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哪吒魔童降世》的成功,浅谈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与发展

“鬼才”“49亿”“奥斯卡最佳动画初选”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最闪亮的王者桂冠是属于导演饺子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这部动画电影的。

饺子

确实,无论是故事创意,视觉特效制作这部电影都做到了无限接近世界顶级动画制作的水平。

《哪吒》的出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2015年田晓鹏的《大圣归来》,同样的,这部作品在当时也是引起了一场现象级的轰动效应。

田晓鹏

于是结合这两部动画电影的成功,就有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吒》和《大圣归来》的口碑票房双丰收是否标志着中国动画已然崛起?

先不考虑如何给出这道题目的答案,仅从这个问题的字面本身就能反映出一个现实,就目前中国动画的的现状,的确给国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底气不足。

毕竟,从近几年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表现来看,与世界上那些动画输出强国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

譬如美国和日本。

集皮克斯,迪士尼,照明娱乐,梦工厂四大顶级动画制作公司于一身的美国好莱坞,可谓高手云集。他们每年都在向全世界贡献着一部又一部精彩绝伦的动画电影,日新月异的先进制作技术和不断变换的新奇拍摄理念,无疑成为了世界动画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皮克斯

照明娱乐

梦工厂

迪士尼

而以二维动画闻名于世的日本,则出现了一大批有着强大个人品牌的大师级导演。宫崎骏,细田守,押井守,高畑勋,大友克洋,今敏等等,他们的名字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虽然这些大师之中有的已经隐退,有的已然逝去,但他们的作品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真的无需赘言。而日本新生代领军人物导演新海诚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日本对于优质动画的强大输出力。

新海诚

再反观我们的国产动画,负责任的说,除了今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还真没有哪部能与那些代表世界顶级制作水准的作品相抗衡,包括2015年的《大圣归来》。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你这有点崇洋媚外之嫌了,不,绝无此意,我所阐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坦白的说,在我写以上内容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酸楚之感,为何酸楚?假如你对中国动画曾经有过的辉煌略知一二,你就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了。

中国动画的辉煌时代

有这么一组名字和一个符号,大家真的需要深深铭记。

他们是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特伟,钱家俊,马克宣,戴铁郎,胡进庆等等。符号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如果根据他们对中国动画所做的贡献,来给他们做一个身份定义的话,我想应该是创始者,集结者,开拓者。正是这群老一辈艺术家们,通过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才能驾驶上海电影制片厂这首汇集了众多英才的超级战舰,带领中国动画事业驶向集多样化,艺术化,国际化于一身的辉煌时期。

1 . 多样化

1926年,万氏兄弟以一部名为《大闹画室》的动画片掀开了中国动画的历史第一页,从此刻开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动画领域出现了多种制作技法的高水准之作,可谓是百花齐放。

其中《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东郭先生》,《狼来了》是木偶定格动画中的精品。

神笔马良

万超尘

阿凡提的故事

当年的万超尘担任技术指导的《神笔马良》可以说在所有孩子心中都安插上了一对幻想的翅膀。而阿凡提则一度成为榜样和智慧的代名词。

1958年,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这种新颖的动画类型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随后一部部精彩生动的剪纸动画走进人们的视野。《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当然还有经典的《葫芦兄弟》。

万古蟾

《葫芦兄弟》至今仍被人们口耳传颂,而《渔童》和《人参娃娃》一度使年少的我们,对抽屉里的玩具心存美好的想象。

渔童

结合国际化绘画技巧,糅合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一类型的动画创作,出现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上乘佳作。《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九色鹿》,《雪孩子》,《天书奇谭》这几部作品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中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天宫》算的上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

万籁鸣

如果说六小龄童是真人版孙悟空的绝对第一人,那《大闹天空》里的齐天大圣则是人们心中最经典的国漫卡通人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度将他当作了形象代言人。

1961年,一部名为《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登上荧幕,它是第一部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绘制技巧的动画片,一经问世,世界为之瞩目。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又一历史新篇章,而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蝌蚪找妈妈

