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史
青楼原指装修豪华的雅舍,近些年来从影视剧中时常会见到青楼,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姐姐韦春花上班的地方叫丽春院,看作是一些男子寻欢作乐的烟花之地。其实古代的青楼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在青楼的女孩许多只卖艺不卖身,而且多才多艺,只有一些娼妓才算的上真正的卖身。
在这些青楼女中等级也分明:一等为清吟小班,貌美,素质高,有自己独立的小院,装修豪华,几进几出。这里的女子琴棋书画,吟诗作対样样精通,平时也只是表演才艺。来这里消遣的也不是一般人,基本就是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二等为茶室,室内虽没小班那样豪华装修,但也算得上是中等装修水平了,平时也是表演琴棋书画之类,才艺各方面比小班差一点。三等是下处,室内简单装修,相对于前二等不管是年纪相貌都比不了,才艺就更不用说了。最下等为窑子,室内就基本没装修了,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古时候青楼普遍,特别是文人雅客经常光顾,并不是所有人去寻求刺激,很多的是抱着寻找知音的目的,得到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士子常年在外,远离家乡,青楼有的女子本身有不错的学识,也可以成为互相倾诉的对象。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此外,青楼也为士子、文人墨客们结交朋友,切磋诗词,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在这里把酒言欢,更有美人相伴。宋徽宗时期的李师师,明末的柳如是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青楼女子,她们的诗词、歌舞才艺受到了当时权贵们的追捧。所以古时候是否非常开放,答案是否定的。
蒹葭不再苍
有些朝代,确实有青楼遍地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人是非常开放的。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这些有限的产业,所以青楼的出现,只是解决行业缺少、财政来源不足这些问题的一个手段。
一、青楼最早出现于齐国,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青楼就是妓院,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管仲把开设青楼作为聚财之道、扩充军费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策》说,“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齐桓公在他的王宫里面设立了七家宫妓,这是给他自己用的。女闾七百,是管仲在民间开设的妓院。但是“国人非之”,说明国人是反对的,这说明时人并不是那么开放。
二、从青楼的作用看,也不能说明当时人的开放
管仲开设女闾,一是为了收税。“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徵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兴”。二是为了活跃国际贸易、招商引资,以女闾招来和留住那些游走于各国的商人。三是吸引游士,留住人才。那些周游列国的有学之士,往往是妓院的常客。四是缓解很多百姓娶不上妻子的社会矛盾。五是将从业人员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工具。六是迎合齐桓公的个人喜好。《韩非子》说,“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所以,青楼主要体现是他的商业和政治价值。从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上看,如果当时人的是开放的,也就用不着青楼了。
三、从妓女的来源上看,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当时战争频繁,有大量的女俘和女奴,另外还有一些罪犯家的女眷,这是主要来源。清代学者周亮工说:“女闾七百,皆寡妇也。”这是另一个来源。当时已婚妇女是没有财产权的,如果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那是相当凄惨的事。所以妓院只是这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而不是开放。
四、从业人员的数量
《战国策》说的“女闾七百”,到底是多少人呢?有说700人的,有说700家的。齐桓公的时候,临淄大概有人口2万户。而女闾的作用是扩充军费,仅仅700人或700家哪能满足庞大军费的开销呢?当时,“闾”还有一个意思,二十五家为一闾。所以,女闾七百,应该是17500家,管仲要在全国城乡中的里巷胡同里,开设17500家妓院。这也是齐国军队强大的一个原因。
总之,青楼只是古代一个普通的产业,并不能说明古代人很开放。
白水老哥说历史
我是历史小学徒,下面,我尝试着从青楼的概念,不同时代青楼的发展和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开放程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青楼文化背后的士大夫观念和社会经济土壤。
一、青楼概念的历史溯源
“青楼”一词原是“青漆粉饰之楼”,指的是门阀贵族高达的楼宇和居所,与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娼妓无关。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青楼一词,出现在魏晋曹植的诗词作品中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直到唐代,“青楼”才开始与娼妓相关联,如李白《楼船观妓》中的“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及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到了宋、元之后,“青楼”一词与现代的意义所差无几,成为烟花女子聚集所的代名词,与其意义相近的,还有平康、行院、北里、章台等等。
二、不同朝代青楼的发展略论
青楼一词出现虽然在魏晋时期,但与青楼现代意义接近的娼妓出现的时期更为久远。古代广义的青楼女子是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人,狭义的娼妓是唐代以后才出现,泛指出卖肉体或才艺换取金钱的人。
早在夏商时期,在古人谴责夏桀荒淫误国的话语中,可以推断夏商时期已经兴起嗜好歌舞声色的风气,在天子、诸侯等贵族中圈养女乐,是青楼文化的雏形。进行春秋战国,齐国著名宰相管仲开始首创官办妓院,容纳了700名娼妓,此时的娼妓,除了通过美色和技艺娱人,还担负着人际交往和外交活动的作用,经常用来接待贵宾及庆典活动。
到了汉代,由于奴隶制度的影响,家妓开始盛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鼎盛状态,上层贵族官僚甚至把家妓的数量作为地位的象征。“宠臣群下,亦从风而靡;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致有争夺,如恐不及,莫为禁令。”女妓身份卑微,只是其主人财富的附属品,主人可以对她们进行任意的买卖与杀戮。西晋权臣石崇就曾在一场宴会上,因客人不肯饮酒,一连杀害了十几个家妓。
宋代与唐代的青楼体制一脉相承,将娼妓分为官妓、营妓、市妓三类,其中官妓隶籍于教坊,市妓属州郡管辖。青楼的数量与规模较前均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营模式也更加丰富,拓展到杂剧俗乐、说唱、演出等。由于唐宋时期较为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甚至出现了像李师师、薛涛、鱼玄机、李冶这样具有才学的女妓诗人。
