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國章
去年十月中旬,北方寒意漸上,南方仍然涼爽,旅遊觀光正當其時。我們忙裡偷閒來個南京揚州五日遊,留下了許多深刻印象,積累了許多值得記錄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人擠人的總統府
北京十月秋風涼,南京十月金桂香。四個小時不到,我們已乾乾淨淨、輕輕鬆鬆地從北方的五朝古都,來到南方的六朝古都。說到南京著名景區,總統府絕對之一。
總統府大門內,右邊是清代兩江總督府衙舊址,左邊是孫中山與臨時政府舊址,中間是國民政府舊址,要歷史有歷史,要故事有故事,要滄桑有滄桑。三個著名的衙門舊址扎堆在一起,國內還是少見。這座始建於眀初、承載著600多年厚重歷史的建築群,主貴宅榮,曾經的稱謂赫赫有名:明代歸德侯府、漢王府,清朝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臨時政府、民國政府。而這裡曾經的主人,多是擲地有聲,史冊留名: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孫中山、蔣介石。
原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室
筆者二十年前曾造訪此地,今日故地重遊,時空穿越的慾望再次油然而生。原以為國慶長假後,遊客必然大減,誰料富裕起來的國人,對歷史的興趣日益增長,於是才出現了淡季不淡、人滿為患的景象,尤其是總統府大樓二層正副總統辦公室外的走廊上,用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連狹窄的木樓梯上,也擠滿了興奮好奇不怕累的八方遊客。
既然來了,再擠也得上去,何況夫人還是第一次。
我們隨著浩浩蕩蕩的人流,在悶熱和擁擠中一步步往前挪。好不容易擠到蔣公辦公室前,視線還是被人頭和手機遮擋,只得高舉手機拍上幾張照片,以證明到此一遊。我們還沒來得及聯想一番,就被後面急不可待的遊客推擠到下行的樓梯口。原本設想陪夫人穿越時空的感覺所剩無幾,餘下的,只有被擠到窒息的無奈。
話又說回來,來著名歷史名勝尋古,人擠人實在算不得什麼,重要的是,想看的看到了,想感受的也感受了,至於作何感想,那是自己的事情。
別看國民政府大樓空間侷促,後花園的面積卻不小,濃蔭遮蔽,水榭樓臺,綠意盎然,特別是金桂飄香,別有一番情趣。桂花是筆者的最愛之一,樹是大棵大棵的,花兒卻是小粒小粒的,花香溫柔淡雅沁心,以順風入鼻之香最為襲人。漫步後花園,筆者突然聯想到,五個月前朝聖延安,曾先後去過楊家嶺和棗園,瞻仰過“李德勝”(毛澤東在陝北的化名)同志的辦公室。兩者相比,反差巨大:一個雄霸古都,一個地處蠻荒;一個豪華氣派,一個簡陋寒酸;一個滿把好牌一敗塗地,一個雄關漫道紅旗漫卷。到頭來,高居廟堂的失去江山社稷,偏居山坳的卻改天換地。
敗者,民心、正義使然。勝者,亦民心、正義使然。歷史可嘆,世事弄人,奈何!奈何!
