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简称《军官服役条例》),标志着经过5年时间酝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早在战争时期,我军就曾3次酝酿筹划军衔制度,均因客观因素终止,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又被提上日程。而这一等,又是近5年时间。
1955年授衔仪式现场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 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
其中包括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元帅和将军命令的公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内容已完全落到实处。
此次军官军衔评定的主要从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五个方面进行,耗时之长,牵涉面之广,也是历史仅有。
我军主导,苏联顾问参与协作制定军衔方案
早在1950年9月4日,中央军委就设立了与三总部职能平行的总干部管理部,统一领导全军的干部管理工作,由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任部长,赖传珠、徐立清任副部长。
徐立清
该部下设3个局和5个处,其中就有管理全军军衔和奖励工作的专门机构军阶奖励处。这标志着我军正式开始研究、筹划军衔制的问题。
9月13日,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管理部成立的祝贺大会上提出:"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制度必须建立","应尽量争取明年在服装上便能把阶级表明出来","阶级在指挥作战时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联合作战时便更重要了。"
朱老总和彭老总在授衔仪式上
在那个时候,中苏关系还没那么紧张,鉴于苏联军事政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毛主席特意强调:"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学到手,建设我军成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革命军队。"
在这一学习浪潮下,军衔制度的设计研究,也参照苏联当时现有的军衔制度,甚至在之后的一定时期里,我方人员还特意和苏联顾问一起商讨拟定中方军衔制度方案。
当然,与苏方顾问一起商讨,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苏方顾问对他们的军衔制度很了解,我方人员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苏联军衔制定的相关情况。
授衔仪式现场
坏处在于,一旦我方出现让苏联感到不舒服的设置时,他们就会严加阻挠。比如说,当时我方总干部部认为,应该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立一个"准将",避免较弱的军长和副师长都合并为少将一级,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比较大。
但是苏方为了让我军军衔与其对等,特别是不能超过他们,坚决不设立"准将"军衔。为此,莫斯科还特意发来电报,表明态度。
授衔仪式现场
经过中央谨慎研究决定,最终取消了"准将"这一级的设置。但是在之后的方案修改中,总干部部以第一个军衔方案为基础,参考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军衔制度,并结合我军的具体情况,最终在少将与上校之间增设了一个"大校"军衔,以替代过去中方曾想设置的 "准将"军衔。
这一军衔的设定,让苏联顾问再没话说,基本上满足了几方面的需要,同时,军衔设置里面也就多了"大将"、"大校"、"大尉"。随后,我方人员对方案又经过多次优化,慢慢形成了1955年授衔时的样子。
军衔制度方案制定,有外军军事顾问参与,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坚持原则,是我军军衔制度设定的一个特色之一。
理智胜过感情,合理设置女军官数量
授衔仪式上唯一的女将军李贞
在部队中,有男兵,也有女兵。在女军官的授衔问题上,苏联顾问提出:"妇女干部不宜大量留在军队工作,留军队工作者应与男子同样要求,并能随时奉令调动,否则不授予军衔。"
我方一些制定政策的同志也强调:"妇女同志由于生理、生育等方面的原因,难以适应正规化现代化军队的严格要求。"
在授衔前,大批长期以来一直在军队工作的女同志,被转业到地方工作,或到地方院校学习,有的则直接复员处理,这让她们中的许多人想不通。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这些女军人同男军人一起趴冰卧雪,并肩战斗,丝毫不比男同志差。
授衔仪式现场
但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我军能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中,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根据统计,1955年授衔时全军女军人仅有近1万人,授衔的只有4665人,到1965年撤销军衔制时,累计授予、晋升校级军衔的也就数百人。这里面,有不少女校官都是开国将帅的革命伴侣。
如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授予了大校,许世友上将的夫人田普、徐海东大将的夫人周东屏等授予了上校,等等。授予校官的女军官,一方面参加革命时间早、功绩大,另一方面都与开国将帅们结成了革命伴侣。
谭政和王长德夫妇
博采众长,与其他国家有同有异,旗帜鲜明
另一个特色就是我军博采众长,取精华去糟粕,制定符合我军的军衔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在纵向上既与中国近代历史上实行的几次军衔制不同,在横向上也与世界军衔制中的"西方型"、"东方型"等几种类型有所区别,可谓独树一帜。比如说:
王长德
与旧中国的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多设"元帅"这一等这一级,在将、校、尉官中多设"大将"、"大校"、"大尉"这一级,虽然在理论上少设"准尉"这一等这一级,但在实际中却把"准尉"当作临时军衔来应用,兵则少设一级。
与世界其他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尽管主要参照东方的苏联军衔制,但元帅比他们少设"军兵种主帅",校官比他们多设"大校"一级。
与朝鲜的军衔制很相似,但元帅也少设"次帅"这一级,军士少设"特务大士"这一级,兵则少设两级。
与"西方型"的美国军衔制相比,多设"大元帅"这一级,"元帅"与"五星上将"相当,但叫法不同,在将、校、尉官中多设"大将"、"大校"、"大尉"这一级,少设"准将"这一级,虽然在理论上少设"准尉"这一等这一级,但在实际中却有"准尉",兵则少设一级。
总之,中国军衔独树一帜,既结合中国军队实际情况,达到了军衔制度应该有的作用,又合理地设置军衔衔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迈入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行列,从此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壮大,跻身世界军事强国。
文/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