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如何帶孩子云看展、居家培養創造力?

非常時期,懷念那些和大家看展、自在旅行的日子。

其實居家一樣可以培養自己和孩子的審美情趣、想象力及創造力,甚至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因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本質就是打破限制,超越固有模式。

網上也有許多虛擬展廳和課程,那麼不論線上線下,我們該如何帶孩子看展?如何欣賞、理解、談論一件藝術品?如何培養而非扼殺自己和孩子的創造力?感謝我的導師、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藝術教育學系前系主任、榮譽退休的羅蘭教授授權我編譯整理並發表他的課件。

亮點:

體驗西方美育的核心理念: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課件會啟發、賦權給孩子與家長,助大家拿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藝術家、創造者的能力,輕鬆轉換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成長中,感受更多驚喜與力量,全面提升生命的品質。


背景:

藝術教育幫我們開啟感知、理解、創造的能力,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它也是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讓我們身心愉悅。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提倡以學科為基礎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Education ,簡稱DBAE),含義為:一,要把藝術教育定位於人文學科領域之中,將其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予以設置和講授;二,這種藝術教育的基礎是由四門人文學科整合而成,具體涉及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

可見,美國很早就提出了創造性,要求思維的創新,因此這裡孕育了科學上的一項又一項的突破、發達的創業與創意文化。

乾貨:

我們可以如何欣賞、理解、談論一件藝術品?——6大步驟、33個問題(以繪畫為例),全方位,全覆蓋,每個問題都可以和孩子深入探討:

一. 描述:

你在這張畫中看到了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幅畫?我們還可以用其他什麼詞?這幅畫展示了什麼?你如何描述圖片中的線條?顏色?​你如何向一個沒看過這幅畫的人描述它?你如何描述畫面中的人物?他們和你有什麼相同/不同?你在這幅畫中辯認出了什麼?

二. 關聯:

這幅畫讓你想起什麼?這幅畫和我們剛才看到的畫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這幅畫與現實生活有什麼不同?你對這幅畫的什麼最感興趣?

三.分析: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的最大和最小的東西是什麼?哪些物體看起來離你最近?離你最遠的呢?關於這幅畫的顏色,你能看出什麼?關於這幅畫中的人物/動物,等等,你能看出什麼?有關ta的生活,你能能看出什麼?你為什麼這麼說?哪些顏色看起來更近?(更暖,更開心,……)更遠的呢? 為什麼?這幅畫中使用最多的顏色是什麼?你認為這幅畫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 為什麼?你認為藝術家是如何創作幅畫的?如果他/她在這裡,關於這幅畫你會問藝術家什麼問題?

四.解讀:

你會給這幅畫起什麼標題? 【建議大家多多練習最後看標題及說明!】如果可以的話,這幅畫會發出什麼聲音?有關這幅畫中的人物,你能告訴我們什麼?你認為這幅畫是關於什麼的? 你為什麼這麼想?想象你在這幅畫裡,感覺怎麼樣?【五感: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嚐到,我觸摸到(質感)
你認為藝術家為什麼創作這幅畫?

五.評估:

你覺得為什麼其他人應該(或不應該)看幅畫?你認為你父母看了這幅畫會怎麼說?你給藝術家打多少分? 為什麼?如果你擁有這幅畫,你會怎麼做?你認為這幅畫有什麼很重要需要記住的?

六.創作:

設計自己的問題追隨你得到的啟發和靈感,創作自己的作品

擴展:

稍加一些想象力及靈活轉化,把以上工具運用於欣賞其他藝術門類,或是看繪本、影視、去公園、遊樂場、新的城市遊覽,甚至轉換為遊戲,等等。

Copyright©2020 Craig Roland,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Judy Penghua Zhu, All Rights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