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西神奇木塔,不用問,大家都知道說誰,因為它太出名了,既是中華之最,又是世界遺產,在山西沒有人不知道的。
這座神奇木塔,就是位於山西省應縣老城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該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這座應縣木塔,不僅是舉世聞名,而且非常的神奇,屹立千年而不倒,真不愧為中華第一木塔。
而就在這千年之間,其它類似木塔或毀於天災,或失於人禍,唯有它至今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它是人間奇蹟一點兒也不為過!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它也並不比別的地方幸運多少,就在千年間它曾也同樣遇到過不少災難,40餘次地震它遇到了,200餘次槍擊炮轟無情地對準了它,就連無數次的電閃雷擊它也難以躲開,面對這麼多深重的災難,但它仍能奇蹟般地存活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其實,任何事並不是那麼簡單,應縣木塔之所能奇蹟般地存活,它肯定是有緣由的。有道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皆有緣由!我們分析應縣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候鳥一一麻燕是應縣木塔的保護神!忠誠衛士!
在應縣木塔,每到每年的清明時節以及立秋這段,來這裡旅遊的人們總能看到許多類似於燕子的鳥在塔周圍飛來飛去,出出進進,不時還給遊人拉下點燕屎,讓遊人好不生氣,可誰曾想到這種鳥,並不是那麼令人生厭,而是一種很特別的益鳥,應縣木塔之所以千年不倒,就是靠它堅強地生存著,這就是應證了哲學家一句話叫:有矛就有盾,一物降一物。
這種應縣木塔的鳥,是一種叫麻燕的候鳥,這種燕子與普通燕子不同,麻燕的體形比一般的燕子要大些,它有一個嚴重的生理缺陷,那就是大腿粗而短,小腿長而軟。落下來的時候,細長的小腿和爪子一直是朝前俯著,不能站立,缺乏蹬力。若要起飛,全憑在高處居高臨下一衝,雙翅才能張開,一旦落在平地,就象發動機滅火一樣,再別想騰飛。好心的人把它揀起來朝空中一扔,它才能重獲自由。一般來說,落地的都是雛燕和病燕。
就是這種特殊身體的鳥,就這樣與應縣木塔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年當中,除了寒冷的冬季,麻燕始終不離塔,夏天繞塔飛,冬天就遠走他鄉回南方了。這種鳥每年清明來,立秋走,來去自如很有規律,一般是每年清明節過後的兩三天就出現,立秋之後就很難看到。
別看麻燕這個小傢伙特別,它可頗有一定的“軍事頭腦”,它的組織性、紀律性很強。每年來的時候,總有一支“先遣隊”飛過來,大約二、三十隻,大概是打好前站準備妥當、大隊伍才全部開進。走的時候,黑煞煞的大隊伍突然在某一天不見了,只剩部分“留守者”處理善後,數量跟初來時差木多,三、五天過後就一隻也不見了。我們還知道,飛走的時候總比初來時要多,這是因為麻燕每年要在塔上繁衍生息下一代,所以是成倍成倍地增長。
為什麼這種鳥能讓當地人都親切的稱為木塔的保護神和忠誠衛士呢?
在上面小編也提到了,麻燕和應縣木塔二者的緣份是很深的,是麻燕的特殊身體離不開應縣木塔啊!而應縣木塔和麻燕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小編需告訴你的是,兩者的關係也同樣重要,正是因為有這些麻燕的存在,應縣木塔才能千年穩如泰山,大家都清楚,應縣木塔是用木質材料建成的塔,而木材是一種特殊材料,一到炎熱的夏季,木質中就會生一種蟲,這種蟲剛好是麻燕的最喜歡的食品。所以每年從清明之後,麻燕都會圍繞應縣木塔飛,一是因為木塔中有自己的食物,二是因為木塔比周圍的建築都高,很適合麻燕生存。
故此,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正是因為麻燕和應縣木塔的特殊關係,決定二者是親密無間、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決定了兩者是互為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可以這樣說:是應縣木塔讓麻燕找到了生存的家,同時也是麻燕的存在,讓應縣木塔能夠穩固地存在於世間,從這個意義上說,麻燕確實是在默默無聞地保護著應縣木塔啊!它作為應縣木塔的保護神和忠誠衛士是當之無愧的!
在這裡,小編需要提醒的是:想要來木塔遊覽的人,記得最好選擇在每年的清明到立秋之間的這段時間來旅遊,成群的麻燕絕對是應縣木塔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二,結構一一紅松、斗拱是應縣木塔的穩定器,鎮塔之寶
應縣木塔何以屹立近千年,除了上述麻燕在精心保護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自身,即內在原因。按照馬克思的哲學觀點來分析,那就是:內因是基礎,是事物變化的根據,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第一位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我們在尋訪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古建築中,山西的應縣木塔始終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其內在原因就是應縣木塔的結構,即純木結構和斗拱結構的高塔留存近千年,真的是非常珍貴。
據史料以及歷代專家學者研究分析,應縣木塔在設計施工上,匠心獨具,其內在結構主要是兩種情況:從材料上來講:它是木質結構,即紅松木木質結構;從建築框架而言,是斗拱結構。
(一)木質結構: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即紅松木。
應縣木塔材料為紅松木,而紅松木盛產於我國北方,東北大小興安林一帶,其木質堅硬柔軟,質地上乘,為建築木塔最好材料。
實為九層的應縣木塔,外觀為六層屋簷。它是國內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佛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平面呈八角形,在塔的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全部為純紅松木結構、無釘無鉚,整座塔的塔體比例適當,建築宏偉,藝術精巧,外形非常穩重而莊嚴。
(二)斗拱結構: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
應縣木塔在結構上採用雙層環形套筒空間框架。上層柱腳插在下層柱頭的枋上,並向內遞收,形成一層比一層小的優美輪廓。全塔在結構上沒用一個鐵釘子,全靠構件互相鉚榫咬合。塔的暗層,內外槽柱之間的梁用斜撐連接,成八角筒式內外槽框架,增強了構件的整體性,從而全塔無釘無鉚,沒用一根鐵釘,共應用54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對此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我們從木塔下仰望,這麼多斗拱的應縣木塔,宛似一朵朵蓮花,古人稱之為“百尺蓮開”。
這些斗拱的使用,既增加了佛塔的美觀,同時,又具有很好的受力特性,讓各部分樑柱形成可以相互調節的框架,對整體結構的穩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也是佛塔能夠承受如此多地震、炮擊,而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