參拜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沉思
去南京前做計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列入必去之地,為的是勿忘歷史,為的是以史為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近1.8萬平方米,整體造型像一艘和平之舟,稜角分明、恢宏大氣、肅穆莊嚴,設計和建設堪稱傑作,曾獲中國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藏文物史料非常豐富,共計20萬餘件。筆者根據各種統計資料估算,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至今,國內外參觀者超過1億人次。
與總統府、中山陵一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是遊客最多的景區之一。
筆者感覺不同的是,身處前兩個景區,會因人滿為患滋生煩躁情緒,而這裡的摩肩接踵卻讓人感受不同,因為這是勿忘歷史、重塑民族精神的真實場景。筆者身處其中,竟萌生出人越多越好的期盼。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拜祭,筆者和夫人都有一種壓抑感,有一種恥辱感,還有一種知恥後勇的希冀,我們從頭到尾都在沉思。
一不能忘:想我中華民族,因國力羸弱、國民無魂,在近代109年的歷史長河中,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欺辱,卑躬屈膝、任人宰割、割地賠款、主權盡喪。
二不能忘:在中華民族的世仇中,日本是帝國主義列強中最兇殘的敵人!日本侵略者的嗜血暴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無辜的生命,留給中華民族的,不僅僅是血淚。
三不能忘:近代的中國,漢奸輩出,前赴後繼,讓人恨得牙癢癢!抗戰中,日本人打中國人,“二鬼子”也打中國人,抗戰時期偽軍的數量,竟然超過了日軍。
1935年參加革命的岳父,曾說過一句讓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話:“抗戰中,我們交手最多的還是偽軍,怎麼打都打不完。”紀念館牆上有一句倖存者的話:“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這話我不敢苟同。沒有愛恨就沒有歷史!沒有愛恨,何來以史為鑑?忘卻仇恨,何來砥礪復興?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阿念館的雕塑
我們口口聲聲說忘卻仇恨,那日本人呢?他們不僅拒不承認罪惡,還希望中國人也忘記歷史,忘記仇恨,甚至應該感謝他們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國人幾千年的“醜陋”之一,就是假正經,真慫包。好比被人扇得鼻青臉腫,還心口唸佛:“君子動口不動手。”
弱肉強食,是動物界的不二法則,當然也包括高等動物。捐棄前嫌是有前提條件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相逢一笑泯恩仇”,說的是雙方都有誠意,不是傻乎乎地剃頭挑子一頭熱。這些前提條件,日本會接受並付之行動嗎?不會!絕對不會!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82年了,日本真正認罪了嗎?沒有!根本沒有!
如果放任這種貌似寬宏大度的虛偽繼續忽悠下去,勢必扭曲歷史,誤導國人。打人者會鄙視弱者並更加肆無忌憚,被打者會喪失血性如同行屍走肉。自己被惡人打得遍體鱗傷來不及舔舐,隔三差五還要被大強小盜摁在糞缸裡羞辱一番,居然還高喊“忘卻仇恨”,是想冒充受難的耶穌?還是想化身普度眾生的觀世音?
倘若忘記仇恨就是世界大愛,那“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作何解釋?“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又作何解釋?忘記仇恨就難以知恥後勇,忘記仇恨就只配當牛做馬!試看古今中外,哪一次世界和平,是軟弱和投降交換來的?真正的民族獨立,有幾次不是用槍桿子打出來的?中國領土任人割據、中華民族任人欺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我們世世代代都要銘記中華民族愛恨和血淚凝成的歷史。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冤魂,無時不刻都在看著我們。
意猶未盡紫金山
據傳,鐘山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又得名紫金山。因時間關係,此次南京觀光最初的計劃只有中山陵,等到地方一看,後悔時間不夠,沒想到鐘山風景區那麼大、景點那麼多、景色那麼美,若想舒服盡興,至少安排1天。
鐘山風景區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周長達30公里,風景區分為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靈谷景區、頭陀嶺景區和其他景點五大部分。自六朝第一位帝王東吳大帝孫權開始,鐘山即成為帝王陵寢及功臣勳戚的葬地所在。
