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前世今生:美國在新冠病毒面前,它們只能乖乖關門

幾十年來,洛杉磯的電影院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但是在新冠病毒流行的面前,它們只能乖乖關門,靜候未來的命運。

就算是二戰前的經濟大蕭條,只靠賣十分美一張的門票,洛杉磯的電影院都挺過來了,多少年來,洛杉磯大大小小的地震和對地產虎視眈眈的開發商都沒擊垮它們。它們見證了錄像機的崛起和淘汰,還遭受了放映「貓」的恥辱,這部電影 2019 年上映,評價極其糟糕(甚至有人說「除了狗的誕生,貓咪們沒經歷過比這更丟臉的事了」)。

Alex Theater 建於1925年

但是,新冠病毒的肆虐沉重打擊了許多洛杉磯的電影院,例如位於好萊塢星光大道的有 93 年曆史的中國劇院,它類似蘇派建築的風格是好萊塢多元化的象徵之一。

不僅洛杉磯的電影院受到了影響,全美的電影院都已經關閉了一個多月,五千多家電影院空空蕩蕩,沒有任何觀眾。要等到六月,七月,還是八月?它們只能猜想何時才能重新啟動放映機。

售票口

好萊塢依舊相信,在漆黑的影院裡和陌生人一起看電影,是一種魔法般的體驗。

「每個人都需要集體生活,這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索尼影業的主席說,「我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一點很重要,經歷新冠病毒後,人們更會意識到這一點。」

時間會證明他的話是否正確。

雖然洛杉磯的老劇院見證了電影的興盛,但是由於新冠病毒,它們現在只能安靜地等待接下來的命運。其中,有的在電影無法賺錢時轉型成了音樂廳,於是在劇烈的變動中生存了下來;有的不堪一擊,在這史無前例的考驗下瑟瑟發抖;有的不屈不撓,任何挫折都無法擋住它們的光芒。

1931 年,洛杉磯劇院(Los Angeles Theater )開業當晚舉辦了電影「城市之光」(City Lights) 的首映,在那個夜晚,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愛上了弗吉尼亞·切瑞爾飾演的失明賣花姑娘。舉辦這場首映對洛杉磯劇院來說是非常聰明的選擇,它就是要讓大眾的目光聚焦在劇院的高雅上:法國巴洛克式的建築,凡爾賽宮式的大廳,霓虹色的燈光。但是現在,它和附近的布雜藝術風格的歐菲姆劇院(The Orpheum)一樣,主要成了舉辦演唱會的地方——不過依舊零星放映一些電影。


The Orpheum

1963 年,當人們擔心電影會被電視取代時,Cinerama Dome 建成了。它有 800 個座位,26 米長的超大銀幕,完全覆蓋你的視野範圍。坐落在好萊塢中心的日落大道上,這家電影院前總是熱鬧非凡,經常舉行紅毯首映禮,尤其喜歡放映爆米花片。

Cinerama Dome

相比之下,威爾頓劇院(Wiltern Theater)的經歷曲折多了。

1931 年,名字還是 Warner Brothers Western Theater 的它向影迷們敞開了大門。以前,這兒彷彿好萊塢的明信片:克拉克蓋博和瓊·克勞馥光臨這裡參加首映禮,門口大理石地上的聚光燈幾乎要把天空打穿了個窟窿。後來,它的新主人重新給他起了「威爾頓」(Wiltern) 這個名字,來自它對面的街道「Wilshire」和「Western」(現在那裡變成了韓國城) 。改名換姓之後,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門庭沒落,華麗的室內裝修也顯得淒涼。

Warner Brothers Western Theater

70 年代,威爾頓劇院兩次面臨被拆除的危險,80 年代翻新後到現在,主要舉辦獨立搖滾樂隊的演出,麥當娜也在此演出過。

The Wiltern Theater

早已失去往日榮光的巔峰劇院(Crest Theatre, 從前被稱作偉大的巔峰劇院)陰魂不散地坐落在韋斯特伍德街區,彷彿黑色電影裡的場景,半生不死地等待有人來將時光倒流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在 2018 年買下了這座 79 歲的劇院,資金來自 Susan Bay Nimoy 用來紀念她丈夫 Leonard Nimoy 的基金(兩人是「星際迷航」的演員),預期在 2022 年重新開放劇院,轉型成一個表演藝術空間。

位於日落大道上的蘿西劇院(The Roxy Theatre)用了一條標語「Touch-A, Touch-A, Touch Me」(碰我,碰我,快來碰我) ,來自歌舞片「洛基恐怖秀」裡充滿挑釁意味的臺詞,在新冠時期,俱樂部把它改寫成了「Don’t Touch-A, Touch-A, Touch Me」(別別別,千萬別碰我)。

The Roxy

類似的劇院標語還有「No Close Encounters of Any Kind」(禁止任何類型的接觸,來自斯皮爾格的電影「第三類接觸」),還有「We’re Gonna Need a Bigger Boat」(我們需要一艘更大的船,來自電影「大白鯊」)。

2007 年,昆汀從推土機的爪牙下拯救了比弗利影院。被昆汀買下後,這個擁有兩百多個座位的影院成了電影愛好者的聖地,時常重映經典,也偶爾上映新片。最近,它重映了 1993 年為芭芭拉·斯坦威克量身打造的電影「閻將軍的苦茶」(雖然當時電影票房慘敗,但近來收穫了批評家的讚譽) 。去年夏天,這個電影院上映了昆汀自己導演的「好萊塢往事」,連續 55 場都售罄了。

New Beverly Cinema

這些時光穿梭機般的劇院還包括費爾法克斯影院(Fairfax Theater)。從前,它擁有 163 個沙發座位,經常放映默片。關閉兩年後,它於去年 12 月重新開業了。

The Fairfax Cinema

音樂廳影院(Music Hall)專門放映外國電影和紀錄片,它於 1937 年開放,在去年換了主人。

The Music Hall

海華絲劇院(Hayworth Theatre)的標語寫著「Darlings we miss you」(親愛的觀眾,我們很想你) 。我們也很想念你,海華絲劇院。它長達幾十年的影院生涯在 1985 年結束了,當時主要上映經典電影。當時的劇院所有者Tom Cooper對洛杉磯時報說:「電視也開始播放老電影,它殺死了電影院。」海華絲劇院的名字來源於麗塔·海華絲(Rita Hayworth,美國紅極一時的性感偶像),可福音教會也在這舉辦過活動。最近,它變成了一家喜劇俱樂部。

The Hayworth Theater

還有洛杉磯宏偉的巨蛋劇院——TCL Imax 中國劇院(這個無聊的劇院名來自與中國的電子科技集團,TCL集團的品牌協議),因為好萊塢傳奇明星的手印保存在這裡,遊客經常把它門前堵得水洩不通。

1927 年,這個擁有 932 個座位的中國劇院首映了塞西爾·德米爾的史詩電影「萬王之王」,它現在依舊是好萊塢最著名的首映禮舉行地,也是每次「星球大戰」續集上映時粉絲們露營地,甚至「速度與激情7」上映時,還開來多輛賽車,僱穿著比基尼的模特在車頂跳舞。

The TCL Chinese

九十多年來,這些老劇院放映的電影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啟迪和靈感,相信不久的未來,它們會再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