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保衛戰:伯禽這一仗打得有多難?

無論怎麼講,周公旦作為周武王的弟弟,被分封到魯國都是佔了別人的地盤。歷史上這種還沒打下地盤就分贓的事不多,只有周王朝這麼理直氣壯地幹過。周公旦沒有去自己的封國,他在周帝國還有重要的事要做,他未成年的侄子姬誦離不開他。他就讓他的兒子伯禽代替他去管理魯國。

對於伯禽的到來,當地人是一個什麼態度呢?《史記》次元裡,新統治者的到來好像沒有立刻引起當地人的反彈。只是過了幾年之後,淮夷和徐戎突然舉兵,趁著管蔡之亂,打到了魯國的大門口。


026

在周王朝的初建時的分封體系中,像是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全天下都是一張白紙,周國既然已經取代了商帝國,成為新的天命之子,願意在這張白紙上隨便畫出一塊給任何人,都是天經地義的。實際上,當時劃分出去的土地上不僅有居民,而且還有政權。周王朝這通操作應該讓他們有點懵圈。

和齊國的瞬間爆發的反抗運動不同,魯國接收分封給他們的那塊土地好像順利很多。是當地人對周文王姬昌的子孫有所期待呢?他們都是要面子的文明人,不會像姜尚那樣沒有底線的暴力狂。還是說他們根本就沒有來及準備,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就帶人趕到了呢?

伯禽應該還很年輕。他的優點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一旦他爹給他指令,他會不打折扣地去執行。在他出發的時候,他的父親周公旦告訴他,你要低調,不要讓那裡人感覺到你對他們構成威脅。

“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因此,伯禽在到達魯地之後,應該是一種謙卑的姿態和當地人搞好關係的。他不像雷厲風行的姜太公。伯禽一步一步穩紮穩打,花了三年時間,才把魯國安定下來,去向自己的父親周公旦彙報政績。而獲得同樣的結果齊國只花了五個月。這讓周公旦噓唏不已,早早地就預言,魯國的後代將來不會是齊國的對手。

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周公旦對魯國未來的命運很悲觀。這一方面是肯定了齊國的政令簡單易行更親民之外,同時可能也在說明一個現實,相對於齊國來說,魯國的問題要複雜的多,舊有的勢力在商王朝的時候很可能還和商王朝的勢力在利益上盤根錯節,需要謹慎地處理。這也決定了從一開始魯國就面臨比齊國更多的難題。這也是周公旦一再囑咐自己的兒子伯禽要低調的原因。

從這句話裡,我們還可以看出什麼呢?至少在周公旦的心中,他應該認定了齊國和魯國之間的衝突必然發生。這讓人感覺到在分封之初,堅定的站在同一陣線上的魯國和齊國也是同床異夢的。從那時起已經把對方當成了未來的威脅和競爭對手。周公旦看到的是情況對他們魯國來說,非常不利。

對反應有點慢、一板一眼做事情的伯禽來說,更不利的時候很快也要來了。淮夷和徐戎趁著管蔡之亂,對魯國動手了。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並興反。”

管叔和蔡叔的叛亂是針對周王室的,因為不滿周公旦攝政。一種說法是他們糾結的和周國有仇的商國、紂王的後人武庚發動了叛亂。一種說法是受了武庚的策反,和周公旦兄弟反目了。歷史上一直認為,管叔和蔡叔非常沒有大局觀,看問題也沒有高度。這是一場維持了兩三年的戰爭。趁著這個時機,淮夷和徐戎發動了對魯國的進攻。這很像是各打各的。

淮夷、徐戎和管蔡之間是否有過溝通形成聯盟呢?不是太明確。有一點是清楚的,他們看準了這次機會,目標明確地針對魯國發動了進攻。他們一直都沒有像齊地的萊人那樣,貿貿然就對周國來的殖民者發動了戰爭,他們是經過了周密的籌備的,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發難。

當管蔡發動針對周帝國的反叛時,周國本來已經自顧不暇。魯國就需要獨立面對淮夷和徐戎的進攻。這個時候就算他親爹也騰不出手來救他。伯禽發出了戰爭總動員。這意味著對於魯國來說,形勢嚴峻到這將是一場全民抗戰。

《史記》次元好像並不太願意渲染這一次淮夷和徐戎對魯國構成的威脅。好像一群準備趁火打劫的野蠻人一看有機會,就拉起架勢造反了。伯禽組織魯國人輕而易舉就滅掉了這幫不知輕重的烏合之眾。實際的情況從伯禽的動員令上可以看出來,淮夷和徐戎的大軍都已經打到城門口了,魯國亂成了一鍋粥。伯禽組織抵抗讓人感覺非常倉促。

於是伯禽率師伐之於,作肸誓,曰:“陳爾甲冑,無敢不善。無敢傷。馬牛其風,臣妾逃,勿敢越逐,敬復之。無敢寇攘,逾牆垣。魯人三郊三隧,歭爾芻茭、糗糧、楨榦,無敢不逮。我甲戌築而徵徐戎,無敢不及,有大刑。”

魯國人害怕了,人們都很惶恐。牛馬逃跑沒人管、家臣妻妾奴隸都開始逃難了,軍隊可能也有擅離職守的情況,趁火打劫的事情應該也沒少發生。沒有一點有序組織抵抗的樣子。伯禽在這個時候發佈動員令的意思是,要集中全魯國一切的力量,支援前線。魯國西、南、北三個方向不管是遠郊還是近郊,都要全面備戰,準備糧草物資,做好抗戰的準備。“我甲戌築而徵徐戎”大概的意思也是在強調,要築好防禦工事做好和敵軍打持久戰的準備。

感受一下,伯禽的戰爭動員裡似乎並沒有平叛的的信心,更像是在冒著炮火聲嘶力竭地喊著:“頂住,一定要頂住!”

這應該是一場不惜一切代價的戰爭。他爹周公旦正在應付管蔡之亂的麻煩,也是自顧不暇。伯禽應該非常孤立,這一仗打得應該也很艱難。戰爭持續的時間應該也不短。《史記》中的記錄是:

“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魯。”

這是在說一次戰役的勝利呢?還是一場戰爭的勝利呢?從防守到反攻,魯國應該很不容易。我們只是知道,在接下來的很多年,魯國一直都和周邊的小國們戰事不斷,魯國的地盤不斷擴大。那些後來被兼併的小國從沒得到過周王朝的認可,往往被稱為“夷”、“戎”。這保證他們兼併的正義性。

上節回顧:分封與征服:姜尚的齊國差一點就黃了|史記次元周世代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