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劉伯承元帥出生於1892年的四川開縣,從小就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劉伯承,深知封建政府的落後無能。在19歲那年受辛亥革命的感召,毅然選擇參加革命軍,追隨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劉伯承元帥在參加反帝革命運動後,有哪奇聞軼事呢,小學課本,又為何稱呼劉伯承為“軍神”?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劉伯承元帥的故事。
反封建的勇士
清末,清政府疲於征戰,國庫告急,為此決定將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百姓聽聞此消息後群情激奮,為了保護自己,歷經千難萬險所修築的鐵路,四川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地保路運動。
此時19歲的劉伯承,在四川老家聽聞清政府賣國求榮的行為,怒不可遏,早年的苦難生活,讓劉伯承看清了封建政府的本質,在上學時他就曾說過一段非常豪氣的話:“家鄉的父老,苦於封建政府多年的壓迫,我誓要與封建政府一刀兩斷,拯救百姓於水火”。
保路運動很快演變成了辛亥革命,劉伯承認為辛亥革命是一個能拯救黎明百姓的革命活動,於是加入了其中,成了革命軍。辛亥革命雖然成功的趕走了中國的封建政府,但卻贏來的不是民主而是袁皇帝。
劉伯承元帥的回憶錄記載“1915年,袁世凱復闢,受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南方各個省的軍閥們相繼加入討袁之役中,我也回到四川加入其中。”劉伯承元帥反封建的精神由此可見。
領導起義,卻受重傷
回到四川的劉伯承,在家鄉拉起了一支400人的隊伍,被命名為“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組建好軍隊的劉伯承,很快就接到了命令。護國軍總隊要求劉伯承配合川南的護國軍作戰,去涪陵地區全力阻擊敵軍的進攻。
劉伯承元帥在涪陵地區的戰鬥計劃如下“第四支隊,全面化整為零,在涪陵和敵人打游擊。”游擊戰的成果很顯著,不僅成功阻礙了敵軍的增援,還將涪陵巡邏隊全隊俘獲。
1916年3月,劉伯承接到了攻打豐都縣城的任務,這個任務對於僅有400多人,並且缺乏攻城器械的劉伯承來說,屬實有些難度。15日,劉伯承大軍來到距離豐都縣城15裡的一個村子,計劃著怎樣攻取縣城。
在部署作戰計劃的時候,劉伯承接到一條情報,敵軍的增援部隊正在向豐都靠攏,劉伯承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部隊可以先打掉援軍,之後冒充敵支援部隊混入城中。於是劉伯承在軍中找來幾個豐都人做探子,將援軍騙入包圍圈。
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劉伯承的部隊在打掉援軍後,向豐都進發。大軍進入豐都城後,直奔城中警備隊,殲滅了200多人。守城的敵軍瘋狂的向城內開火,許多戰士倒下了,劉伯承親自上前指揮,他看見一個士兵掉了隊,暴露在敵人的火力範圍內,剛想去叫住這個士兵,就被子彈打穿了右眼骨和太陽穴交界的地方。
戰士們見劉伯承倒在血泊之中,紛紛衝上前去搶救他,幾個戰士輪流將劉伯承抬出了豐都城。在撤離豐都的路上,劉伯承醒了,他對戰士說“兄弟們,我們四川有句俗話,叫虎死不倒威,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我們已經完成了阻敵任務,大家要振作。”
打了敗仗的士兵們,聽見身受重傷的長官如此說話,不由得心生敬佩。有幾個士兵帶頭在軍中高喊“誓討袁賊”,很快全軍的將士也跟著一起喊,劉伯承的部隊很快就恢復了士氣。
苦忍72刀
劉伯承的傷勢越發嚴重,義軍的指揮工作只好放一段落。為了儘快能治好傷勢,劉伯承在川渝兩地開始尋找醫生。但奈何袁世凱下過禁令,當地的醫院不敢隨意接待受槍傷的病人。劉伯承只好去了重慶一家由德國人開的診所,尋求幫助。
這個德國醫生叫沃克,是一名軍醫,最擅長的就是做外科手術了,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不能聽見病人大呼小叫,尤其是做眼科手術的時候。當沃克初次見到劉伯承時,他心中就在想,這個病人能接受得了給眼睛做手術嘛。
但讓沃克沒想到的是,劉伯承不光能接受,還對他說不要打麻藥。這讓沃克感到非常驚訝,他對劉伯承說“這個可是在眼睛上割腐肉,非常疼的。”但劉伯承卻說“打麻藥怕傷到腦部,我還要帶兵打扎,沒腦子可不行。”
在劉伯承一再的堅持下,手術開始。沃克醫生一刀一刀地割掉劉伯承眼中的腐肉,劉伯承卻不動聲色地端坐了竟3個小時。手術完畢,“一共割了72刀,劉伯承說道。”沃克醫生汗流浹背,驚恐的問道:“你一直在數嗎?”劉伯承很淡然地說,“是的”。沃克從醫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對劉伯承說“你真是個好漢,是個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