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塑造的中國新鄉村人物寫實畫


郭文松的作品以反映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為主調。筆墨緘默沉穩,厚重結實,以其堅實的造型能力和人物神情入微的寫實畫風,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外在形態和內涵精神的統一,體現其駕馭筆墨的超凡能力,每一個觀賞者在其作品前都能產生強烈共鳴。



郭文松:1950年生,河南洛陽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6--1988年就學於西安美術學院,師從劉文西、石景昭教授,清華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修班導師,原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顧問),北京國風書畫普教學會副會長,近年來有近20餘幅作品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二幅獲全國最高獎。



2010年12月作品《疙瘩嶺的守望》入選中國美協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1年4月作品《農家日子節節高》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

2012年4月《農閒時節》入選中國美協錦繡中原全國中國畫展;

2012年作品《覓》和作品《清白賦》入選中國美協八荒通神哈爾濱中國畫雙年展;



2012年8月《曾記當年春耕時》入選中國美協翰墨心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12年1月《老宅門》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畫展;

2012年12月《故鄉的雲》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學術展;

2013年9月《月是故鄉明》入選中國畫學會《綠色和諧第四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3年10月《清韻之二》入選中國美協《慶花博紀念惲南田380週年全國花鳥畫作品展》;



2014年8月《清韻之三》入選中國美協《金陵文脈--全國中國畫展》;

2014年4月《惜別一》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四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2014年9月《惜別》入選中國美協《翰墨齊魯首屆全國花鳥畫展》;

2016年《童年記憶》入選中國美協《丹青揚州》全國畫展;

2016年《悠悠歲月》入選中國美協《翰墨青州》全國畫展;



2016年12月,《尋尋覓覓》參加中國美協《工在當代》第十屆全國工筆畫展獲最高獎(入會資格),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7年《馨.家園》參加中國美協《慶祝香港迴歸20週年》全國美展獲最高獎(入會資格),並於2017年6月23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7年4月《尋尋覓覓之二》參加中國美協《悲鴻精神》全國畫展。



所謂的“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就是說越是熟悉的東西越難畫,可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人對生活的領悟能力,只要心細一點兒再細一點兒,總能看出其中的神韻來。郭文松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為了畫出神韻而常年紮根在基層的畫家。



郭文松先生1950年出生在豫西一個貧窮的山區裡。父親愛好畫畫,聰穎的郭文松繼承了父親對美的鑑賞能力,自小便對繪畫和音樂表現出了超常的天份。在農村這個大環境中,他耳濡目染了真實的農村生活。



大學畢業後,更是每年把大把的時間用在跟農民的交流中:秋收了就到地裡去;收麥了就到麥場上;下雪了就到溝邊農戶家坐坐;夏天,可以和光著脊樑的老農們聊天;冬天可以和圍著頭巾的大娘們嘮嗑。



這些都為他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日久,集了很多創作素材,於是出現了《柿子紅了》、《窯魂》、《山那邊》、《又一年》、《豫西老農》、《三彩人生》等一幅幅撥動心絃、受到社會認可的鄉村人物寫實畫。



郭文松從他年幼時,就喜歡音樂、美術。十六、七歲時趕上“文革”時代,在村大隊搞“紅化”,幾十平方米的毛主席肖像,畫在農家牆壁上,就一個人搞定。後來,成為國家專業美術幹部。



1986年創作的國畫《路》,參加全國六大古都中國畫展,南京日報、洛陽日報均撰文載譽報道,並做了人物專訪。這也是郭先生最為驕傲的人生經歷之一。同年,他走進了西安美術學院學習深造,在諸位前輩導師的精心指導下,他領悟到搞藝術並非那麼簡單。



於是堅定信念要從頭開始,素描、色彩、人體等等,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把基本功打得更加紮實。幾年下來,他的作畫風格逐漸形成了國畫人物寫實,走向了專業人物畫創作的道路。



大學畢業後,郭文松回到故鄉,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悟付諸筆端,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樸實的勞動人民形象。郭文松的人生經歷並不複雜,似乎一直“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但正是在這條中原鄉間小路上,讓大家看到了一幅幅中國新鄉村“清明上河圖”。



郭文松先生的中國新鄉村人物寫實畫,就反映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農村最根本的現實,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那些間接為祖國做出貢獻的老人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