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劉讀書坊,今天給大家談談如何更好提升閱讀速度以及如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
經常在社群裡看到很多小夥伴拋出的關於閱讀的問題題:讀了不少書,但是一合上書就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書裡講了什麼?覺得沒什麼收穫,甚至懷疑讀書到底有沒有意義?讀書速度很慢,總是忍不住一字一句的讀,一週乃至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
其實,這些問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解決的。想要真正通過閱讀有所收穫,必須得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而且要相信自己的大腦,並且要學會一些閱讀小技巧。
1、想提升閱讀速度,從改變“窮人思維”開始
很多小夥伴讀書很慢,總是習慣一字一句的讀,有時候讀完這一句還會回過頭去看前面幾句講了什麼,生怕漏掉了什麼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窮人思維”,什麼都想要抓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其實,很多書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只有20%,只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以及能夠出版,作者擴充了許多輔助性的信息進去。
那作為讀者,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抓出這20%最有價值的內容,為自己所用。而不是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不重要的人名、案例、實驗等內容上。
所以如果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就應該放棄“窮人思維”,等你讀的書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書其實完全沒必要浪費自己太多的時間去進行閱讀。
另外想提升閱讀速度,就必須放棄在心裡默讀的習慣。往往我們讀的慢,都是被心裡那個默唸的聲音給拖慢的。
其實我們的眼睛是很發達的,就像我們看一幅畫一樣,能夠迅速抓出其中的重點。看文字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一次看一句話或者一行字,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閱讀也可以像看一幅畫一樣,直接把接收到的信息傳送到大腦進行解讀。
但往往我們習慣了默讀,閱讀就變成了從眼睛、到耳朵、再到大腦的過程,信息解讀的速度自然會變慢。
想要去掉默讀,可以嘗試用“指讀”的方式來輔助閱讀。就是用你的手指迅速的在文字上劃過,眼睛跟隨手指快速移動。當然你也可以用筆或者其他東西來代替手指。
一旦我們習慣了這種方法,閱讀速度就會變的快起來。不要擔心會遺漏什麼重要的信息,你要相信,我們花三個小時把書讀兩遍,遠遠比花三個小時還沒把書讀完一遍來的效果好。
2、不帶問題的閱讀就是耍流氓
很多人讀書,都是拿到一本書,拆封,然後翻開第一頁,從頭讀到尾。
讀完了之後,感覺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至少應該瞭解一下閱讀的正確順序。
首先,拿到一本書,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封皮、腰封和出版信息頁。
看看出版社寫了什麼樣的推薦語,有沒有太浮誇。看看書背面的推薦人都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如果是暢銷書,還要看下這些推薦人你是否聽過他們的名字?如果沒有的話,那這本書多半不怎麼樣。另外還要再看看出版信息頁的版次,一般再版多次的書,多半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我們的時間本就很有限,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留給那些值得閱讀的書籍。
其次,我們可以重點看序言和目錄,如果有後記的話,也可以看一看。
通過閱讀序言和目錄,我們大致就能夠了解整本書的組織構架,以及作者在書中解決了什麼問題?
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和書籍的情況,列出自己感興趣並且想從書中獲得答案的問題。
一旦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大腦就會自動尋找相關的答案,因為大腦喜歡確定性。
最後,你還可以先去查一下作者的相關信息,在豆瓣上看一看相關的書評,然後再開始閱讀。
當然這一步看個人的喜好,因為有時候我們看了他人的解讀之後,容易對書失去自己的判斷。
當然我們最好把自己提出的問題,清楚的寫在紙上,當我們把書讀完了之後,要把我們從中找到的答案寫上去。
而不要停留在只提了問題,沒有蒐集答案的階段。一旦我們有了答案,就可以用這些答案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3、讀書不僅僅是輸入的過程,更要注重輸出的價值
很多人讀了書之後,也不做筆記,也不會一些書評和讀後感之類的,就只是讀過了而已。
其實輸入和輸出,就像我們的身體要新陳代謝、能量要循環一樣。如果我們吃了太多的食物而沒有進行消化和排出,身體裡就會堆積很多的毒素,我們整個的新陳代謝系統就會出問題。
如果我們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把書中的內容消化吸收掉,並且沒有輸出有價值的內容,不僅會引發內在的混亂和自我懷疑,久而久之,還會喪失對閱讀的興趣。
所以除了要帶著問題去閱讀以外,我們還應該有輸出。通常讀完一本書之後,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法來進行輸出:
做筆記。
寫讀後感。讀完一本書,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可以寫自己讀完書之後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有了什麼樣的改變,或者也可以寫自己打算怎麼做。
寫書評。書評的要求相對來說會高一點,需要簡單介紹作者和書籍的內容,並且對書籍進行相應的評價,比如這本書哪裡講的比較好,哪裡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寫完之後,你也可以把它發表到豆瓣上,給其他想讀這本書的小夥伴提供參考價值。
寫拆書稿或聽書稿。如果你想吃透一本書,那寫拆書稿或者聽書稿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拆書稿,就是讀完一本書之後,把它用自己的語言,拆寫成7~10篇左右的文章,這裡需要注意不能有個人評價和讀後感,應該尊重還原原著,讓讀者聽到書籍的核心內容,不需要解讀者加入過多對書籍的見解和感悟,拆書稿拆出的內容是為了讓讀者看後無需再買本書和看本書就可以知道本書的精華和內容。
聽書稿,就是從一本書中抓出最核心、最打動你、最能給讀者帶來價值的3-4個觀點,用自己的需要寫出一篇7000字左右的文章。這個的難度會更高一些,不僅需要闡述清楚觀點,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增量。
寫書單。當你進行了主題閱讀或者一個領域的書籍讀的多了之後,就可以輸出一篇有價值的書單。可以羅列5~10本書,每本書寫上三五百字的推薦語,就是一份不錯的主題書單了。
4、利用小打卡的方式,加入書友閱讀團隊,輕鬆養成閱讀習慣
經常會聽到一些立志本月要閱讀多少本書籍的朋友說:今天我有這事那事要處理,沒時間看書,等有時間在看吧等等之類的說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除了時間規劃沒有管理好之外,每個人都有惰性,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外力嚴於律己;
就好比我在思涵創業平臺大家都相互以小打卡的方式,把今天看書的心得或者在書中看到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寫到小打卡里,參與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而你礙於面子就會想著堅持下去,我們每週二有線上讀書薈,平臺的每一位夥伴每週都會安排書籍去看,養成每天看書15分鐘的習慣,週二上麥去讀書薈上和大家分享你本週看書的心得,不僅鍛鍊了口才、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還監督了看書的習慣,因為你不看書到上麥分享的時候就沒有內容, 也會去督促自己看書,這種方式是非常不錯的,我以前也是一位看書就犯困、甚至讀不下去、不知道從何讀起、看書也比較慢,但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在思涵創業平臺養成的習慣讓我非常受益, 非常感恩!
大家也可以嘗試多參與這樣的形式,會協助自己養成看書的習慣,還能指導適合看什麼書,該如何去看書,如果大家缺少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可以在評論區回覆“讀書”,我邀請您們加入全國書友群,我們一起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以書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