鐘山風景區以中山陵園為中心,各類名勝古蹟200多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84處可供遊覽。鐘山風景區人文景觀眾多,歷代風物薈萃,所有景區景點都分佈在起伏的山巒和茂密的森林中。我們在風景區遊走四個多小時,還不包括在中山陵按時間段等候入園的1個半小時,也只遊覽了明孝陵和中山陵兩個景區的部分景點,靈谷和頭陀嶺兩大景區以及音樂臺、流徽榭、仰止亭、光華亭、行健亭、藏經樓等許多景點都無暇造訪,甚為遺憾。
南京鐘山風景區明孝陵
南京交通發達,地鐵尤為便捷,主要景區都能直達。網齡8年有餘的老伴,如今堪稱無敵網絡搜尋大師,導航、住宿、餐飲、景區、交通、購物,無一不通無一不曉,一機在手橫行天下,筆者也落得個省事清靜,屁顛屁顛跟在後面坐享其成就是了。
是日中午,我們搭乘地鐵來到景區,上網搜到百年老字號“劉長興”分店,先一飽口福再說。這個“劉長興”,也是以各式特色包子麵條為主,感覺味道不在“雞鳴湯包”之下。一陣風捲殘雲後,我們打著飽嗝步行進山,直奔明孝陵。時值深秋,風景區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景色迷人,遊客高興。在和煦的陽光下森林漫步,沿途參觀古蹟觀賞風景,實乃黃昏歲月一大快事。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馬皇后的陵墓,陵園廣闊,陵垣周長達22.5公里,縱深2.5公里,神道長2.4公里,是明代帝陵規模最大的一座。從高處望去 ,佔去半面山坡、尚未發掘的明太祖及馬皇后墓室很神秘,也不知地下埋藏著多少寶貝。相比很多被髮掘、偷盜的帝王陵墓,朱元璋算是福祚綿長之帝王,死後也得蒼天庇佑,已在這塊風水寶地深處長眠了721年。
明孝陵離中山陵約1公里,坐車步行兩可。中山陵不售票但需網上預約,遊客按約定時間段入內參觀。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整個建築群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南京鐘山風景區中山陵
國共兩黨都崇敬有加的孫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彪炳千秋,其三句名言千古流芳:一曰“民族、民生、民權”,二曰“天下為公”(借用成語),三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登高謁靈,除對孫中山先生為民主革命鞠躬盡瘁表示敬仰外,也為親近歷史。站在高處的祭堂遠眺,近處的林木和遠處的城市盡收眼底,山青木秀的風景與莊嚴肅穆的陵墓搭配在一起,倒也互借神韻,相得益彰。蔣公對紫金山的風水也十分青睞,原本計劃百年後建個陵墓與中山先生做鄰居,誰知上天不垂憐,到頭來只能葬身海島,異鄉孤魂耳。
寫此篇遊記時筆者想,類似南京鐘山風景區的地方,北京也有,但無論規模品質的硬實力,還是歷史文化的軟實力,似乎南京都佔了先手。
南京鐘山風景區,不是值得一遊,而是太值得一遊。
受教於南京博物院
受古玩商兒子的影響,我們夫婦也逐漸喜歡上了歷史悠久的東西,比如參觀博物館。退休幾年來,先後參觀過中國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四川博物院、虢國博物館、殷墟博物館等,這次來南京松筋骨,受教於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也是順理成章。
我們參觀博物館的初衷,主要還是瞭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順便看看有歷史有故事的各種寶貝,免得兒子介紹起來如同對牛彈琴。現如今,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大多數都走出了向錢看的歧途,迴歸保護歷史文物、弘揚民族文化的正道,只要有興趣有時間,遊客參觀博物館都無須購買門票,或掃碼或用身份證換取門票後,即可開始時光穿越。
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國寶級文物“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佔地13萬餘平方米,以“一院六館”聞名博展界。9年前,南博的各類藏品就達到42萬餘件(套),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藏品最老的上至舊石器時代,堪稱中國博展界的大佬。我們順著歷史、特展、數字、藝術、非遺、民國六館一路溜達下來,眼都花了,真真是歷史綿長、珍寶無數,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眼花繚亂、囫圇吞棗。博物院的館藏珍寶中,有18件“鎮院之寶”蜚聲國內外,分別為:
鎮護之寶——金獸
御窯之寶——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通天之寶——透雕人鳥獸玉飾件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神異之寶——青瓷神獸尊
護佑之寶——銀縷玉衣
祭禮之寶——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
弘覺之寶——鎏金喇嘛塔
水墨之寶——徐渭《雜花圖卷》
光明之寶——錯銀銅牛燈