鹿铃

牧笛

随后,《牧笛》,《鹿铃》,《山水情》,《猴子捞月》等一部部精妙绝伦的水墨动画相继出品,给世界动画领域带来了一次次震撼的表演。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事实,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里,一群群勇于献身,勇于开拓的艺术家们,用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为中国动画事业开创出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从而把中国推向了世界动画强国之列。也正是由于他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每部动画作品仿佛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被展现在观众面前,对成长于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完成了最初的艺术启蒙。

2 . 艺术化

对于90后,00后来说,动画片之于他们是富足且缺憾的。富足的是,他们不用像70,80后那样,为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视觉美宴而在电视机旁苦苦相守。而缺憾的是,他们不曾拥有艺术世界才能带来的那种直击内心的感动和领悟。

《雪孩子》,《哪吒闹海》给与的是悲剧艺术色彩下的怆然凄美,

哪吒闹海

《山水情》则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下的那种意境之幽,完整打造了一册中国水墨的欣赏指南。

山水情

特伟

《金猴降妖》那扑面而来的深沉厚重之感,诠释了古典文学作品正确的展现手法。

金猴降妖

而传统戏曲文化元素与《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多部动画片相互糅合后的大放异彩,真正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艺术领域完成国际化接轨。

3 . 国际化

在那个令人骄傲的动画巅峰年代,中国动画大体分成了两条发展路线,第一条就是使用中国传统技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二条路线就是运用国际制作手法展现中国古典文学故事。

第一条路线开辟了中国在世界动画领域的独创性,例如水墨动画的发明。而这种美和艺术兼而有之的独创技巧曾经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尤其是日本动画界

诸如宫崎骏,手冢治虫等一批批动画制作大师,无不受到中国动画的影响。或许可以这样说,宫崎骏之所以贡献出这么多经典的动画,中国动画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对宫崎骏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新思路提供了最初的原力。

第二条路线的开拓者则是以万氏兄弟为领军人物的一批拥有先进思想的艺术家们,他们发展的方向直接把中国动画推向了国际市场。

从万氏兄弟 1941年的《铁扇公主》在国际上的声名鹊起到1961年《大闹天宫》的名震海外,屡获大奖,中国动画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引得全世界观众驻足而视。

铁扇公主

万涤寰

多么希望中国的动画事业就此一直辉煌下去,那种美学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和享受能够陪伴每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但事与愿违。

在上世纪末,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引导下,一批批粗制滥造,内容空洞乏味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

久而久之,这群急功近利的动画商人已然忘却动画人的初心,逐渐的把中国动画引导进没落之流。

没落时期的觉醒与奋斗

或许是不忍心看着中国动画就此沉寂下去,这些年来总会涌现几位良心制作人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做着不同的努力和尝试。

大家所熟知的《熊出没》系列动画,虽然针对的观众群体主要还是以低龄儿童为主,但质量上已经开始避免过度幼稚的诟病。在获得口碑上盛赞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商业回报。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保障之下,最近几年,《熊出没》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动画电影,从这些作品中,观众看到是诚意的付出和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今年的《原始时代》,其视觉效果和故事理念已经接近顶级制作水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两只可爱的熊兄弟,一定会给国人乃至全世界带来一次非同小可的惊艳。

在二维动画领域,梁旋导演的作品《大鱼海棠》以及不思凡导演的《大护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巅峰时期动画片的余韵,还让观众见识到了新一代动画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现象级作品的出现,则点燃了国人对中国动画的希望之光。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这两部动画电影的成功是否标志着中国动画已然崛起了呢?

其实我们不妨尝试给出以下这个答案,如果把近年来出品的几部成功之作比喻成为中国动画新发展的敲门砖,而《大圣》和《哪吒》就是打开历史新篇章之门的觉醒之钥。

而真正的崛起,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长期过程,这就需要中国动画人不断的追求和付出才能证明。

结束语

戴铁郎导演的经典之作《黑猫警长》不仅给70,80后带来了欢笑和感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五味杂陈的心结,那幕请看下集等了30年还未来到。

戴铁郎

我们是否可以把这句”请看下集“当做是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内心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他们期待那些热爱动画的后生们接过他们曾经挥舞的辉煌旗帜,勇猛奋进,为那些期待了许久的观众不断呈现出精彩的下一集,早日把这面大旗插上世界动画之巅。

文|抚琴观影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