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2020年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的通知

日照市2020年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2019年冬季气温偏高,设施越冬茶园面积大,茶树病虫害越冬存活率高,2020年茶园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可能性增大。为保障我市茶叶质量安全,针对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形成绿色防控建议如下:

一、加强监测预警

做好茶园病虫系统定点调查,适时开展大田普查,准确掌握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绿盲蝽和螨类等茶园病虫发生动态,结合茶树长势、气象预报等因素,准确分析,精准预测,及时预警。

二、准确掌握病虫发生规律

1、小贯小绿叶蝉

1.1 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色浑浊。我市茶园每年只有夏秋一个为害高峰。1、2月份气温高,6、7月份降雨少的年份,高峰期提前。

1.2 防治技术

(1)色板诱控

7月上旬开始,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可以兼具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蚜虫三种害虫的诱集作用;用量25-30张/亩,悬挂高度为底部高于茶丛顶部5-10cm。

(2)药物防治

普通茶园:为害高峰期以前、茶园虫口达到12头/百叶时(一般年份为7月中旬以后),选用240g/升虫螨腈悬浮剂1500-1800倍液或150g/升茚虫威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茶树中、上部叶片。

有机茶园:为害高峰期以前、茶园虫口达到12头/百叶时(一般年份为7月中旬以后),选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1000-15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2、黑刺粉虱

2.1 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黑刺粉虱是我市茶园常发性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块会诱发茶煤病,茶树叶片正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质、叶片枯落、新稍生长停滞,如果防治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

黑刺粉虱在我市茶园一年发生4代,以卵或老龄幼虫在叶背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虫期发生整齐,其它各代世代重叠。

2.2 防治技术

(1)色板诱杀

四月上旬(设施越冬茶园适当提前)开始,茶园悬挂黄色粘虫板,诱集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用量25-30张/亩,色板悬挂高度为底部高于茶丛顶部5-10cm。也可以使用性诱剂加粘虫板的方式,每个粘虫板下边缘固定一个黑刺粉虱诱芯。

(2)药物防治

普通茶园:5月中下旬黑刺粉虱一代卵孵化盛末期,中下部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2-3头的茶园,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240g/升虫螨腈悬浮剂1500-1800倍液或150g/升茚虫威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有机茶园:5月中下旬黑刺粉虱一代卵孵化盛末期,中下部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2-3头的茶园,喷施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1000倍液或10亿孢子/g粉虱真菌制剂200-300倍液。

3、绿盲蝽

3.1 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绿盲蝽早春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幼嫩芽叶的汁液进行危害,受害茶树的嫩叶形成褐色斑点,随叶片生长,成叶上形成不规则孔洞,生长缓慢,鲜叶质地变脆,持嫩性差,成茶易碎,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

我市茶园绿盲蝽每年发生4-5代,第1代若虫为害茶树后,成虫迁出茶园,进入周边花生、葡萄等喜食植物,整个2、3代在茶园很少出现。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大量回迁茶园并产卵越冬。

3.2 防治技术

(1)色板诱杀

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在茶园安装浅绿色粘虫板,诱杀回迁茶园的绿盲蝽成虫;用量为25-30张/亩。

(2)物理阻隔

8月中旬至11月上旬,使用防虫网遮盖茶蓬,阻止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产卵。

(3)秋季防治

9月下旬开始,茶园使用10%联苯菊酯乳油45 ml/亩,用水量为60kg/亩喷雾,7天后喷施第二次药剂;再间隔7天喷施第三次药剂,消灭回迁茶园产卵的绿盲蝽成虫。喷药时,要兼顾茶园周边杂草。

也可选择其他药物,如茚虫威、唑虫酰胺等;有机茶园选择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鱼藤酮等。

(4)春季防治

4月中下旬(露天茶园),初次观察到绿盲蝽为害症状后三天左右,化学杀虫剂选择10%联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150g/升茚虫威乳油2000-25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选择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1000-1500倍液或2.5%鱼藤酮300-500倍液防治。发生严重的,连续防治二遍。