福壽之寶——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
慈航之寶——金觀音菩薩立像
輿圖之寶——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
文房之寶——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
權信之寶——廣陵王璽金印
織繡之寶——沈壽繡品《耶穌像》
天工之寶——錯金銀重絡銅壺
畫像之寶——竹林七賢磚畫
南京博物院從保護珍貴文物的角度考慮,上述18件“鎮院之寶”輪流公開展出,一次僅一件。我們有幸目睹的,是國寶級文物: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響龍山明代墓葬,是現存唯一一件帶蓋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裡紅梅瓶。此梅瓶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歲寒三友指松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徵著高潔的志向。
對於我們這些“文(物)盲”而言,那些能讓專家內行熱淚盈眶、心靈顫抖的寶貝,在我們眼裡就是有歷史故事的老物件。參觀瞭解前,我們只知道這些寶貝珍貴稀少,價值連城,對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幾乎一概不知。僅從這一點看,我們就應該感謝所有的文物保護機構和工作者,正是有了他們的信念堅守和辛勤努力,才使得中華民族的歷史得以有序傳承,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子子孫孫。
兩個小時走馬觀花下來,我們頭暈眼花,兩腿發麻,但離開博物院時,似乎感覺自己更像個文化人了。
不可不看的中國科舉博物館
我們在遊覽夫子廟秦淮風光景區時,一座非常特別、被譽為中國唯一地下博物館的中國科舉博物館,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雖時間有限,也毫不猶豫購票參觀。
在宣導文化復興的中國,各種門類的博物館如花開大地,良莠不齊,但中國科舉博物館,卻是出類拔萃者,不僅館藏資料豐富翔實、相關知識和信息量極大,連建築設計也是匠心獨具,古今交融,新穎別緻。位於夫子廟核心遊覽區的中國科舉博物館,由江南貢院改擴建而成,包含博物館主館、江南貢院南苑以及明遠樓遺址區。長36米、寬36米、高20米的博物館主體現代建築,全部建在地下,頂部的方形淺水池與周圍的廟宇樓房相映成趣,參觀者沿著“回”字型的斜坡通往地下,然後從下往上逐層參觀。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外景
為了把古代歷史和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建築,設計建設者絞盡腦汁殫精竭慮,最終一鳴驚人。博物館建築古今交融的神來之筆處處可見,比如下行長廊,竟是用南方尋常的瓦片堆砌出魚鱗般的高牆,既古樸又雅緻。
“科舉,是中國漫長封建時代通過設科考試來選拔優秀人才的一種選官制度,始於隋大業元年,止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科舉將讀書和做官通過考試連結起來,經過公平競爭,擇優錄取,因此有著‘至公之制’的美稱,也曾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自古以來,人們把“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作為人生四大喜事,其中的“金榜題名時”,代表著天下萬千布衣兒郎、殷殷學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仕途功名夢想。一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宏願實現,從此改變人生的,不僅僅是金榜題名者本人,其家人家族亦從中受益,甚至惠及好幾代人。經過歷朝歷代建設發展,作為科舉考場的貢院,遍佈全國十多個省區,其中江南貢院規模最大,鼎盛時期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
科舉制度,不僅向立志以文治武功才華報效社稷的男兒敞開了通向仕途的大門,同時也給國家舉薦了大量的文武人才。據考證,自隋唐至明清1300餘年間,共產生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進士162450人,武進士2萬餘人,舉人更是高達百萬之眾。歲數最大的狀元是唐代71歲的尹樞,最小的則是宋代年僅9歲朱虎臣。
朱虎臣的狀元故事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朱虎臣9歲時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10支箭,其中9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面對群臣,他從容鎮定,滔滔不絕,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科舉出人頭地看似風光,其背後卻是難言的酸甜苦辣,尤其明清之後,讀書人功名之路需經過縣府院三試、鄉試、會試、殿試,僅鄉試就要通過3場考試,每場又要考3天,亦稱九天六夜鬼門關。這期間,考生的吃喝拉撒及作文答題,都圈在一個高6尺,深4尺,寬3尺的號舍裡,其苦楚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是,“科舉考試對策時,因對策並非和八股文一樣是標準化的考試文體,其等級的高低難有客觀標準,書法的優劣反而成為一個比較容易評判的標準,因此自清代中期起,讀卷大臣普遍看重書法,至晚清愈演愈烈,以至於書法幾乎成為判卷的唯一標準。”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清代殿試模型
