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傳染病

現在各大媒體平臺都在說新型冠狀病毒的事,目前疫情還呈蔓延之勢,每天大家都能接收很多這方面的信息。


按理說這個病毒肺炎,呼吸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的同事們接觸的更多,我作為一個外科醫生,本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但是疫情當頭,也應該盡點綿薄之力,守土擔責。


思來想去,這個病總歸是個傳染病,今天咱就科普一下關於傳染病你應該知道哪些。


● 什麼是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甲類、乙類、丙類三類,共39種。


甲類(2種):鼠疫、霍亂。



乙類(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麻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炭疽、登革熱、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11種):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黑熱病、包蟲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



其它法定管理以及重點監測傳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溼疣、生殖器皰疹、水痘、恙蟲病、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肝吸蟲病、 森林腦炎、結核性胸膜炎、人感染豬鏈球菌、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AFP、其他疾病。


此次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國家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甲、乙、丙類傳染病的區別在於甲類傳染病是要強制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是要嚴格管理的,丙類傳染病是要監測管理的。

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均應及時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按甲類管理的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於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屬於這種類型。


●傳染病如何才能流行?


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


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現在國家在疫情面前所作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


傳染源是什麼?


此次WHO命名為2019-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只是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而傳染源的範疇就非常大了,最初的來源可能來自蝙蝠,病毒經過演化變異,完成了蝙蝠-中間宿主-人的傳播。



目前這中間可能的中間宿主還沒有確認,人與人之間也能夠相互傳播,因此,蝙蝠、未知的中間宿主、已經感染的人群或處於潛伏期的人群都是傳染源!而病毒從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平均為7天,很難早期識別,再加上春節期間頻繁的人員流動都給控制傳染源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傳播途徑是什麼?



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飛沫傳播是其主要傳播方式。目前提倡的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等措施都是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


易感人群是誰?


此次從武漢感染者中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經鑑定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因此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載量有關係。是否感染主要取決於接觸機會,並不是抵抗力強的人群感染的風險會更低。


因此請那些存在僥倖心理或者自認為自己免疫力足夠強而不需要防護的朋友注意,不要和科學規律較勁。


● 傳染病的處理原則?


衡量一種傳染病的危害程度,主要看致死率和傳染性。目前每天播報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在不斷攀升,顯示了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極大的危害性。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因此,讓我們再次回到控制傳染病的原則上來吧: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