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抬头纹”的增多,对隋炀帝杨广的看法逐步改观

学生时代感觉杨广就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昏君。

通过历史教科书和影视剧得知隋炀帝杨广荒淫残暴——非礼小妈(陈夫人与宣华夫人),弑父篡位,屠杀兄弟子侄,残害忠良,穷奢极欲——三下扬州,一游河右,两巡塞北,三至涿郡,好大喜功——为方便南巡修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三征高句丽。

把好端端的大隋王朝整得乌烟瘴气,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广大人民不堪压迫纷纷揭竿而起,隋炀帝杨广最终也落得了身死国灭的可耻下场。

成年以后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对隋唐历史的了解更加多方面,终日为了生计所奔波对事物的看待也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发现自己以前对隋炀帝杨广的看法有些肤浅了。

隋炀帝杨广的“一揽子工程”,绝不只是为满足个人的私欲。

纵观中国历史为了皇城中这把龙椅,上演了多少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的人间惨剧。客观的讲这也是他们生在帝王之家的一种悲哀,隋炀帝杨广亦然啊!大一统的隋朝虽然结束了自魏晋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分裂局面,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外有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虎视眈眈,内有关陇贵族集团势力强大,帝国各地区门阀分裂势力蠢蠢欲动。

隋炀帝杨广修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交通,加强帝国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便于江南钱粮北运,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营建东都,将国都从偏居西北一隅粮食供应困难的长安迁至地处中原腹心,京杭大运河中心节点,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洛阳。年年出巡四方武力威慑各路英豪,使之不敢生出谋逆之心。凡此种种,从长远看无不都是对巩固隋朝统治大有益处的!


至于被后世人诟病之深的三征高句丽,我个人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

历史中不单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也都坚持对高句丽用兵。为何高句丽如此被隋唐皇帝所“垂青”?那是因为高句丽的确有不凡之处啊!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扶余人于公元前1世纪所建立的国家(与某宇宙第一大国那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经过六百多年的励精图治那个当初在鸭绿江畔的蕞尔小国,到公元六,七世纪时已经发展为东亚地区综合实力仅次于中原王朝的第二大中央集权制帝国。唐太宗曾感叹“高句丽不除,日后必成大患”。高句丽也很对得起太宗皇帝的评价,在对隋唐的战争中胜多败少,那当真是打不死的“小强”,直到公元668年高句丽发生内乱,才被唐高宗李治所灭。

个人认为隋炀帝杨广治国最大的失误就是“步子迈的太大,扯坏了蛋”,酿成了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大起义。此时的隋炀帝杨广又丧失了应对复杂局面的魄力,躲在深宫之中静等末日的到来。而最终大表哥家夺了表弟家的基业(李渊与杨广的母亲同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女儿),如果不往表弟身上狠狠的泼一泼“脏水”,表哥一脉的皇位坐着也不大踏实啊!这大概也就能解释为何隋炀帝杨广在史书中如此不堪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