筆者看到,在展出的館藏原始答卷中,篇篇都是卷面乾淨無塗改,篇篇都是字跡工整不潦草,篇篇都堪稱書法範本,其平均水準之高,是現代人遠不能及的,恐怕連當代那些著名書法家,都會相形見絀,自愧弗如。
這次計劃外的偶然機會,讓我們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讀書人十年寒窗的艱辛,以及科舉制度對中華文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有了新的認識。特此建議,有意前往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景區遊覽觀光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中國科舉博物館。我們沒有失望,相信你們也不會失望。
夫子廟不夫子,秦淮河少情懷
一說到南京夫子廟,人們最先的反應,大多是傳說中的十里秦淮、金粉樓臺、畫舫凌波,槳聲燈影……
實際上,真的有一個夫子廟,毗鄰秦淮河,隨著歷史的延續,二者互為依託,彼此增光添彩,最終成就了聲名遠揚的5A級風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而夫子廟也成為了這一景區的代言詞。
“位於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三年(337年),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為的是供奉和祭祀孔子。孔廟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東晉學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初衷是希望士子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南京秦淮河
八方遊客至此,去夫子廟的不少,我們也隨大流,在華燈初上之時,買了兩張半價門票(全價30元),懷著敬拜之心入內,可所見所聞大失所望:廟內擴音器傳來高亢的樂曲,廟堂中央,運用現代科技的一幅孔老夫子畫像動感十足,廟內多個地方,一層又一層地捆綁著心靈虔誠者花錢“請”來的祈福木牌,廟內多個攤位上的服務員,十二分熱情地出售著這些天知地知眾人皆知的“神牌”。
“臀部”(不能稱“屁股”,那是對老夫子的不尊)大的廟宇,五分鐘就溜達完,出門又見四個髮髻高聳、服飾古老的青年女子,站在大門前作深沉狀招徠遊客……
我們算有點走南闖北經歷,一個歷史文化內涵深厚但缺乏必要投資和精心布展的小廟,以淺薄換高價到如此地步,還是令我們心裡極度不舒服。想以門票創收遊客能理解,一個極小的廟宇門票要收30元不說也罷,可借孔聖人的名號斂財實在不妥,有辱斯文!
不曉得夫子廟的領導和管理者是否知道夫子對錢財的態度,且聽我傳言——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聖人這段話的意思是:粗茶淡飯,枕臂睡覺,我樂在其中。那些從不仁不義中得到的富貴,對於我來說,皆如空中的浮雲,不值一提。
至聖先師的這段戒訓,不知有關者和讀者朋友們作何感想?竊以為,取消門票,恢復古人建此寺廟之初衷,才是正道。借聖人名氣從廟堂中刨銀子,玷汙5A景區的名聲事小,壞了孔夫子的一世英名才是罪過。
再說夜遊秦淮河之感想。
夫子廟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六朝時期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文人騷客卻來此憑弔詠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構成了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歷史延續至今,秦淮河已發展成為國內一等一的旅遊名勝,新舊江南園林美景在現代科技燈光烘托點綴下,端的是人間仙境,火樹銀花。
筆者對秦淮河美到極致的夜景幾無微詞,說秦淮河少情懷,是指景區在以遊客為本方面,還需動動腦子想想辦法,如何將盡善盡美的秦淮河風光,更全面完整地展示給八方遊客。
例如,現在運營的仿古遊船,船矮頂蓋大,遊客坐在侷促的船艙中,根本無法隨心所欲觀賞兩岸燈火璀璨的夜景,就是靠窗而坐者,也只能看到岸邊的近景或遮擋得支離破碎的遠景。遊客掏80元只能看個“半吊子”景,秦淮河絢麗的夜景也無法得意地展示給遊客,豈不是皆大不歡喜。
以現在的科技水準,造出四面觀光無死角的遊船不應該是什麼難事,投資也不會大到不可承受,關鍵是想不想做到皆大歡喜。更好展示美景,相信是景區願景並在持續努力中。那以遊客為本、多一些情懷呢?這個問題,怕是需要景區咬牙跺腳下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