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十大難解字之四:樸

樸字在《道德經》中讀音為普,出現8次。

我們看看百度漢語相關詞條。

樸的原義:未經加工的木材

樸 [pǔ]

從木,菐聲。本義: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義樸,木素也。——《說文》既勤樸斫。——《書·梓材》。馬注:“未成器也。”樸散則為器。——《老子》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論衡·量知》

本質;本性尚素樸。——張衡《東京賦》。注:“質也。”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老子》

根據我的理解,《道德經》中的樸字,有三個意思:1,原木,未加工的木材;2,樸素;3,代指道,但需與它字連用

用第1個意思(原木)的,一般和器物相關,這樣用時往往作主語賓語。如:

第32章,樸雖小,天下莫能臣。第28章中的第二個樸,樸散則為器。

用第2個意思(樸素)的,和品質有關,一般作謂語或補語。如:

第15章,孰兮其若樸; 第19章,見素抱樸;第28章中的第1個,復歸於樸;第57章,我無慾而民自樸;

用於第3個意思(代指道)的,和其它字相連,代指道。如:

第37章中的兩個“無名之樸”。

在以上各處用法中,第32章是大家誤解最多的地方。我們看下原文。

道常無名。樸雖下,天下莫能臣。——《道德經》第32章。

很多人把這句話斷句為: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這樣的斷法,與後文第25章相矛盾,道是大,而不是小。道能照到微處,但不是道小。

這樣話的意思是這樣的:道沒有實名與它相對應。一塊原木雖小,人也們不能對它任意而為。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相當於說自然界中的某些物雖然渺小,但也有自己的特性,必須順其性而用。比如我們試圖空手按一塊木頭沉到水底,即便辦到了,也是暫時的。

這給侯王們什麼啟示呢?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什麼叫萬物將自賓呢? 就是既然木頭願意浮,你就用它來做船。人才也一樣,要根據他的特點來使用他。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是市場經濟而不是計劃經濟更能讓人才各得其所。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市場機制發現人才的過程就是無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