4、茶橙瘿螨

4.1 为害特点

茶橙瘿螨一年发生16-20代,以卵和成螨在叶背的叶脉两侧上凹处越冬,翌年当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卵开始孵化。主要危害成叶和老叶,受害叶片失去光泽,叶背面常有紫色斑块和白色尘状蜕皮壳,叶柄和主脉变褐色。后期叶柄霉烂,引起大量落叶,造成茶叶减产和树势衰退。

夏季雨天,特别暴雨冲击之后,螨口急剧下降。在正常年份有二个高峰,一是5月中下旬,二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

4.2 防治技术

每叶螨口17-22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由于茶橙瘿螨世代重叠明显,选用农药时,需选用对卵、若螨、成螨都有效的农药,一般选用240g/升虫螨腈悬浮剂1500-1800倍液或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防治。

5、茶蚜

5.1 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趋嫩为害,在芽梢、嫩茎和嫩叶上刺吸繁衍,以芽下第 1 叶虫口最多。当芽梢上虫口增多到一定阈值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芽梢变得粗老,蚜群中就陆续分化出有翅蚜迁飞至新的芽梢为害,飞迁多在黄昏进行。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中旬易于发生。

5.2 防治技术

普通杀虫剂防治茶蚜效果都较好,关键是早发现早防治,可以采取局部喷药的方式,早期控制发虫中心。

普通茶园:茶园芽梢受害率10%;或叶背面有蚜20头时,选用240g/升虫螨腈悬浮剂1800-2000倍液或150g/升茚虫威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有机茶园:茶园芽梢受害率10%或叶背面有蚜20头时,选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实施绿色防控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的策略。坚持因地制宜、着重防治主要病虫,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1.在茶芽萌发前一周,利用黄板、诱虫灯等做好重点害虫田间发生的时期和数量调查,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特别注意对黑刺粉虱、绿盲蝽及茶蚜等害虫进行防治。

3.苗木移栽和引种栽培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检疫,并对茶苗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病虫携带;通过适时采摘或分批勤采和修剪,带走叶蝉、黑刺粉虱和绿盲蝽等害虫产在茶芽和幼嫩枝条上的卵。

2.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害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的茶园,在害虫卵孵化盛期,选择使用性诱剂、植物源杀虫剂、矿物源杀虫剂,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水溶性的化学药剂防治,注意施药后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摘茶树鲜叶。

四、杜绝使用茶树生长调节剂

茶园中杜绝使用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防止因激素过量使用降低茶叶品质,造成树体营养失衡,茶树抗病虫、抗旱、抗寒能力下降。

五、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积极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六、抓好技术落实

一要因地制宜,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最适宜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二要做好技术指导,技术人员要深入茶园,现场指导开展防治,把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三要做好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传递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茶园绿色生产,保障我市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

茶园禁用农药品种名单

为保障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日照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整理了茶园禁用农药品种名单,共计123种。其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46种,国家明令在茶叶上禁用的农药15种,建议禁用的农药62种。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46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百草枯、氟虫胺、三氯杀螨醇、杀扑磷、林丹、硫丹、溴甲烷、2,4-滴丁酯。

二、国家明令在茶树上禁止使用的农药(15种)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氧乐果、水胺硫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灭多威、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

三、建议停止使用农药 (62种,参照欧盟及日本等地茶园禁用情况)

阿维菌素、草甘膦、草铵膦(磷)、辛硫磷、多菌灵、溴氰菊酯、三唑磷、敌百虫、杀虫单、杀虫双、杀虫环、氯丹、异丙威、敌敌畏、杀螟硫磷、甲氰菊酯、盐酸吗啉胍、灭幼脲、丙溴磷、恶霜灵、敌磺钠、乙硫磷、杀草强、唑硫酸、硫菌灵、六氯苯、杀螟丹、喹硫磷、溴螨酯、定虫隆、嘧啶磷、敌菌灵、有效霉素、甲基胂酸、灭锈胺、苯噻草胺、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丁草胺、稀禾定、吡氟禾草灵、吡氟氯禾灵、恶唑禾草灵、喹禾灵、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氯炔草灵、灭草猛、哌草丹、氰草津、莠灭净、环嗪酮、乙羧氟草醚、草除灵、2、4、5-涕、氟节胺,抑芽唑、蜗螺杀、乙拌磷、乙烯利、氟虫腈、氯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