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一代宗師李苦禪存世作品約六千件,贗品達九成以上





據李苦禪之子李燕介紹,李苦禪各種作品存世量約有5000件至6000件左右。其中李苦禪紀念館收藏有400餘幅作品,李苦禪藝術館收藏了130餘幅;中國美術館、煙臺博物館、遼寧博物館、深圳博物館等也保存了部分精品之作。在藝術品市場上,李苦禪作品也飽受贗品襲擾。



李苦禪創作的篇幅最大的大寫意花鳥畫《盛夏圖》(1981年作),縱368、橫580釐米 李苦禪紀念館藏

據李燕透露,1976年到1982年上半年是李苦禪一生繪畫創作的黃金時期,目前,市場上仿造這個時期的贗品也最多,尤其以“大黑鳥”為題材的有九成以上系贗品。李燕強調,李苦禪丈二以上的鉅作並不多,如果有人說擁有幾張丈二或上百平方米的作品,絕對是無稽之談。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改名英,字勵公,山東高唐人,中國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人民美術教育家。其擅長大寫意花鳥畫,尤擅畫鷹,兼工書法。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他自幼深受家鄉傳統文化薰陶,堅守中國文化品格,以畢生精力在中國畫藝術中執著追求。



勁節圖軸 紙本水墨 縱二八三釐米橫四二九釐米一九八○年(庚申)李苦禪紀念館藏

李苦禪一生勤勉謙遜,展出的百餘件不同時期精品力作可為明證;與藝壇宗師齊白石和徐悲鴻的師友情誼,從往來信札中可見一斑;始終如一的問學問道精神,使得論畫手稿更顯彌足珍貴。經歷顛沛流離依然保存完好的學生作品,去世前幾小時的書法日課習作,以及不勝枚舉的體現李苦禪高逸風骨的作品、實物等,都使觀者深為感動。通過不同時期作品風格的比較,充分展示出李苦禪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繼承、發展與創新,體現了李苦禪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自信。可以說,回望20世紀百年文化形態演進和藝術發展歷程,李苦禪的藝術成就與人生品格精準詮釋了中國“文化脊樑”的時代內涵。



松鷹圖 軸紙本設色 縱一四六釐米橫三一一釐米 一九七七年(丁巳)李苦禪紀念館藏

李苦禪繪畫作品亮相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時間比較早。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其作品就已進入海外拍賣市場。1990年,他的24開《花鳥冊》在佳士得拍賣會上就拍出了15.4萬元成交價。1993年在北京拍賣市場上,他的《松鷹圖》以17.05萬元成交,此後幾年,其作品成交價有較大回落。進入新世紀後,其作品價格又得以重新被髮掘。拍賣數據顯示,在2003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其作於1964年的《雙鷹》立軸以187萬元成交,首次實現了作品成交價突破百萬元關口。



漁樂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四五釐米橫三七○釐米一九八○年(庚申)李苦禪紀念館藏

七年之後的北京2010年春秋兩季大拍,正值最新一輪的收藏熱潮啟幕之時,這一年可以說是李苦禪作品在拍賣市場最為風光的年份之一。當年,李苦禪作品不僅實現了從百萬元到千萬元的作品身價升級,而且一連拍出三件破千萬元的佳作,分別為北京華辰春拍拍出的由李苦禪、黃胄、啟功、李可染等多人聯合創作的《墨林集錦卷》(成交價1232萬元)和李苦禪1978年創作的《花鳥卷》手卷(成交價1120萬元),另一件則是由北京保利秋拍中拍出的創作於1973年的《英姿颯爽》立軸(成交價1120萬元)。而此後兩年間,其作品成交價再獲更大突破——在2011年的山東天承秋季拍賣會上,其創作於1973年的《群英圖》拍出1322.5萬元;2012年的北京盛天泰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其創作的《會英圖》以諮詢價形式上拍,最終以3910萬元的成交價,創下個人作品成交價格之最。



晴雪軸 紙本設色 縱九四釐米 橫一八○釐米一九七七年(丁巳)李苦禪紀念館藏

在今年國內藝術品市場上,亦有不少李苦禪作品亮相,如在2018年1月份舉行的南京經典2017年秋拍中,一幅《蒼鷹圖》立軸拍出356.5萬元;6月份浙江佳寶春季拍賣會上,一幅《松鷹圖》軸以207萬元成交。



江南景物軸 紙本設色 縱九八釐米 橫一八○釐米一九八○年(庚申)李苦禪紀念館藏

近代中國是新舊文化劇烈震盪的時代,苦禪先生在這個時代中砥礪前行,脫穎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抒寫了“一洗萬古凡羽空”的雄鷹意象,在宏觀的歷史維度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最終成長為一代宗師。



