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茲要是黃曉明主演 就離“一出好戲”不遠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城,一代名伶絕妙開嗓,千年梨園大展輝煌,時局卻愈發風雨飄搖、內外交困。大幕徐徐拉開,便是在豆瓣拿下7.6高分的“一出好戲”。

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中,黃曉明飾演的新派富商程鳳台是個“魔性”的人,叱吒商界竟然氪金追星,有抗日救亡的大志向卻又喜歡扮幼稚鬼捉弄人。儘管雙重人格的程鳳台很難演, 黃曉明還是憑藉“洗潔精式演技”上了熱搜,廣大網友也真情實感地開始對他“真香”了。程鳳台這個角色,還真是越看越上頭。

出世和入世的雙重人格

黃曉明做到了

程鳳台難演,因為他是個具有雙面人格的人。既是精緻的商人,也是黑白兩道行走的匪頭。精緻如程鳳台,看見後視鏡都要照一下,抽菸之前先聞煙桿的味道,各種戒指、領夾、胸針、懷錶鏈、領帶鏈更是安排得明明白白。劇中有一段程鳳台梳頭的戲,特別容易“出油”。換做一般人演,很容易變自戀耍帥狂魔,但黃曉明的眼神裡竟然完全沒有對自我美顏的欣賞,只是一個認真工作的託尼老師。這樣貼合人物性格,可以說是程鳳台本臺了。

精緻到極致,程二爺也有野性的一面。剛出場的他恰好跟土匪搶完地盤,鬍子拉碴,幾綹碎髮垂在額前,臉上還粘著血跡,彷彿一位荒野獵人。緊接著被商會老闆們叫板圍堵,程鳳台沒發火,只是緩緩吐了一口菸圈。不怒自威、自帶凌厲,把粗糙的匪氣完全烘托出來了。

當然,程鳳台的層次感絕不只有精緻和粗糙那麼簡單。他的雙面性人格,還體現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作為商人的程鳳台是入世的,他精於世故、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姐夫曹司令喜歡叫他“鳳兒”,即便不喜歡這個稱呼,程鳳台也只是笑著說,“把我叫成了娘兒們。”見曹司令喜歡叫,鳳兒就爽快地應,把姐夫哄得不要太高興。

但他又是出世的人。曾經有過理想,卻由於家道中落不得不放棄。想要抗日報國,心裡有一腔熱血,卻始終無法隨心所欲。雙面性人格,難在分寸感的把握。粗糙重了,精緻就難立住腳;入世過頭,出世就不夠真誠。所以程鳳台一邊在車上剃迷人的小鬍子,一邊喊司機去砸小舅子家玻璃;一邊在曹氏父子的夾縫中周旋,一邊小心守護著商細蕊的直爽和不妥協。在程鳳台的雙面人格中,黃曉明找到了平衡點。

從入世到出世,只隔著一出商細蕊的《長生殿》。在這場戲中,黃曉明貢獻了極具層次感的高光時刻。在商細蕊唱唸做打中,程鳳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被困於侯門深院的孤獨。先是思考人生,皺著眉盯著一處,畫面很靜,但思緒卻波濤洶湧;然後是剋制,情緒不斷積累,一行淚落下來。但淚一落,便立刻用手擦掉了;再到雪中踟躕時,程鳳台完全失了神,微微弓著身子,眼睛直直的,走路踉踉蹌蹌;最後進入家門,所有情緒都化作那一個被門檻絆到的踉蹌。

黃曉明對程鳳台的情緒從頭至尾都沒有大開大合的處理,他深知而程鳳台追求體面而又內斂,所以必須收著演,內心情緒豐富卻不能細表,眼淚滿到眼角也只能輕流。恰是這種內斂、剋制更強化了內心的苦楚,程鳳台的無奈、孤獨躍然紙上,令人悵然若失。“人活著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獨,就是求而不得。”黃曉明把這種感覺演活了。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境一下就出來了。

雪中落淚的高光時刻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平凡生活裡的小細節卻更能呈現演員對演技的拿捏。同是剝蝦,給不同的人,程鳳台就喂出了兩種感覺。給二奶奶剝蝦,黃曉明演的是自下而上的姿態,眼睛裡有討好,有媚態,盡顯老婆奴本色;轉過臉來給妹妹察察兒剝蝦,眼神就變成了自上而下的寵溺。看到察察兒吃得開心,黃曉明笑成了老父親。

即便面對商細蕊一人,在不同時期,他也演出了不同的狀態。初見時只是好奇,加一些些欣賞,眼神清澈,其中的情感是比較少的;聽過商細蕊對師姐訴衷腸後是感同身受,眼神裡滿是保護寵溺和惺惺相惜;後面越來越熟悉,就變成“打架鬥毆”倆孩子。黃曉明僅靠一個眼神,就精準地傳遞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戲裡的程鳳台

現實的黃曉明

於正之前曾經寫小作文解釋過程鳳台非黃曉明莫屬的原因。他說:“商人的聰慧和狡猾,孩子般的底色,大擔當的能耐,簡直就是現實中的他。”回想起來,黃曉明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收放自如、人戲合一,大抵是因為,他與程鳳台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不久前,於正拿著一瓶去油劑對黃曉明說,把你的油去掉了,回到大漢天子。黃曉明本人在線接梗,“這是誇我年輕,希望大家多艾特洗潔精品牌找我代言。”打趣自己的同時還順勢拉了波代言,黃曉明簡直比程二爺還會做生意。在娛樂圈起伏多年,黃曉明像程鳳台一樣,是一個聰慧的人。這種聰慧體現在耐得住寂寞、抓得住機遇、演得好作品。中生代男演員中,已經很少有人能像黃曉明一樣保持穩定的產出。他深刻認識到,作為演員必須要用作品說話。所以近來無論演技還是劇本選擇,都呈現出洗盡鉛華的格局。

