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定力有多強,不得而知,但“三人成虎”的故事讓我看到了人性表面堅強,內心脆弱的一面。玩古玩也是這樣的,也許我們堅守的,可能是別人放棄的;也許我們鄙視的,可能是別人珍惜的,在古玩市場風雲變幻、學術理論馳騁縱橫的時代,我真不知道自己到最後還能否堅守住最初的追求。
古錢幣:我最初學習的古玩知識是古錢幣,上世紀九十年代,看到書上說一枚古錢能值一萬元,心想,這輩子就不幹別的了,專心收藏古錢就能發大財,結果發現值一萬元的古錢都是鳳毛麟角,找到的機率就象買彩票中頭獎的機率一樣,如果真能找到,何值一萬元,你就按鳳毛麟角的價賣吧,絕對有人買;鳳毛麟角難找,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值幾千元的,結果發現萬分稀少,有的都是在不同的省份出了幾枚的,等你去找時,人家早把那塊地都刨遍了,輪不到你,好在他們也沒找到;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值幾百元的,結果仍然十分難找,有些在窖藏的成堆古錢中,才能找到少數幾枚;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幾十元的,這樣的居然也不好找,市場和民間偶有出現,十分搶手,機會稍縱即逝;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幾元錢的,這些看到的還多點,收藏了不少,但增值比蝸牛爬行還慢,讓人十分無趣。
瓷器:古錢玩不成,咱玩瓷器,不是說清代康熙、乾隆的瓷器就值多少多少錢嗎,於是到處尋找,什麼年代的都收。結果發現,值錢的都是官窯和精品瓷器,民窯和普通瓷器的存世量大,盤盤碗碗的,哪能值錢!瞎讓我花了不少時間學習官窯瓷器知識,對我來說,可謂有了屠龍術,不見神龍影。當然我知道收藏家和拍賣行有這種瓷器,但都得掏高價,而咱又看不清什麼時候能漲價,不敢拿大本錢去賭。後來每年都在漲,但漲的太快太高,懷疑有炒作成份,更讓我猶豫不定,錯過了最佳短線投資的機會。
玉器:瓷器玩不成,咱玩玉器,不是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嗎,何況是老玉。結果收到小件,人家說大件好;收到片器,人家說圓雕好;收到瑪瑙,人家說和田玉好;收到和田青玉,人家說白玉好;收到和田白玉,人家說籽料好;還沒收到籽料,人家又說玻璃種的翡翠好。又陽又綠又透的玻璃種翡翠是好,可人人都知道是寶後,咱也買不起了。
木器:玉器玩不成,咱玩木器,不是說“寸檀寸金”嗎,說不定在鄉下就找到了呢,找不到紫檀,黃花梨、黃楊木的也行。深入民間後,結果發現絕大部分都是白木材質的傢俱,紅木都少見,搬運起來費力,放置又佔空間,賣時利潤不大!
舊書畫:木器玩不成,咱玩舊書舊畫,說不定找到一幅《唐伯虎點秋香》的畫,還不發個大財。結果破破爛爛的舊書、舊畫也收了些,舊書都是民間普通的線裝舊書,字畫也是不出名的裝裱字畫。按說這些老書畫保存下來也不容易,結果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普通的老書老畫,競爭不贏現代的新書新畫,現代精裝圖書買幾百元一本,人們買了還能作居家裝飾,舊書誰要;現代包裝的畫家的畫,開價越高,越有人買,不管藝術不藝術,功底不功底,人家炫耀的是就是好看和價錢,普通舊字畫千元還歉貴。
青銅器:書畫玩不成,咱玩青銅器,這總值錢吧。結果發現博物館、公安局早知道它值錢,盯得比誰都緊,搞得拍賣行都要求是流傳有序的,怕涉嫌銷贓。公安的厲害人們都是知道的,避之都唯恐不及,幹嘛去招惹之,青銅器就不碰了。
玩來玩去,玩的自己沒了方向,沒了興致,要知道古玩門類多,轉一個門類,要花多長時間學習實踐。!好在人聰明好學,但也免不了費時費心。
對古玩都能賺錢虛假的表象認識後,定下心來,埋頭瞭解總結他人成功的典範,大致有下面幾種:
有玩單項收藏的人。只收藏硯臺、木匾、織繡、錢幣等,知識相對單一,精力較為集中,達到一定數量和精品後,也能成為大家。
有玩系列收藏的人。專心收藏筆筒、帽筒、佛像、菸缸、燈具等,各種材質都有,知識相對較雜,研究較為單一,集藏成系列後,極具價值。
有玩單類收藏的人。只玩玉器、瓷器、字畫、銅器等其中的一類,愛好單一,知識集中,是一種財富的積累,又利於專項研究,不斷探索。
有玩精品收藏的人。不管什麼古玩,只要是精品的都收藏,知識和膽識固然重要,資金更是基礎。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樣投資收藏的人只要不打眼,風險其實最低。
