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趣味知識: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為什麼徹底消失了?

書法趣味知識: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為什麼徹底消失了?


東晉,永和九年

在一個叫做蘭亭的地方

有一群閒的沒事幹的文人聚在一起

來了場線下聚會

喝到興頭上時

我們的王羲之同學大筆一揮

寫下了一幅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

《蘭亭序》

(也叫《蘭亭集序》)


但眾所周知

《蘭亭序》真跡在今天早已失傳

不知所蹤

而且事實上不止《蘭亭序》

王羲之的全部真跡

在今天都早已盡數消失


那麼問題來了

王羲之的真跡究竟是怎麼消失的?

幾千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早在東晉時期

王羲之還在世的時候

他的書法作品就已經非常出名

有著書成換鵝的軼事

引起了大量迷弟跟風追捧收藏

本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直到第一個敗家子的出現

才使得一切發生了變化


東晉末年

大司馬桓溫的兒子桓玄

就是一個標準的王羲之迷弟

靠著逼奪收集了大量真跡

後來

桓玄操縱朝政,妄圖篡位失敗

被人一路追殺


結果在逃到長江時

桓玄想著一不做二不休

打著報復的心理

乾脆將所有收集來的王羲之書法

一併投江銷燬

在當時

桓玄所處的年代距離王羲之最近

也是真品和數量最多的年代

而這個時期

也是王羲之真跡損失最大的時期



後來

到了魏晉南北朝

也出現了一個王羲之迷弟

他就是梁武帝蕭衍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

梁武帝窮極一生

一共收集了二王書跡78帙767卷


梁武帝尤好圖書,搜訪天下,大有所獲,......二王書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並珊瑚軸織成帶,金題玉躞。

——《二王等書錄》

在那個時候

王羲之書法真跡已經不多見

而且造假非常氾濫

梁武帝就經常在宮中

陶弘景諮詢書法的真假問題

還曾讓人把王羲之的字編成《千字文》


但令人意外的是

後來這批書法雖然躲過了“侯景之亂”

沒躲過自己子孫做的孽

公元544年

西魏圍城,南梁徹底宣佈GG

梁元帝出城門投降之前

腦子突然瓦特

也和幾百年前的桓玄想到了一起


梁元帝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不做二不休

直接縱火將包括二王書法在內

梁朝幾十年來的圖書珍藏

盡數焚燬

在這次智障行為中

南梁損失圖書共計十四萬卷

其中王羲之真跡不計其數


可以說

這一次是除了桓玄外

王羲之真跡損失最大的一次

但這遠遠還不夠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朝

再到唐初

王羲之的書法不斷在政權更迭中

輾轉流失,越來越少


大業末,煬帝幸江都,秘府圖書,多將從行,中道船沒,大半淪棄,其間得存,所餘無幾。弒逆之後,並歸宇文化及。至遼城,為竇建德所破,並皆亡失。留東都者,後入王世充。世充平,始歸天府。

——《二王等書錄》

到了唐朝唐太宗時期

能蒐集到的真跡數量已經大不如前

唐太宗就曾試過重金求購真跡

還從智永和尚的弟子

辯才和尚手中

騙來了《蘭亭序》真跡


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始

《蘭亭序》先後出現了多個摹本

其中又以馮承素神龍本為首

質量最高

根據相關記載

唐太宗蒐集來的王羲之書法真跡

一共有2290卷

並且在每一張書法真跡上

加印上了“貞觀”小印


後來

唐太宗在駕崩前

吩咐自己的兒子唐高宗

要把《蘭亭序》墊在他自己腦袋下

陪著一起下葬


這也是歷史記載裡

清晰記載《蘭亭序》真跡下落的最後一次

因為在五代十國時期

就有那麼一個盜墓狂人溫韜

將唐陵幾乎盜了個遍

就連唐太宗的墓也不能倖免


但在他的盜墓品目錄裡

卻並沒有出現《蘭亭序》的名字

也不知道是故意沒登記

還是唐高宗自己私藏了起來

總之

《蘭亭序》就這樣

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後來

隨著北宋的靖康之難

宋徽宗和宋欽宗

連帶著宮裡的大批珍稀文物

都被金軍一起擄走

至此

世上就再也沒有王羲之的真跡了




但也不用太過介懷

本來書法這種紙質文物就很難保存

況且那些順利傳承下來的神作

也足夠我們瞻賞了

比如前段時間引起轟動的《祭侄文稿》

它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

為了紀念在安史之亂中

被殘忍殺害的顏杲卿、顏季明父子倆所作

也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從唐朝到今天

歷經了千年的風風風雨雨

《祭侄文稿》至今仍舊保存良好

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本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