进入明代,朱元璋建国后,甚至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并亲笔题词劝嫖,吸引富商消费以增加国家收入,但大多富商在家养私妓,而朝廷官员反而利用公款到里面吃喝玩乐。朱元璋一怒一下撤销了官办妓院,官办不受重视,私营妓院开始繁荣。
进入清代,清初还保留着前代的官妓,但到清中叶乾嘉时期,古老的官妓制度被消灭,私妓也受到法律禁止。但青楼发展由明转暗,私妓不断蔓延发展。清代文人就经常流连于花街柳巷,比如《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等人。
三、古代的社会开放程度
小学徒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开放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也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总体来说,社会文化仍是较为自由开放的。当时青年男女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结伴前往山间河畔出游。春秋时期的治游之风在诸侯各国都非常行,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固定幽会地点,比如燕国的祖泽、宋国的桑林和楚国的云梦,《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对爱情有着直接的描写,如《关雌》《漆消》、《野有死庸》等篇。
第二阶段是汉朝至宋朝。西汉以来,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作为大一统王国的统治思想的地位逐步确立巩固下来。封建礼法规定结婚需经过“纳采”、“问名”等“六礼”。春秋时期的冶游定情成为不受认可的婚姻形式。孟子曾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传统的儒家,虽然偏向保守节制,但并不否定人伦之道,甚至在一些正式的公开场合,也可以自由大方地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如东汉时儒家大会公开讨论形成的经典著作《白虎通》,就有文章写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谍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谍渎”之事即夫妻之事,也就是要对男子进行启蒙教育。
第三阶段是元朝至清朝。南宋末年,程朱理学在儒家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作为官方统治思想确立下来,从元朝至明清,都一直作为统治思想持续巩固。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主宰,要求对君忠,对父孝,对友义,对夫贞,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守节,死了丈夫也不能改嫁。
正是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明朝清朝的官办妓院远不如前代兴盛,至清朝中期甚至还以法律形式禁止了私妓,虽然效果不彰,但也显示了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宽容程度。
小结
由此可见,青楼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包容程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在汉代以前较为开放的环境中,青楼文化仍处于萌芽阶段,娼妓的定位也主要停留在女乐等广义概念上。而在明清时期,虽然受程朱理学影响,社会开放程度远不如前,官方对青楼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大,私妓等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古代青楼的发展,并不能反映各时期的社会开放程度。
四、青楼文化发展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观念
(一)反映了不同时期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在青楼文化中,士妓交流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古代青楼文化的不同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唐代,科举开始打破门阀的限制,给了读书人阶级跃升的机会,文人和青楼娼妓的相遇,往往是文人在状元及第前的苦闷时期,文士中举时便是士妓交游结束之时,作品中往往透露出文人群体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优越感。比如《游仙窟》、《李娃传》、《柳氏传》、《洛中举子》、《钱塘秀》等都是唐代表现青楼士妓交游的文化作品。
南宋后期理学兴旺,文人士子的心灵无法得到自由的释放,反映在青楼文化中,就是对大量恪守儒家伦理道德的妓女形象的塑造。如义倡、张赛赛、李师师等,借此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以求在理学束缚的高压下将狎妓行为合理化。
明代由于文化极权的实施,皇帝、贵族与宦官长期处于权利的中心,士大夫群体的地位大不如前,加上明中叶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士大夫的优越感渐渐丧失。同时,在以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的支撑下,很多失意文人往往选择在青楼中纵情声色,以暂时排解心中的郁闷。同样的,在清代中央集权制强化,大兴文字狱,落魄士子将青楼和女妓当作情感依托。由此讥讽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二)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
宋代和明代虽然是程朱理学主导的时期,但青楼规模却远胜前朝,这与当时经济状况的发展密不可分。北宋时期,市坊格局被打破,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了交子的纸币贸易形式,取消夜禁并出现了“夜市”,孕育出市民阶层这一新的群体。与女妓群体接触不再是达官贵人的特权,城市的大街小巷、瓦舍等娱乐场所都成为女妓兴起的平台。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东部沿海开始萌芽,加上政权腐朽伴生的管制放松,城市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物资充盈,商品繁荣,物欲的膨胀使社会奢侈之风日盛。
“嘉靖以来,浮华渐盛,竞相夸诩”,“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刃骄吝,互尚荒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明代私妓的兴盛,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至清代,虽然正式禁止了娼妓行业,但此时西方国家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商品经济与外来文化在悄然冲击着中国社会,也正因此,此时的女妓改变了过去佳人爱才子的传统,更加沾染上腐朽的金钱气息。
小结
青楼现象的兴衰,并不能直接反映古代社会特定时期所倡导的主流思想和开放程度,但其在青楼文化和行业的发展,却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从对青楼女子的形象可以折射出特定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从官妓、私妓等不同类别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