這些玩古玩的典範都是能夠取得成果的座標,個人可憑條件、喜好選擇定位,過於強求不得,三心二意不成。同時也要認識到,就是這樣的典範,其群體與群體之間也存在相互鄙視的問題,有的認為玩單一的群體,知識不豐富;有的認為玩系列的群體,東西偏低檔;有的認為玩精品的,研究不深刻;最狠的還是玩高檔的,根本沒把其他群體真正瞧眼在裡,因為他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作用下,專業知識也好、研究成果也好,在金錢面前都會暗然失色。
還有一種是市場信息導向,我們一定要慎重思考,防止誤導;一定要堅守最初,不要輕易跟風。記得多年前,明清玉器炒作火爆,一塊白玉牌拍賣到幾十萬元成交,人們都跟風去收藏明清玉,見面都問有沒有和田白玉的;沒多久,書畫又火爆,清末、民國大家的字畫都炒作出天價,很多有錢人大量投資現代字畫,賭將來大增值;沒多久,官窯、珠山八友、名家淺絳瓷器搶手,成為財富的象徵,促使了宋代五大名窯、明清官窯瓷器不斷在民間“被發現”;沒多久,銅鏡價格暴漲,一時間市場上見不到好點兒的銅鏡,都壓著等再漲價;沒多久,金銅佛像價格飆升,不知有多少人冒著高原反應的危險上西藏收購;沒多久,古籍善本、古錢、和田籽料玉價格不斷翻番,有的超過了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幾倍;沒多久,忽然又發現普通銀元的價值被低估了,說過去人們一直都喜歡收藏金銀,銀元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使它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交際饋贈的上好禮品。一風未落又一風,一浪未平又一浪,攪的玩古玩的人心猿意馬,暈頭轉向,賣了玉器買字畫,賣了字畫買瓷器,賣了瓷器買銀元……因為大家心裡隱隱感到這不是跟風了,是害怕古玩也要出現泡沫了,畢竟銀元是硬通貨,留著心裡穩當。
仔細觀察,這風都是來自拍賣信息,拍賣成交價能不能代表真實的行情,要一分為二地看,真正成交,可以說是行情,但不一定是普遍行情,可能參雜有個人喜好而不惜金錢,造成價格虛高問題;如果不是真實成交,就有惡意炒作嫌疑,誤導他人,為下次再拿出來拍賣時謀利。且不說拍賣的東西真假,就是真實的交易價也很隱諱,現在很多人深知拍賣交易內幕,只笑不說。
拍賣前的精心宣傳,拍賣後再來些特邀撰稿人的講解、點評,這風就颳了起來,民間聞風而動,盲目而積極配合,讓有頭腦的幕後操作人賺了個金錢滿盆,竊笑不已。
早年,有個商人被騙的經典例子發人深思。一日,一外地人來到他的店中,問有沒有頭髮辮子,可高價收購,商人見出價高,連忙說現在沒有,讓外地人過幾天再來,於是商人到處打聽收購,但這東西哪是一時半會兒能收到的,正在發愁,有一人不經意告訴商人,某處有。商人急忙上門收購,幾經還價後,認為有利可圖,全部買下,心裡高興就甭提了,只等外地人來買,可左等右等,外地人再也沒上門,他才幡然醒悟上了當。
玩古玩的十人就有九人精,一聽這事,就會說:“收購頭髮辮子的和賣頭髮辮子的是一人,這麼低檔的騙術,若換著我絕不會上當!”那你想想,當某種古玩價格被炒高後,炒作人和要出手的人不也是一個人嗎。!你可能又會說:“我是在認識的朋友手中買的,不是在不認識的人手中買的。”這種情況,要麼你認識的朋友他也是這個大局中的中轉者,雖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要麼他是這個大局中的受益者,別人炒作算是幫他免費作了宣傳,他出手也及時。你可能還會說:“雖然炒作過後,有的貶了值,但有的還在增值!”增值不增值與誰真正賺到錢是兩碼事,有些雖然在繼續增值,原因可能與跟風的人太多有關,所以週期長些。
我是沒這麼大的本錢,若是有,我也會想到這樣去做,炒完這波炒那波,回頭再來個反覆炒,就象操縱股市一樣一樣的,不把你錢吸乾絕不罷休,不把你精品古玩搜刮乾淨絕不罷休!現在不是說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速度加快了嗎,這是不是其中的一個流線圖呢。!
風緊浪高,顛來複去,好多人手中的古玩換了一批又一批,其中辛酸得失只有自知。大浪淘沙後,有些年齡大的,對市場變化的反映慢,還固守了最初的執著;有些有見識的,及時打好短線,換得了更高檔次的古玩;最有膽識魄力的,憑著雄厚資金,叱吒拍賣風雲,集藏頂級藝術品,經濟泡沫不破,他們得利,經濟泡沫膨脹,他們更得利,就是有一天破滅了,頂級藝術品作為長線投資,終有實現其價值的一天,就算戰爭爆發,銀元能換糧食,藝術品照樣能換糧食,你不信,等著瞧,只要貨幣不消失,藝術品價值一樣不會消失,因為藝術品早已固化為一種財富。至於炒作藝術品的人,你就別擔心了,他們可能什麼都差,就是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