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最簡單的事》VS《價值》

最近張磊的《價值》刷屏。恰巧邱國鷺的《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以下簡稱“《簡單》”)也出了更新版。對比這兩本投資屆大佬的作品,從中可以發現很有意思的點。

在博主看來,雖然都推崇長期主義、篤信價值投資,但兩本書傳達的投資理念還是有所不同:

第一,《簡單》淡化人,《價值》凸顯人。《簡單》提及投資的標準之一是“如果我都能當這家企業的CEO”。這個延續了巴菲特“傻子都能管”的公司就是好公司的理念。而《價值》稱,“對於投資人來說,看人是在做最大的風控,……只要把人選對了,風險自然就小了。……實踐證明,很多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則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第二,《簡單》強調“門檻”,《價值》關注“成長”。《簡單》認為,投資寧要有門檻的低增長,不要沒門檻的高增長。原因在於,高門檻行業,新進入者難存活,因此行業供給受限,競爭有序,有利於企業盈利增長。而低門檻行業,行業供給增長快,無序競爭,誰也賺不到錢。於《價值》而言,企業現有的任何優勢都可能被顛覆,而技術創新也是有周期的。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創造長期價值。

第三,《簡單》是觀戰的“弱勢思維”,《價值》是參戰的“強勢思維”。

《簡單》認為,成長是未來的,難預測。因此投資要“勝而後求戰,不要戰而後求勝”。百舸爭流的行業,增長再快也很難找投資標的,不妨等待行業“內戰”結束,贏家產生後再做投資。如此,投資只是在“月朗星稀”的夜空數月亮,簡單而“無趣”。

於《價值》而言,預測既不易,那就把它創造出來好了。“一家公司的價值成長曲線可能是每股股價從100元到120元,再到150元。發現價值就是在股價50元的時候,就去發現它、購買它。但更好的做法可能是在某個階段切入,然後與創業者一起,改變它的生長空間和增長曲線,讓它的價值能夠從新的角度來衡量,從100元增長到200元、500元……”因此,投資中與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企業家肝膽相照、甘苦偕行更令人激動和期待。

總結來看,《簡單》推崇的投資邏輯是: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發揮自己的優勢,買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邊際,注重定價權,人棄我取,在勝負已分的行業裡找贏家;《價值》推崇的投資邏輯是:think big think long,在企業擁抱創新和變化的時候加入並全程陪伴,在此過程中不僅發現價值,而且創造價值。

這是一二級市場投資的邏輯差異,也是兩人投資理念的差異。

投資的世界就像是盲人摸象。摸到了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站的位置(負債屬性),身高、臂長等自身稟賦(一個急脾氣的人,“延遲滿足”式的價值投資顯然不適合。畢竟很強調選時的林奇的平均持股時間也超過4年)及象的發育狀況(正如《簡單》裡說的,選騎師、選馬還是選賽道,要看公司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所以投資理念無所謂好壞,關鍵看是否適合及長期堅持。世界上每個成功的投資家都是長期堅持一種方法,而那些不斷變幻投資方法的人最終大多一事無成。

後面陸續對比分析下國內外知名大佬的(股、債)投資理念異同。如果大家特別有興趣看誰跟誰PK,歡迎後臺留言,我們一起學習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