群魚圖軸 紙本設色縱六九釐米 橫一三七寬釐米一九八一年(辛酉)李苦禪紀念館藏

早在1928年齊白石先生就曾預言“苦禪仁弟畫筆及思想將起餘輩,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1950年又題稱“雪個先生(即八大山人)無此超縱,白石老人無此肝膽”;徐悲鴻先生則題“天趣洋溢”、“活色生香”以為稱許。前輩高論,足以激勵後學砥礪奮發,勇攀藝術高峰。



遠瞻山河壯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三八釐米 橫六八釐米一九八二年(壬戌)李苦禪紀念館藏



三隻魚鷹 1964年(甲辰) 139×70



展翼鸕鷀軸 紙本水墨 縱八五釐米 橫五七釐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九八三年題)李苦禪紀念館藏



三蟹圖軸 紙本水墨 縱九○釐米 橫三二釐米一九三七年(丁丑)李苦禪紀念館藏



錦雞 紙本縱 62 釐米 橫49 釐米1955 年(乙未)李苦禪紀念館藏



溟魚圖託片 紙本水墨 縱六九釐米 橫四九釐米一九八一年(辛酉)李苦禪紀念館藏



綠雨軸 紙本設色 縱九七釐米 橫四五釐米一九七九年(己未)李苦禪紀念館藏



蒲扇西瓜託片 紙本水墨 縱二四釐米 橫三四釐米一九六四年(甲辰)李苦禪紀念館藏



白藕雞頭米 紙本水墨 縱二三釐米 橫三四釐米一九六四年(甲辰)李苦禪紀念館藏



白薯託片 紙本水墨 縱二三釐米 橫三四釐米一九六四年(甲辰)李苦禪紀念館藏



託片 紙本水墨 縱二三釐米 橫三四釐米一九六四年(甲辰)李苦禪紀念館藏



大吉圖託片 紙本設色 縱六八釐米 橫六八釐米一九八○年(庚申)李苦禪紀念館藏



遠瞻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三八釐米 橫六九釐米一九八一年(辛酉)李苦禪紀念館藏



竹坪野禽圖軸 紙本設色 縱八三釐米 橫五○釐米一九七八年(戊午)李苦禪紀念館藏



松鷹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一八釐米 橫五三釐米一九七八年(戊午)李苦禪紀念館藏



育雛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一二釐米 橫九六釐米一九八一年(辛酉)李苦禪紀念館藏



松鷺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六八釐米 橫八五釐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李苦禪紀念館藏



白梅水仙白菜託片 紙本設色 縱六九釐米 橫四七釐米二十世紀六十年 代李苦禪紀念館藏



紅荷棲翠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七九釐米 橫六九釐米一九七七年(丁巳)李苦禪紀念館藏



雨後初晴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七八釐米 橫九五釐米一九八○年(庚申)李苦禪紀念館藏



斗室苦吟軸 紙本水墨 縱七九釐米 橫四九釐米一九八三年(癸亥)李苦禪紀念館藏



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範垂人間軸 紙本水墨 縱一七七釐米 橫八七釐米一九八三年(癸亥)李苦禪紀念館藏

換個角度欣賞更精彩:



手卷 紙本水墨 縱三○釐米 橫二三六釐米一九七八年(戊午)李苦禪紀念館藏

李苦禪保存下來的學生作品

李苦禪經歷劫難,但仍保存了1931年杭州藝專學生的繪畫作業15件。上面有的保留了學生名字,還有當年杭州藝專的印章,是殊為珍貴的史料。



飛禽



黃朝基作鴛鴦



錦雞



三隻秧雞



任開鈞作群鷺



文韶作黑鳥



四鳥圖


孫功炎作鴛鴦

溫馨提示:文章來源於藝週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為學習分享,不作商用,轉載請註明來源。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藝術箴言

我始終認為,浮躁是收藏之大忌。一個真正的收藏鑑賞家,審視古物的眼神是清澈的,心態是極為平和的。有人曾作過一個統計,大收藏家、文博專家平均壽命要比常人高出10至20歲。這恐怕是得益於他們與世無爭的超脫心態、甘心恬淡、棲志浮雲的境界,以及接受古物鑑賞中那種常人很難領略的審美情趣,心靈愉悅的原因吧。收藏,應該是擁有,而不是簡單的佔有;收藏是對美的發掘,而不是對物的擄掠;能夠感受和體味古物深厚歷史文化內在美的本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

——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