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爱上写作业的方法

很少有孩子喜欢写作业,你家的孩子爱写作业吗?

是不是每次写作业都拖拖拉拉,再怎么催促也没有用,反而越催越慢?

有时候看着写的很快,一检查全是错误,压根儿就没有用心做。

作业问题,一直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痛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儿童,青少年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讨厌做作业,就如孩子们厌食一样难以纠正。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不爱写作业呢?

今天我将和你分享,如何让青少年爱上写作业。

不同于儿童时期的孩子,青少年不爱写作业的原因主要有这三点:

一、青少年处于从心理不成熟走向心理成熟的认知阶段,在写作业的方式上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化,绝对化。

如当父母要求应该先做作业,再完成其他事情时,会与孩子的看法有很大的冲突。孩子认为我上了一天的课,那么辛苦,我要休息一下,晚一点才写。

这时孩子会有两种想法,如果听从父母的选择会不开心,不是自己想要主动写的,是父母强迫安排我写的。不听从父母的选择呢,他会跟父母有冲突,感觉都是为了父母做的作业。一旦有这种想法,孩子便会开始讨厌做作业。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读初一,喜欢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每一次看到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做作业,朋友都很生气。孩子几次表示,我这样子并不会影响学习,为什么必须要听父母的,自己可以有选择的权利。

有一次朋友终于忍不住了,发飙摔了手机,当场孩子就爆发了,哭得很伤心。那次以后孩子就变得更加的叛逆和极端,变得开始不爱写作业。只要父母多说两句,干脆就不写了,一家人陷入非常低压的氛围中。

孩子开始跟父母进行对抗,朋友孩子处于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不成熟的一面易诱发青少年心理的冲突问题。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他觉得我一边听歌一边做作业,绝对不会影响学习;但父母觉得一定会影响。

当两个人的认知产生冲突时,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反而用摔手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认知及自尊心。当父母与孩子的认知冲突不断出现时,孩子没有在写作业里面获取成功与成就感,就更难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青春期孩子在自我认知方面要不断的体验和总结经验,才能够得到完善。孩子的行为一旦经常不被认可,他就会刻意反抗,寻求对方的重视。

二、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

孩子在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只要向家长请教,就会得到批评指责,很少得到肯定。没有从写作业上获得喜悦和认同感,孩子感到更多的是大人的情绪愤怒,很容易引发讨厌学习和做作业的情绪。

我的邻居经常来我家玩,一次向我吐槽说孩子不爱学习,一写作业,孩子就不高兴。聊的很深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

邻居的孩子觉得数学有点难,跟不上,晚上回家有的数学题不会做,每次问爸爸,爸爸讲到最后面,孩子还是听不懂。

于是爸爸就发脾气骂孩子:“这么简单的,我都教你几遍了,你还不会,上课你都没认真听,你怎么这么笨呢?”

孩子很痛苦的反驳说:“你这样讲我根本听不懂啊?”

两父子就这样子吵了起来。



孩子遇到难题,我们家长只会批评指责,孩子感受到的是大人的负面情绪,他就会认为都是因为作业才被爸爸妈妈骂,从而产生了不好的感受,便会开始讨厌读书做作业。

三、家里没有学习氛围

有些父母喜欢到家就捧着手机玩,甚至在孩子的身边旁边玩,很容易被手机转移注意力,没有心思做作业。家长是我们孩子模仿的第1个选择,做好的榜样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帮助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爱上写作业,家长要用心做到以下六点:

1.学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尝试去做作业,看看最后是否对学习有影响,让他在体验中总结经验,并自己作出选择。

2.接纳孩子的感受

孩子心情不好,父母要及时的让孩子表达感受。因为青春期的女生雌激素过高,容易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男生雌激素过多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易怒易焦虑等。

3.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能在旁边玩手机,可以看书或者工作,给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孩子学习有困惑时,要给予积极正向的建议,让孩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让孩子体验做作业的喜悦与成就感。

4.感情投资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有在尊敬和亲近自己师长的前提下,才会信任和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所以说想要点燃孩子心中的学习的热情,就要和孩子多沟通,多相处,多去肯定孩子,和孩子建立温暖有爱的关系。

5.家校配合

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欢做作业,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沟通,共同协助孩子。

6.方法要创新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创新孩子的学习方式,会有意外的惊喜。可以把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娱乐和游戏当中去,利用各种方式,如问答式,猜谜法,比赛法等帮助孩子来学习,尽量避免刻板的这种作业方式,让孩子做作业变得生动有趣。

最后还跟大家说一点,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家长的努力,帮助孩子建立三种和谐关系:自我和谐的关系,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及自然的和谐。不少人认为辅导就是解决人的情绪与行为层面的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辅导孩子的心性,精神层面以及孩子的生命的完整性。

就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的转向。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