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中国前期抗疫药物研究已获全球关注 吁凝聚全人类智慧

在14日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中国前期的抗疫药物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陆续得到全球关注,她呼吁凝聚全人类智慧才能更好应对全球所面临的疫情防控严峻形势。

孙燕荣介绍,中国为全球的疫情防控所提供的中国经验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最快速度与全球分享临床经验与成果。

第二方面体现在,中国科研团队持续高频次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磷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以及恢复期血浆、干细胞等一系列产品和科研攻关成果,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都是交流中的重点。

第三方面体现在,中国前期开展药物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被部分国家所采纳,纳入到相应的临床救治方案中。同时,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

她说,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快速形成的研究格局,磷酸氯喹是由德国科学家在80年前发明的,法匹拉韦是由日本科学家在20年前发明的,中国正在推动的自主研发的可利霉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在30年前发明的。据此可以看出,只有全人类、全球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才能够更好面对现在全球所面临的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记者 孙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