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是和顏悅色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對我們和顏悅色,但我們自己卻很難做到時時對人和顏悅色。

和顏悅色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更是一個人的修養。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修養自己和顏悅色的品格。

第一,對陌生人和顏悅色。

是否對陌生人和顏悅色,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

讓我們對世界溫柔以待

有修養的人隨時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而無修養的人只要稍微惹惱了他,他就會大發雷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從對陌生人的態度,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素養?

高贊回答是:因為陌生人是利益不相關者,而人們對待利益相關者靠的是情商和智商,而對待利益不相關者靠的是素質和教養。

在一輛地鐵上,一個農民工和一個白領上了車。

白領見農民工一身髒兮兮的,於是叫道:這麼髒,走遠些!農民工也搭車,自己走路不行啊?

白領找了一個座位坐下,身邊還有一個座位,那農民工卻只站在車門口,沒有去就座。

因此,一個人與陌生人的態度,就能反映出這個人素質的高低。

所以,我們要提高我們的修養,就要首先學會對陌生人和顏悅色。

第二,對親人和顏悅色。

有的人對陌生人總是彬彬有禮,對周圍熟人也是一副好脾氣,但對自己最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孩子、愛人,卻從來沒有好臉色。

有一位婦女,他聽丈夫的朋友和同事都誇他丈夫脾氣是如何如何的好,但她始終想不通,他怎麼在家裡就從來沒有好脾氣呢?

還有的人喜歡對父母呼來喝去,父母由於耳目不太靈光,往往就會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還有的父母有氣就向孩子發火,這就可能導致在他們老了的時候,孩子向他們發火。

人們之所以喜歡向親人發火,主要就是因為向親人發火之後,不會有什麼損害,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有人說,向親人發脾氣是本能,克服本能,對親人和顏悅色,則是本事。

誠然如此。

所以,當我們發現我們時常向自己的親人發脾氣時,我們則要想想:我們是不是該控制自己了?我們是否也應該對親人和顏悅色些?

第三,對下屬和顏悅色。

我們在上司面前總是膽戰心驚,敢怒不敢言。

但面對下屬,就忘乎所以,把他們罵個狗血噴頭。

許多下屬不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這份工作的話,早就辭職不幹了。

如果我們有修養的話,那麼,我們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對下屬,我們都能平等相待,跟他們說話都能和顏悅色。

騰訊的管理層就做得非常好,他們幾乎從來不直接批評人,就算有人要離職,也是客客氣氣地恭送他。

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則十分喜歡罵人,他們還美其名曰:為你好。

馬雲就把前支付寶總裁邵曉鋒罵得淚目。

馬雲

邵曉鋒

當然,的確有一部分人罵人是為了下屬好。

比如阿里的Topsale賀學友被調到一個新地方拓展業務,由於遇上了困難,於是向上面抱怨。

賀學友

結果他的直接上司專門坐飛機過來罵了他一頓,然後就走了。

賀學友于是覺得上司還是很看重他的,不然,他怎麼會專門坐飛機過來罵他一頓呢?

於是他鼓足幹勁,終於克服困難,打開一片新天地。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罵人罵得那麼有藝術。

再說,和顏悅色一點又有什麼不好呢?

第四,對做得過分的人和顏悅色。

有的人的做法十分過分,但如果你仍能和顏悅色,那麼,說明你很有修養。

比如信陵君與侯贏的故事。

侯贏本來只是一個看門的小吏,但信陵君聽說他很有才能,於是親自駕著車去接他到府上作客。

信陵君為了表示他對侯贏的尊重,於是將馬車左邊的位置空著,以讓侯贏坐。

信陵君竊符救趙(劇照)

因為在古代,左邊的位置更加尊貴。

見到侯贏後,便邀請他上車。

侯贏也不客氣,就在車上左邊的位置坐了。

車走到半路,侯贏叫停車,說要去看朋友。

過分的是,他去見了朋友,就和朋友朱亥嘮嘮叨叨個不停。

這個時候,信陵君家裡正等著要開飯,座上賓客都在等著信陵君,於是街上看熱鬧的人都罵侯贏無禮。

相信這樣的事,如果是我們普通人遇上,也難免會生氣。

但信陵君是有修養的人,他耐心地等著,並且一直和顏悅色。

所以,要有修養,必須學會對做得過分的人也能和顏悅色。

第五,對冒犯你的人和顏悅色。

要對冒犯你的人和顏悅色,不僅需要修養,更需要智慧。

我們高中的歷史老師,平時講課十分溫文爾雅,但有一天有一個女生輕輕地罵了他一句,被他聽見了,他立刻就原形畢露,一邊將那個女生拉出來,又是推又是抽的,一邊你媽呀,你娘呀,老子呀,什麼粗話就出來了。

他覺得他的權威受到挑戰,於是惱羞成怒,並顯示出他低劣的素養。

當然,如果有人冒犯你,你不理睬,那樣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的話,你可能會被其他人嘲笑,你的威信就沒有了。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還需要智慧。

美國有一個有名的總統,曾經在演講時,不知是誰丟給他一張紙,上面寫著:笨蛋。

這位總統於是說:我以前只看到有人寫信只寫正文,不署名,沒想到今天卻看到有人只署名,卻不寫正文內容的。

說完之後,繼續他們的演講。

當有人冒犯我們時,我們不要歇斯底里,而是要用和顏悅色的方式反擊,這樣才能顯示出我們的修養。

第六,對不和顏悅色者和顏悅色。

如果別人向你發脾氣,你也跟著向他發脾氣,那樣算不得修養;

而如果別人和你發脾氣,你卻能向他和顏悅色,那說明你已有了一定的修養。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有名的“母老虎”,每次他發脾氣,大喊大叫時,胡適就躲到廁所裡,藉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口杯裡,把聲音弄得很響。

很快,江冬秀就氣消了,與他重歸於好。

有一對夫妻,每當吵架,丈夫就出門,回來就買了一大袋子妻子愛吃的菜,兩人於是和好如初。

他們都是有修養的人。

第七,對弱者和顏悅色。

毛主席也是個十分有脾氣的人,但他從不在農民面前發脾氣,並且總是能和農民打成一片。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看不起農村出生的人,認為他們髒。

比如上面說的那個白領,對於處於弱勢的農民工群體肆意羞辱。

又比如抖音裡有一個視頻,講的是妻子想因自己母親有胃病,想接她過來住一段時間,但丈夫覺得她是農村人,不乾淨,不答應,最後被女兒一通數落:你借錢的時候怎麼不說她是農村的……

對弱者能和顏悅色極能顯示一個人的修養,因為你向弱者發了脾氣,他們也不能把你怎麼樣。

但如果我們能對他們和顏悅色,那麼,我們就一定是有教養的人。

第八,心裡有壓力,心情不好時,對人也和顏悅色。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緒轉移。

就是說,當我們心情好時,對什麼都好,而當我們心情不好時,看什麼都不順眼。

如果是好情緒轉移還好,但如果是壞情緒轉移,則會傷害很多人。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名詞,叫“踢貓效應”,它是根據這樣一個故事來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也就是說,人有壞情緒時,就會找別人發洩,如果這時,我們還能做到對人和顏悅色,那麼我們的修養就算很高了。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和情緒。

比如,遇到壓力時,可以去打沙包、踢球或大聲喊出來等方式釋放自己的壓力。

我們如果能做到以上幾種情況下,對人和顏悅色,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了。

願所有人都有教養,都能對人和顏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