

中文字体笔画的等线、切脚、几何化曲线等特征与西文匹配,字面宽度则取自字母「N」的字宽,进行等幅设计。

整体字形高阔、明朗,重心平稳,在与富于节奏变化的西文组版中求以安静,满足观众获取流畅的信息。



图形设计与中西文风格相同,以几何线形统一呈现,与中西文字体形成统一的造型语言系统。

西扎设计的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简素洁净,为了保持与建筑的整体视觉感受,导视系统采用了白中有白的立体文字呈现,与建筑空间融为一体,并在适当的位置自然浮现于来馆观众的面前,帮助观众获取方向信息。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LOGO和导视设计,由著名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见平先生设计。

在运用过程中,为增强博物馆形象的生动性和变化感,发展了可供灵活运用的辅助图形,相同LOGO,通过大小、疏密、多少、远近的布局经营,创造出更有新意、更无限性的异样视觉。

这套LOGO与导视的设计已经入选了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okyo TDC)2018年优秀作品。

何见平

何见平1973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富阳市。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获硕士和大师生学位。

2001年10月起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

其设计作品大胆以政治人物或普世价值为题,意识及视觉处理均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一直赢得世界的瞩目。2002年,何见平在柏林创立了设计及出版工作室Hesign(何何设计),之后分别在上海和杭州开设了工作室。(网址:http://www.hesignchina.com/)

2003年被柏林自由大学历史和文化学系接纳为博士生,同时在柏林自由大学授课。

中国美术学院建院75周年海报设计,以艺、术两字不同的字体叠加形成新奇的效果,具有水墨的意境。

新平面 New Graphic

100 Best Plakate

Niklaus Troxler

葡萄牙著名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

阿尔瓦罗·西扎在1992年获普利兹克奖,是20世纪公认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年轻时的西扎曾希望成为一名雕塑家,但因为家庭环境原因,在大学二年级时,转入了预期收入更高的建筑专业,并在毕业以后进入了建筑事务所工作。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可做。”

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他在中国完成的第二座建筑作品。

西扎对细节和尺度的把控十分严谨,基本上每一块铺装,每一条缝都能在图纸上找到对应。整个建造过程中留下的工作模型、工程图纸、回忆文档等,也都保存了下来。

淮安实联化工水上办公楼是西扎在中国揭开的第一个建筑项目,于2014年建成。作为西扎的全新尝试,该建筑位于十万平米的人工湖上。设计充分利用了诗意的环境和自然光,精心浇筑的清水混凝土曲线长达300m。

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