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零點,武漢江漢關鐘聲敲響,“暫停”了76天的武漢重啟。
武漢市商務局新聞發言人向《零售與電商觀察》介紹,截至4月12日,全市12家大型商超企業所屬206個大型門店,春節以來一直開門團購,現均已正常營業,全部恢復對個人銷售;全市12家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2000多個門店,已有近八成恢復正常營業。
商超恢復往昔並不容易
武漢開始營業的商超並不似往日熱鬧。
光谷沃爾瑪排隊情況
4月12日,武漢解封的第一個週末,消費者需掃碼進出超市,如上圖所示,光谷沃爾瑪門口排隊的人數較多,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12日當天,央視新聞也直播了武漢中商徐東平價的經營情況,直播顯示,超市內部的消費者並不多,多數消費者以購買生鮮、米麵、糧油、調料、麵包、牛奶及消殺用品為主。
據中商徐東平價總經理李遠海介紹,在往常平均單日客流量是6000-7000人,目前武漢解封后日均客流量為3000人左右,但超市線上訂單較多,銷售總數量相對之前並未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對於進店消費人數也有要求,每10m²最多容納一個人,整體在店人數不能超過500人,超市會進行限流。
家樂福超市
武漢的市民鄒先生告訴《零售與電商觀察》:“我今天去超市買東西了,本來我家附近有中百,但裡面的爹爹婆婆們太多,不敢去和他們搶,我就騎車去了家樂福,但好多東西沒有,一上午跑了三個超市才算買齊了。大家都憋太久了,剛剛開始能出門買東西,超市裡面的人還是挺多的,不過和之前還是沒法比。”
鄒先生還表示:“最近武漢無症狀感染者還是不少,我周圍的人都不太去超市了。現在我們小區的志願者還沒有撤,管控依舊很嚴,街道都還封著,大部分情況下,我們買東西還是依靠團購。尤其是漢口這邊的老小區,老年人居多,團購還是安全很多。”
即使商超已經開門,社區團購在各個小區仍在繼續。
小區仍處於管制狀態
另一位4月7日返回武漢,在武漢工作的張女士對《零售與電商觀察》說:“我和我室友從回武漢以來,就沒有去過超市,主要是不敢。我們買零食和生活用品都在網上買的,這比逛超市安全多了。目前我是自己做飯,買菜大部分都是在微信小程序上下單,我們小區原來有一家水果店,現在也開始賣些蔬菜肉類了,偶爾我也會在盒馬上買菜。”
小區仍限制外出,再加上疫情期間消費者社區團購購物的習慣,商超若想恢復到以往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目前,人員流動大,聚集人群多的商超還不是武漢市民的首選。
超市行業研究者、超市168CEO朱新平向《零售與電商觀察》表示,疫情期間很多商超開展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做得好的商超業績較之前有所增長,未開展的可能受疫情影響較大。各大商超除了民生類和清潔類商品外,其他百貨類商品銷售量有一定下滑。
朱新平認為,武漢復工復產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居民仍舊選擇去就近的商超進行購物,雖然商超的客流在減少,但是客單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對於商超業績影響不大。
線上線下相融合是商超未來趨勢
正如前文所說,社區團購已成為鏈接商超和市民的重要渠道。大部分市民都通過社區團購以及生鮮電商完成家庭日常所需的採購,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等社區團購平臺以及盒馬鮮生、京東到家、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的銷售額、訂單量和客單價均大幅提高,並且零成本獲取了大量用戶。
疫情如同一劑催化劑,加速了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到家業務、無人零售等業態的興起,促進了這些新零售模式的發展。同時也加快了傳統商超在線上佈局的進程,商超的線下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線上的開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首先,商超有著成熟的供應鏈,具備過硬的採購選品能力和海量的SKU;其次,大型商超多為連鎖店,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消費者有信任基礎;最後,這些商超本身就自帶流量,並且大多擁有自己穩定且持久的用戶群體,線上業務展開後,這部分用戶群體可即時同步至線上。
疫情期間,多家商超已進行了社區團購以及到家模式的嘗試
除了到家模式之外,朱新平認為,此次疫情讓商超意識到線上運營能力將會成為其未來重要的經營能力之一,商超開始重視並開展社群營銷及直播。
《零售與電商觀察》總編曾宇藍認為,武漢已經成為社區零售業態最活躍的城市,無論是原本就聚焦社區的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還是超市、便利店,購物場景從商業區轉移到居民社區已經形成強大勢能,離消費者更近的邏輯對零售業務形態的影響比任何時候都更強大,各類零售商、甚至是上游供應鏈都在努力的適應這種轉移,未來,線上線下相融合一定是大勢所趨。
零售與電商觀察原創出品
作者丨張靜怡 責編|觀察君
進行業交流微信群請聯繫工作人員,微信號:sls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