在電視劇中,程鳳台沒有被處理成濾鏡式的人物,反而由於黃曉明加入了喜劇化的處理,讓人物十分接地氣。劇中有一場程鳳台和商細蕊在車裡的“打戲”,黃曉明實力演繹了連頭髮絲都會打架,最後卻遭到司機無情吐槽,“這就是倆孩子”。生活中的他也是個孩子般的憨憨,尹正在連線時對他各種不放心,百般叮囑“別瞎說八道,注意自己形象,多觀察年輕女孩的眼神”,比劇中的商老闆還要操心。直接被黃曉明吐槽“像我媽”,這段有愛互動還上了熱搜。和黃曉明一起拍戲時,譚卓也樂於在一旁教他發彈幕,語氣裡是面對孩子式的教學法。其實,黃曉明孩子般的底色背後,是一種豁達與通透。還記得他在央視“春晚”這個收視率最高的大舞臺,操起一口濃烈的山東青島方言,把身高、英文發音和“明言明語”各種自黑梗全面調侃了一遍。都說黃曉明是個憨憨,其實這憨中有他性格里的淳樸和憨厚,有最大的善意和最多的真誠。現在的黃曉明,是一個真正想得開、放得下包袱的人。

年輕時的程鳳台放棄理想,擔起家族的重擔。他對妻子溫柔貼心,對妹妹寵溺呵護。在梨園,又與商細蕊產生惺惺相惜之情。生活中的黃曉明也是這樣一個有擔當的人。他對父母的孝順人盡皆知,對朋友也是盡力扶持。一部戲下來,連尹正都變迷弟,說黃曉明像大哥哥一樣照顧他。這種“義氣”之舉,便是黃曉明生活中的常態。記得春節期間有一條熱搜,說的是疫情期間,黃曉明工作室湖北籍員工因無法返工而請辭。黃曉明不僅關心員工和家人的情況,還霸氣地表示“有我一口就餓不著你們”。實名蓋章中國好老闆。

跳出朋友圈的小圈子,程鳳台還是一個傳承國粹、積極抗日,具有家國情懷的人。黃曉明本人亦是如此, 疫情期間,他不僅捐款、捐獻口罩和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還給醫護人員捐乾衣機等生活用品,就連醫院要做早餐可能會缺麵粉、雞蛋的細節都考慮到了。這些年來,慈善已經成為黃曉明生活的一部分。

有責任感、有純真的孩子氣更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平凡生活裡的小細節和對人生的態度,在戲裡戲外共同促成了黃曉明,也成就了觀眾深愛的程鳳台。

與其說“洗潔精式演技”

不如說觀眾摘掉“油膩濾鏡”

仔細想來,最近幾年,黃曉明的作品都是承包豆瓣高分的。每拍一部戲,他就成長一些,順便增長一波新技能。拍《中國合夥人》黃曉明開始重塑自我。其實陳可辛導演本來屬意他演孟曉駿,黃曉明為自己爭取了成冬青。他徹底了放棄了一個偶像的顏值、維護偶像包袱的姿態。成冬青不僅形象很“土鱉”,性格也曾自卑、低到塵埃裡,觀眾卻因此看到了黃曉明霸總之外的另一面。

拍《風聲》他成了外語達人,瘋狂練習日語,電影裡用的就是黃曉明的原音。哪怕很多觀眾並不知道,他也無所謂,但求盡力,無愧於心。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的黃曉明演技再次昇華了。他演出了蕭平章的深沉與責任。身若磐山朗朗,心有情義千千。

《烈火英雄》中他敢於挑戰自我。拍救火戲很危險,但他義無反顧跳地進火海里。黃曉明演的江立偉,既有消防員衝鋒陷陣的英雄一面,又有深受PTSD困擾的脆弱內心。既是大英雄,又是無助的普通人,他演出了人物細膩的內心。

這一次選擇《鬢邊不是海棠紅》,黃曉明的初心是為了弘揚京劇文化。他說京劇是偉大的,是幾代人的心血。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帶動對京劇的傳承和思考。仔細讀完劇本,揣摩角色,黃曉明真真切切地被程鳳台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特別是他的出世精神。程家二爺原本愛好藝術,遠渡法國求學,卻為了擔起家庭重任,放棄理想回到北平經營事業。之所以與商細蕊成為知己,是因為看到商細蕊,就像看到了自己身上泯滅的一部分,格外心疼,憐惜。

追過《鬢邊不是海棠紅》的觀眾都在誇獎黃曉明的“洗潔精式演技”,其實黃曉明脫油已久矣。至少在最近5年,他都沒再演過純粹的霸總角色,演技也平實了許多。多原本起伏很大的情感狀態他都都有意淡然處理。經過歲月的沉澱,黃曉明真正放鬆下來,悟出了表演之道。與其說他脫油成功,不如說是觀眾摘掉了提起黃曉明就自然加上的“油膩濾鏡”。目前,黃曉明主演的又一部作品《危機先生》已經殺青。看得出他又一次對劇本和角色思量已久。這部劇以危機公關來呈現對人性的討論,搭檔也是演技派的譚卓。黃曉明再次飾演了一個複雜的多面人,據說性格和經歷十分特別。

不知觀眾何時能看到黃曉明版的危機公關精英,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的更多好戲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